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宗旨、目標、及其最高指導原則(1 / 2)

修煉老子科學氣功的根本宗旨,就是通過改造人的體質,實現開發人體潛能和促進人類健康長壽兩個基本目標。由於老子科學氣功的功理功法已經將氣功的實踐與探索人體生命奧秘兩者融合為一。所以,為了實現這兩個基本目標,隻要修煉一套功理功法,就能做到“一舉兩得”。

老子在道經第17章指出:“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前一個“人”指“聲人”,即具有開發人體特異功能理想的氣功修煉者;“亦”,語助詞;“畏”、“惡”的本義都有規範的意義;後一個“人”,指聲人的體質。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聲人在規範先天潛能時,必須同時規範聲人自身的體質。在老子科學氣功中規範與改造同義。

老子又在德經第35章表達了基本相同的意思:“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詮釋如下:

這裏的“大”是人體特異功能的形容詞,意為神通廣大;“邦”比喻人體;兼,《說文》:“兼,並也。”本義一手執二禾,引申為一舉兩得;不,語助無義;過,本義度,引申為規範;欲,理想、目標;“畜人”指增益聲人。所以,整句的意思是:開發神通廣大的人體特異功能的聲人,要規範自己的目標,就是要采取“一舉兩得”的功理功法來增益氣功修煉者。

這句話告訴人們,氣功修煉者能用“一套功理功法”實現“兩個基本目標”。就是說,通過規範和改造人的體質,可以使修煉者同時實現開發人體潛能和促進人類健康長壽兩個基本目標。

“氣功可以規範改造人的體質”。乍一聽,似乎不可思議。古老的中醫學說、現代的西醫學說,以及其它古今中外的任何氣功門派都未這樣說過,然而,老子對這一命題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人體是可以改造變化的物器(詳見本書前言)。

為了改造修煉者自身的體質,老子從“天長地久”中抽象出一條重要的自然法則。這個重要的自然法則就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將它應用於氣功與人體生命科學,成為創編氣功功理功法的最高準則。這個重要的自然法則,可以簡稱為“自然生成”的原則。老子在道經第11章指出:“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茲詮釋如下:

天地,在本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廣義的天地指自然界的天和地。狹義“天”指頭部和腦部,“地”指腹腔底部。本章指廣義的天地。不自生,《說文解字注》:“自,本義鼻。”其引申義為己。本章是引申之義,指個人的主觀意誌。“不自生”意為不是憑個人的主觀意誌生成的。所以本句話的意思是:天地是長久的。天地之所以能夠長而且久,因為它們不是憑主觀意誌產生的,所以能夠長久地存在。

老子從“天長地久”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抽象出“不自生故能長生”的重要原則,並應用於指導氣功的實踐。

已知地球的年齡大約46億年,太陽的年齡大約60億年,宇宙的年齡大約200億年,稱它們“天長地久”,確實當之無愧。然而世人多未曾認真想一想,“天長地久”的原因究竟何在?中外古代的哲人聖賢們曾反複探究,苦苦思索,但終無結果,一些人還陷入了宗教的泥淖。中國古代睿智卓絕的唯物主義者老子,堅定地站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簡明扼要地指出:“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不自生”意為不是憑主觀意誌產生的,就是說,不是人為地、勉強地產生出來的。

唯心主義者想象冥冥之中有一個主宰萬事萬物的天帝。天帝憑自己的意誌,用手推動宇宙產生運動,創造了天地。《聖經》中有這樣一段神話:“上帝用六天時間創造了天和地。第一天造出了黑夜和白晝;第二天造出空氣;第三天把水彙集在一起,於是露出了陸地;第四天造出太陽、月亮和星星;第五天造出鳥類和魚類;第六天造出其他動物和人。到了第七天,上帝覺得有些累,就歇息了,這就是每周有一個星期日的由來。”如果上帝真的能用六天時間造出天地萬物,那麼,一旦上帝不高興,他最多隻要再用六天時間就可以毀滅一切,哪裏還說得上什麼“天長地久”呢?所以憑主觀意誌隻能產生宗教式的神話,而不是客觀存在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