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司馬遷在《老子傳》中指出:“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中國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治學嚴謹,堅持去偽存真,實事求是地表述曆史,對疑難之處,或存疑,或略而不書。他在敘述老子的年齡時,先講“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語氣肯定,說明他說的話有可靠的依據。接著又說“或言二百餘歲”,語氣就沒有前麵那麼肯定了,這就說明司馬遷具有科學的治學態度和求實的精神。
曆來有人不相信老子能獲得如此的高壽,連老子故裏鹿邑老子文化研究會也有人不相信,說老子活到80出頭就死了,老子隻比孔子大20歲。這些人不信正史,偏信野史,因為他們並不真正了解老子。
司馬遷決不會憑空猜測。史記中載有如此眾多的曆史人物,他特別介紹老子的高壽,當然一定有他的根據。據《說文》所載,古代下壽70、中壽90、上壽110,如果達不到中壽以上的年齡,怎能享受“老子”的光榮稱號呢。而且老子一生修道,他的長壽理念和功法,獨具匠心,功效獨特,這是他之所以達到高壽160餘歲而尚能健在人世的主要原因。
老子對長壽的設計,不是一般的養生,也不是吐納導引,更不是用藥物醫療。老子長壽理念的核心是用坐善修煉的方式,自我改造體質,加強外界環境與人體內環境的融合交流,實現人體內環境的優化,為啟動最細微的基本結構單位,增強長壽細胞和潛能細胞的活力提供保證。這才是老子成為人類長壽楷模的主要原因。
據筆者初步推算,老子至少比孔子大60歲以上,比釋迦牟尼大50歲以上。理由是:孔子34歲時,從魯國出發赴周,問禮於老子。其時,老子的名聲早已遠播五湖四海。假如,在老子達到中壽年令後,世人開始尊稱他為“老子”,那麼,孔子問禮時,老子的年令至少已是90多歲、近百歲了。其時,孔子34歲,釋迦牟尼48歲,老子已近百歲。後來釋迦牟尼與孔子在80歲左右相繼去世,而老子仍健在人世。老子為何如此長壽?司馬遷作出了正確的回答:“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那麼,老子究竟采用了哪些獨特精到的長壽理法,使他成為古今罕見的“至尊人瑞”呢?且聽筆者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