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他親著的修道經驗總結中,有若幹敘事性的詩篇,(如道經篇第28、29、34章等)。在這些敘事性詩篇中,老子周詳地記錄了他促進長壽與開發潛能的實修過程、寶貴經驗、以及親身的感受。他用詩歌般的形式和語言,傾瀉內心的豐富感情。例如在道經第28章,他是這樣敘說和謳歌的:
朢嗬!其未央才。眾人巸巸,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
我汨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嗬!佁,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
難難嗬!鬻人,昭昭。我獨嗬!
鬻人,蔡蔡。我獨嗬!
忽嗬!其若,海。朢嗬!其若,無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
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茲詮釋如下:
“朢”,蘊含著兩層意義。一是表示光明和圓滿。二是表示臣仆朝見主人。(詳見道經第20章“是胃沕朢”)。“未”,本義枝葉茂盛,果實已成。本章以“枝葉茂盛,結成果實”比喻特異潛能昌盛繁榮,“果實”已成。(參見道經第26章);“央”,《說文解字注》:“央,中也。”引申為中央,本章指人體內。“才”,《說文解字注》:“才,草木之初也。從∣,上貫一,將生枝葉也。才者,初生而枝葉未見也。”
本章喻指先天潛能萌生新芽。“眾人”,指聲人的眾多的潛能。“巸巸”,《說文解字》:“巸,廣頤也。廣頤曰巸,引申為凡廣之稱。傳曰:光,廣也。毛傳曰:巸,光明也。”巸本義廣頤。引申為光明、光華。“若”,柬選、分離。“鄉”,古作“饗”。《說文》:“饗,鄉人飲酒也。”引申為酒食款待,本章指先天潛能享受祭祀般的供品。“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大牢,表示酒食豐盛。“臺”。古“臺”、“台”不同義。故沿襲原文,《說文》:“臺,觀四方而高者。”引申為高台、高峰。“我”,老子施身自謂。“汨”,水道名。本文以水道名比喻人體經絡。“焉”,指代範圍或方麵,兼有語氣詞的意義,相當“於是”(“於”為介詞,“是”為指示代詞),引申為在這裏。“兆”,《說文》:“周禮注曰:兆者灼龜發於火,其形可占者。”古人灼龜甲以占吉凶,這是古代的一種迷信活動。本文以“兆”比喻特異預知功能,不含迷信的意義。“嬰兒”,本章以“嬰兒”喻新生的大腦意識層高功能。“咳”,《說文》:“咳,小兒笑也。”象征新生的大腦意識層高功能歡快地來到人間。“累”,《說文解字注》:“累,一曰大索也。引申之,不以罪死曰累。其隸變不得作累。”說明“大索”是“累”之本義之一,引申為“不以罪死”。這個意義應用於人體生命科學,表示先天潛能被“大索所捆”,它們是無罪的,故不該“罪死”。“佁”,《說文》:“佁,癡貌。”引申為不動貌。本章以“佁”表示練功者坐善時癡癡然寂不動的樣子,這裏指老子正在實施完全穴位體呼吸下的坐善修煉。“歸”,“歸根”的簡稱。道經26章雲:“歸根曰情。情,是胃複命。”指在“無”的意識功能態下潛能可以複蘇,人的生命可以延長。“餘”,《說文》:“餘,饒也”,“饒,飽也”。引申為吃飽喝足。“遺”,《說文》:“遺,亡也”,“亡,逃也”。本章的“遺”,指“亡失”意識的功能態。即“無”的意識功能態。“難(jin),”鳥名,借喻容易逸失的先天潛能。詳見本文目錄三“難,易之相成也”。“鬻人”,《說文》:“鬻,今俗作粥。”鬻人,喝飽了粥汁的人。本章指吃飽喝足粥汁的先天潛能。“昭”,《說文》:“昭,日明也。”意為日光般的光亮;“說文未收,亦未見於他書,係老子自創漢字之一。試淺釋如下。”從門從肙。“門”,代表房間,這裏指善房。《說文》:“肙,小蟲也。一曰空也。”“空”與“無”同義。所以“的意思是,在善房內修煉”無“的意識功能態。這裏指”定而有識“的功能態”;蔡“說文解字注》:蔡,草豐也。草生之散亂也。”本章以“蔡”表示潛能組織散落在體內各處,呈參差錯落之狀。老子自創漢字之一,指思想意識領域中的傳報信息的通道。(詳見道經第25章)《說文》:忽,忘也。“引申為忘失意識。海,《說文》: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本文以水道、地下水脈借喻人體表裏大小不一的經絡,以“海”喻指全身的經絡網絡係統。“止”《說文解字注》: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以止為人足之稱。許書無趾字。止即趾也,古文止為趾。“引申為支柱、基礎。”以“說文》:以,用也。用者可施行也。”引申為實施。“頑”《說文解字注》:頑,故以為愚魯之稱。“引申為愚直、頑強。”悝“說文解字注》:悝,啁也。啁即今之嘲字。”引申為冷嘲熱諷。於,哺乳與反哺乳的雙向氣功效應。詳前。所以,本章的意思是:
光明圓滿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大腦意識層的高功能前來朝見它的主人呀!
這“枝葉茂盛”的潛能組織,在體內頻仍萌發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