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基本運動規律之四:“高,下之相盈也。”(1 / 2)

解密後的譯文是:人體頭部腦部的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是在腹腔積貯後向上盈滿和增益的。茲詮釋如下:

在老子氣功與人體生命科學中,“高”指人體的顛頂,即人的頭部腦部;“下”指人體的腹底,坐善時雙腿盤曲,腹底處於人體的最底部。腹底部位指以會陰為基底的包括人體內外生殖器官在內的三角區。

氣功修煉,說到底就是在人體內施行特殊的生理功能運動,使人的體質得到改造。別看練氣功時外形寂然不動,可是在人體內部,由於特殊營養素、特殊能量和功能轉換的加入,人體生理功能運動正在不斷加劇、深化和發展。“高,下之相盈也”就是氣功態下人體生理功能運動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和基本運動規律之一。

“盈”有兩個意義,一是“滿盈”;二是“增益”。“滿盈”指自下而上、由低到高的功能運動過程。“增益”指在自下而上、由低到高的運動過程中,能夠給人體和潛能帶來增益。這種“增益”是功能轉換下產生的。

氣功態下的自下而上、由低到高的運動過程,有兩個主要的內容。

第一個主要內容是特殊能量自下而上的位移。常人的穴位經絡處於嚴重的堵塞的病理狀態,這是造成人類疾病、早衰、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驅除掉阻塞在穴位經絡上的病理因素是恢複和保持健康以及長壽的主要課題。老子對這種致病因素,程度相對較重的稱作“澤(水草交錯)”和“菫”(粘土),程度相對較輕的叫做“淈”(爛泥)。

打通穴位和經絡。必須用特殊能量和功能轉換去把堵塞在經絡穴位內的病理因素驅除掉。老子為驅除這些病理因素設計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氣功功理功法。

在修煉氣功的初期和築基階段,應將從自然界攝入體內的特殊能量,采用若有若無的意念,用意守、存想、守中等功法,將它們導引到腹腔的中心部位積貯起來,這類功法叫做“虛心”、“實腹”,道家氣功叫做“氣沉丹田”。待腹腔產生脹滿、充實、跳動的感覺時,說明特殊能量已相當充足。其時,在功能轉換的作用下,腹腔內會產生一股向上運動的自然趨向,值此時刻,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就會沿中脈、督脈向上運行,去打通上身和頭部的經絡穴位。這一氣功運動原理和運動規律叫做“高、下之相盈也”。

實施“虛心”、“實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因勢利導打通人體的中脈。中脈垂直於人體的正中,其上端為顱頂的百會穴,下端為腹底的會陰穴。中脈位居全身經絡網絡係統的中央,是整個經絡網絡的樞紐。中脈通則一脈帶動百脈,為打通全身穴位和經絡網絡係統提供必要的條件。

打通全身穴位和整個經絡網絡係統是修煉氣功與人體生命科學實踐的長期性的任務。中脈打通後,還要繼續修煉,打通“天門(百會穴)”和“地戶(會陰穴)”,實施中脈體呼吸,使中脈成為一條外接自然,內連全身組織細胞的垂直於人體中央的能量通道。氣功的實踐證明,特殊能量的位移和功能轉換是打通人體穴位和經絡網絡係統的唯一有效的途徑。

特殊能量在腹腔中心部位積貯後出現“實腹”跡象時,氣功修煉者要因勢利導,適當地發揮意念的作用,“以意引氣”,達到打通中脈的目的。

到了中級練功階段,中脈穴位體呼吸也是遵循這一運動規律自下而上地開展生理功能運動的。

第二個主要內容指自下而上地開展氣功分子熱運動。

在氣功態下,人體生理功能運動會不斷地深入開展,由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所引發的各種特殊的生命現象就會頻頻發生和出現。例如功能態下出現的光、電、磁、性光、八觸、腦電,以及熱效應等等,這種種特殊生命現象,都是氣功態下的人體生理功能運動所引發的。其中尤以氣功的產熱效應,對人體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