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特殊營養素是永不枯竭的能量來源(1 / 1)

老子在“總結”第15章指出:“槫氣致柔”。詮釋如下:

古楚人謂圓為“槫”。段玉裁注:圓為周也。意為循環無窮。引申為永不枯竭。老子是楚人,他把“槫”的意義應用於氣功科學,表示特殊營養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說文》:“氣,饋客芻米也。”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芻”是牛馬吃的草。“米”是人類的主食品,都是高級營養品。“氣諸侯”就是將營養品饋贈給諸侯。本文以“氣”表示自然界將特殊營養素饋贈給氣功修煉者;“致柔”指永不枯竭的特殊營養素被攝入人體後,導致體質發生柔和細微的變化和改造。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自然界將永不枯竭的特殊營養素饋贈給人類,導致人的體質不斷發生柔和細微的變化和改造。

上文言及特殊營養素是由自然界的清新空氣轉化而成的。常人以肺鼻為主要呼吸器官,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活動,但通常並無營養價值。常人的營養素隻有在食物中才能獲得,這些營養物質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六大類。而氣功人除了肺鼻呼吸外,還能夠以穴位為主要呼吸器官,以經絡為能量通道,將攝入體內的自然界的空氣,采取逆行的方式,迅速輸送到人體各處並與全身的組織細胞直接進行氣體交換。這種原始的生理機製,與單細胞動物通過細胞膜擴散直接與外界環境交換氣體相類似,除了能夠攝取氧氣維持人體基本生理需要外,還可以將攝取到的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在體內轉化為營養價值很高的特殊營養。

古“氣”、“氣”的本義有顯著差別。所以對“氣功”有正名的必要。正名的目的不是為了將簡體漢字改為繁體漢字,而是為了給“氣功”設置一個科學的定義。按《說文》,“氣”的意思是大自然向練功者饋贈特殊營養素。“氣功”就是修煉者以曳引做功為原動力。通過穴位向自然界索取特殊營養素。而“氣”的本義是指雲霧之氣,與“氣”的意義有明顯的差別。所以老子在修道經驗總結中,用“氣”而不用“氣”。老子所謂的“槫氣”,就是自然界將循環無窮,永不枯竭的特殊營養素饋贈給修煉者。

為氣功正名有利於氣功步入科學的軌道。因為“氣”從氣從米,這個“米”明確表示空氣中含有營養素。這種營養素進入人體後,在氣功的作用下,轉化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成為修煉氣功的物質基礎和能量保證。

特殊營養素、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轉換在氣功修煉者的體內,產生哺乳與反哺乳的氣功效應,所以對人體和潛能具有營養和規範兩大作用。這就是氣功所以能夠使人健康長壽和開發潛能的重要原因。

反過來看那個“氣”字。“氣”本義雲霧之氣,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將“氣”應用於氣功科學,給人以虛無飄緲,難以捉摸的感覺,使人無法說清它究竟是什麼,於是各種各樣的“氣”紛至遝來,例如:精氣、元氣、真氣、真一之氣、太乙之氣、混元一氣……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雲。“氣”的派生詞彙更是多如牛毛。例如氣穴、氣術、氣門、氣眼、氣源、氣淵……不勝枚舉。而且還與中醫學的“氣”混淆不清,把中醫學的營氣、衛氣、穀氣、髒腑之氣與氣功的“氣”混作一談。

古代名人學者論“氣”成風。有的將“氣”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與原始的道相混淆,提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有的指道德境界,提出所謂“浩然之氣”;還有人提出“理先氣後……有理便有氣”,顛倒理與物的關係。對“氣”作隨意的推測,必將造成概念模糊,錯誤百出。

綜上所述,“氣”無科學的定義。各人說法不同,都不能反映“氣”的本質。

氣功的“氣”是老子最先提出來的。“氣”是自然界對人類饋贈食品,所以它是氣功辟穀的物質基礎、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氣功辟穀者能夠幾十天,甚至幾個月不吃東西仍能維持生命和健康。其實不吃東西,隻不過小事一件。氣功辟穀的真正意義是修煉生命,開發人體無窮的潛能。高功夫的氣功辟穀,能夠“不吃不喝”,“定而有識”,使人獲得超常高壽和超凡智慧,其中有深邃的科學意義。

辟穀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功法之一。氣功辟穀能保障人體健康,防病治病,還能迅速提高功力,有利於對潛能的開發。辟穀期間髒腑器官能得到最充分的休息,體內垃圾得到最徹底的清除。辟穀還能提高免疫功能。由於體內貯氧空間擴充,所以有利於殺滅癌細胞,治療癌症。

人的衰老除了表現在外貌特征之外,髒腑衰老是導致老年病叢生的主要原因。髒腑衰老導致腎虛、胰髒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生殖功能衰減……於是虛損症、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關節疾患、癌症等等接踵而來。氣功辟穀使人體髒腑得到最佳的休整,同時,不攝入食物,最大限度抑製了自由基的產生,對體內的垃圾是一次徹底大掃除。所以,氣功辟穀對健康長壽和治病防病有著非同凡響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