第三章 江西討袁作戰
一、雙方作戰部署
(一)北洋軍的部署
早在1913年5月初,袁世凱就命豫南總司令兼北洋第六師師長李純率該師由信陽向湖北之興國(今陽新)、蘄春等處移防,王占元之第二師隨後跟進。副總統黎元洪指令李純:"貴師將來開至興國、田家鎮一帶,選一待機陣地,一旦有事,即相機直搗九江或南昌"。5月中旬,李純以該師第十一旅旅長馬繼增率步兵第二十一團附機關槍、騎、炮各一連開赴田家鎮,並分兵一部進駐武穴,警戒九江及安徽方向;以第二十二團團長張敬堯率所部及機關槍兩連,騎、炮各一連,進駐興國,監視瑞昌方麵之贛軍;師部及第十二旅之二十三團、二十四團進駐蘄春、蘄州一帶,準備尋機渡江。上述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後,即對江西的地形及贛軍分布情況不斷進行偵察,並進行渡江作戰準備。
7月2日,已被袁世凱收買的九江要塞司令陳廷訓密電黎元洪,告知他革命黨人準備在九江起事,並要求袁世凱"速派軍隊及兵輪來潯(九江),以資鎮懾"。袁聞報後,即令第六師渡江南進,第二師一部迅速由鄂北南下,與第六師會合(兩師共約一萬五千人);另調駐遼陽之第二十師一個旅進關赴鄂,作為進攻江西的二梯隊;抽調第二師、第三師各一個團進駐武漢設防,奉軍一個旅進駐孝感一帶,保護武勝關以南鐵路線;另由海軍次長湯薌銘率"飛霆"號等軍艦五艘,駛往江西,策應陸路進攻九江。該路軍隊由黎元洪節製。
7月6日,第六師所屬吳鴻昌第二十三團附機關槍一連並電話、衛生各隊,先行渡江,開赴江西。10日,該師主力從官牌夾(九江西約四公裏)登陸,全部抵達長江南岸。李純以蕭安國第二十四團兩個營駐九江城西部,與駐城東部的贛軍四個營同城相峙;以吳鴻昌第二十三團進駐沙河鎮(九江西南十五公裏)、蓮花洞(九江南十二公裏)一線,警戒德安方向贛軍;以張敬堯率第二十二團第二營一連、第三營及周文炳的第二十一團第一營附機關槍一連,進駐金雞坡(九江東四公裏)、八裏坡(九江東南三點五公裏)至馬宿嶺(九江東南七點五公裏)一線,警戒姑塘及湖口方向的贛軍;以第二十四團一個排進駐洗心橋(九江西二十公裏),警戒瑞昌方麵贛軍;以混成第十一旅旅長馬繼增率第二十一團第二營、二十四團第二營、炮二十團第二營、機關槍第四連進駐官牌夾,為總預備隊。這樣,北洋軍第六師約七千餘人占據了九江外圍諸要點,形成了對九江城的包圍和對九江以南贛軍的進攻態勢。
(二)贛軍的部署
戰前,贛軍共有兩個師和一個混成旅,計十個團。江西護軍使兼第一師師長歐陽武駐南昌,所部第一旅旅長林虎率第一、二兩團駐德安、瑞昌一線;第二旅旅長餘維謙所部第三團兩個營駐九江,第四團是新兵,隨餘駐南昌訓練。第二師師長劉世鈞駐九江,所部第三旅旅長趙複祥部第五團駐南昌,第六團兩個營駐九江,一個營駐德安;第四旅旅長蔡森率部駐贛州;混成旅旅長方聲濤率周璧階第九團、金其昌獨立營駐姑塘,所屬第十團李明揚部駐湖口。總兵力約二萬五千人。贛軍主要集中在九江以南和南昌以北地區,在長江沿岸的重鎮九江隻配置了一個師部和四個營的兵力,湖口隻有一個團的兵力,省城南昌的防務也很薄弱。
1913年7月8日,李烈鈞從上海回到湖口,立即召開高級官員會議,商量討袁事宜。12日,得知駐守德安之林虎部已與北洋軍接火,遂宣布江西獨立。同日,省議會在南昌開會,舉李烈鈞為江西討袁軍總司令,歐陽武為江西都督。李烈鈞等擬定作戰計劃如下:將所有在贛北的軍隊分為左右兩軍,以林虎為左翼軍司令,指揮第一、二團和第六團一個營,進攻沙河至十裏鋪一線之敵,得手後進取九江,以方聲濤為右翼軍司令,率所部第九團和獨立營從姑塘進攻九江。另以水巡總監何子奇為湖口守備司令,指揮李明揚第十團守衛湖口,李烈鈞親往督戰。部署略定,李又委托歐陽武給廣東陳炯明和湖南譚延闓分別寫信,要求兩省派兵援贛。贛軍的戰略意圖是奪取九江,消滅南犯之敵。
但贛軍內部並不鞏固。九江要塞司令陳廷訓完全投靠了袁世凱;第二師師長劉世鈞早與李烈鈞不睦,並與黎元洪、袁世凱秘密勾結,表示對李烈鈞"陽奉陰違,以作牽製",準備配合袁軍作戰;第一師師長歐陽武因受袁世凱拉攏,反袁也不堅決。贛軍兩師兩團中,真正受李烈鈞指揮並有點戰鬥力的,隻有林虎從南京帶來的步兵第一團(附機關槍兩連、炮兵一連)和伍毓瑞的第三團,不足三千人。與北洋軍相比,贛軍在兵力上處於劣勢。
二、九江、湖口之戰
袁世凱偵悉李烈鈞回到湖口準備發難的消息後,遂指令李純師的過江部隊迅速向南推進。7月10日,吳鴻昌第二十三團越過沙河,不斷向贛軍開炮挑釁。
7月11日,駐守德安的贛軍旅長林虎致電歐陽武,報告北洋軍尋釁情況,請求速發援兵。12日拂曉,林虎分兵二路向在當麵尋釁的袁軍發動進攻:以主力沿鐵路向沙河進攻,另派一部出右翼襲擊十裏鋪,策應正麵。從此,揭開了武裝討袁的戰幕。袁世凱指令李純對贛軍"即按叛兵剿辦"。李純一麵令駐沙河之吳鴻昌團阻擊贛軍,一麵命駐十裏鋪之蕭安國團向沙河迂回前進,抄襲贛軍後路。蕭團於途中與林虎派出的策應部隊遭遇,前進受阻。林虎旅裝備比較齊全,部隊經過一定的訓練。其主攻部隊經一晝夜戰鬥,奪占了沙河鎮,進據銅鼓嶺、駱駝山等處炮台。吳鴻昌團死傷三百餘人,向賽湖方向敗退。李純驚慌失措,從官牌夾逃回停泊在長江中的座艦,急電袁世凱"萬乞迅派增援,以救危局"。但林虎旅首戰告捷後,沒有乘勝追擊,喪失了殲敵良機。
沙河方麵開戰後,駐九江城內的贛軍第三團團長伍毓瑞,與同駐該城的贛軍第二師師長劉世鈞和第六團團長李定魁等磋商,計劃趁北洋軍增援部隊尚未到達之際,以贛軍第三團之一營與第六團之兩營,迅速殲滅北洋軍駐九江城西的兩個營,以第六團之另一個營為預備隊,監視陳廷訓的炮台兵;待解決城西兩營敵軍後,率部沿廬山開赴德安,從翼側攻擊九江以南袁軍,配合林虎旅作戰。此計如能實現,將陷李純師於腹背受敵的境地。不料李定魁竟於次日違約,按兵未動。伍毓瑞見情況突變,即棄軍逃往湖口,所部一個營轉移湖口,一個營投附劉世鈞。九江城全為北洋軍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