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精彩絕倫的長壽設計B(德經篇的長壽理法)(1 / 2)

10、神得一以霝(德經篇第3章)。

“神”,古人傳說神仙能變形而登天。《說文》:“仙人變形而登天也”。《天隱子神解》:“能通變之曰神仙”。老子在這裏以“神”,借喻能變化和改造的人體;一,功能、能量;“霝”,零的本字。指意識領域處於無極化的“零”的功能態。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能變化改造的人體獲得受器用的功能,因為在意識領域施行了無極化的零態。

老子在他親著的“總結”中曾多次指出,克隆沕朢時代的“塵濁”般的“無狀之狀,無物之象”的外貌形態特征後,人體內會呈現出“情”的功能態勢,其時,氣功修煉者額前潔淨清明,體內的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舒緩徐行。功能轉換的持續開展,使先天潛能複蘇,使生命重放異彩。本句進一步指出,改造人的體質,與施行無極化的意識功能態有關。當達到這種高級練功階段時,在完全體呼吸的生理基礎上會出現“定而有識”的功能態。這種高級功能態有兩個特征,一是“定”。在老子氣功學稱作“無極(霝)”。這種無極化的功能態,意識全無,接近或達到“零”態。另一個特征是意識反作用。意識越接近“零”態,意識反作用就越強。

老子氣功學的“無極”。指元始時代早期的“無極化”的外貌形態特征。元始時代是無物質的時代。其早期,更是連任何東西都沒有,所以它是絕對靜止的。在氣功學的意義上,克隆這一時期的外貌形態特征,就表現為“定”的意識功能態。

氣功修煉者處於這一功能態時,以完全體呼吸替代了肺鼻呼吸,在外形上表現為寂然不動,鼻息全無,像“死”了的一般,然而身體內部卻生機盎然,登上了生命活力的頂峰。

所以老子指出“複歸於無極”,意思是複歸生命在哺乳與反哺乳的克隆元始時代早期的“無極化”狀態,即接近“零”態的功能態勢之中。

11、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德經篇第13章)。

“天下”,喻人體的腦部和腹底,或指整個人體。“無道”,係兩個單音節詞。“無”指“定而有識”的功能態,“道”是功能轉換。

“戎”,《說文解字注》:“戎,兵也”。本章的“戎”,指駕馭和控製特殊能量在體內的運行態勢。“於”,比喻哺乳與反哺乳的氣氣功效應。

“郊”,《說文》:“郊,距國百裏為郊。”杜子春注周禮曰:“五十裏為近郊。百裏為遠郊,古假借為蒿。”“蒿”,青蒿,草名。《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表示鹿兒在郊野呼喚同伴吃青蒿。後假“郊”為蒿。本章以“郊”表示先天潛能像青蒿般茂盛生長。所以,整句的意思是:人體的顛頂和腹底處於“定而有識”的功能態及功能轉換時,能有效地駕馭和控製野馬般的能量運行態勢,(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產出在“哺乳與反哺乳”的雙向氣功效應之下,像遠郊的“青蒿”般茂盛生長。

如何才能學會正確駕馭特殊能量的運行態勢?關鍵在於實施“無”的意識功能態。修煉者隻要做到這一點,特殊能量的運行就能自然地做到舒緩徐和。

在“定而有識”的高功夫下,意識處於“零”態。其時,特殊能量運行態勢柔和徐緩,功能轉換融和綿密,對機體組織如沐春風,所以根本不會傷害機體,並使生命攀登到燦爛的頂峰。

12、聖人之在天下,歙歙焉(德經篇第16章)。

“聖人”,置備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氣功修煉者。“在”,《說文解字注》:“在,存也。存,恤問也。”引申為存問。氣功的存問(體恤慰問)作用來自哺乳與反哺乳的雙向氣功效應。“歙”,《說文》:“歙,縮鼻也。”“縮”,抽引、曳引。“鼻”,古作“自”。本文的“自”指穴位體呼吸。故“歙(縮鼻)”的意義應用於氣功科學,指運用膈肌舒縮活動所引發的曳引力,通過穴位體呼吸攝入特殊營養素。氣功修煉者達到中高級練功階段時,就會出現這種縮鼻斂氣的特殊生命現象。所以,整句的意思是:置備大腦意識層高功能的氣功修煉者,以哺乳與反哺乳的雙向氣功效應存恤慰問整個人體,就會出現“縮鼻斂氣”的特殊氣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