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後的譯文是:高遠、長久、有變化的大腦意識層高功能,是人體和潛能得到規範後從潛能組織中“剝離”出來的。茲詮釋如下:
《說文》:“長,久遠也。從兀從匕。亾聲。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ㄏㄚ)者倒亾也。”闡明“長”有高遠、長久、有變化三個意義。本章以“長”表示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具有高遠、長久、有變化的基本技能。這高遠、長久、有變化的東西究為何物?老子在“總結”道經第四十章指出:“楃散,則爲器。聲人用,則爲官長。夫大製無割。”詮釋如下:
楃,《說文》:“楃,木帳也。”即形如屋的木帳,四周用布帛作壁。本章的“楃”,指坐善的善房;《說文》:“分離也。”《正字通》:“剝麻也”。本章以“散”表示將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從潛能組織中“剝離”出來。“剝離”是氣功修煉中出現的特殊生命現象之一。器,《說文》:“器,皿也。”“皿,飯食之用器也。”引申為物器、器用。喻指大腦意識層高功能是“有用之才”。官,《說文解字注》:“官,吏事君也。”引申為器官、感官。這一意義應用於人體生命科學,本章的“官”,指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知感器官係統。大,形容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神通廣大。《說文》:“製,裁也。”“裁,製衣也。”·45·將布帛分割成若幹部分叫“裁衣”。本章以“製(裁也)”表示將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從潛能組織中“裁剪”出來。義同“剝離”。無,“無”的意識功能態。割,《說文》:“割,剝也。”引申為割離、剝離。
本句段譯成現代漢語是:善房內產生“剝離”的生命現象獲得了可用之材。修煉者可以施行它,使人體的感覺器官產生出高遠、長久、有變化的高功能。這神通廣大的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裁剪”,是在“無”的意識功能態下“割離”的。
注評:
原來這“高遠、長久、有變化”的新事物,是一種有用之材,是從人體潛能組織中“剝離”出來的特異的感官功能;“刑”本義剄頸,古代用於犯大罪的人。本章以“刑”比喻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從潛能組織中被“割離”出來。這個“刑”字,曾經難煞了古今多少注釋《道經》的名士學者,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論述長與短的關係為何要用上“剄頸”、“砍頭”這樣血淋淋的字眼,於是很早就有人掄起大斧,將“刑”篡改為“形”。例如《河上公章句》將本句篡改為“長,短之相形也”。一字之改,歪曲了文句的旨意。現在可以清楚了,先天潛能是人體組織的一部分,盡管它們非常細小,但是畢竟是人體的“肉”,用“刑”表示它們的“割離”,闡釋先天潛能組織出現“剝離”的特殊生命現象,正好恰如其分。
既然“長”不是長短的長,“刑”不是“形”,那麼“短”自然不會是長短的短。“短”從矢從豆。古人習慣用弓或箭丈量長度,故曰:“若以弓為度也”。說明“矢”是長度單位。“豆”是古代量器,四升為豆。所以“短”是丈量長度和權衡重量的標準。引申為規範。“長,短之相刑也”是氣功態下的特殊生命現象。老子用氣功修煉的方法使人體產生這種特殊生命現象,將人體潛能開發出來。
老子還在“總結”道經第45章指出。“道渢嗬!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則恒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茲詮釋如下:
渢,即泛字。《說文解字注》:“泛,浮貌。毛曰:泛,流貌。”引申為運轉。本章以“渢(泛)”表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在體內運轉不歇。左右,係兩個單音節詞。《說文解字注》:“左者,今之佐字。”意為輔佐。“右,助也。”意為佑助。“左右”,即輔佐和佑助。名,“自我呼喚”。歸,“複歸”的簡化詞,在本章意為複歸生命的本原。主,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主人,即氣功修煉者。欲,欲望、理想。小,指人體內最細微的基本結構單位,即人體組織細胞和潛能細胞。大,指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能,本文以“能”比喻本領高強、出類拔萃的大腦意識層高功能。解密後的譯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