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總結”道經篇分為48章。其中首章是全文的總概括,第2章才是文章議論的開端。老子撰寫的經驗總結第2章頭一句話就是:“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己。”
這裏的“天下”,可不是自然界的天地,也不是國土,而是整個人體的比喻詞。天指頭部腦部,下指腹底。泛指整個人體。這裏的“知”,可不是知道、知曉,也不是一般的知覺、感覺,而是特異的知感。這裏的“美”,可不是醜的對立麵,而是肥羊、大羊的意思,指特殊營養素。這裏的“爲”,可不是做、造,而是坐善調形姿勢的形意字。《說文解字》雲:“爲,母猴也。”老子用懷胎母猴的坐形比喻氣功坐善修煉。這裏的“惡”可不是凶頑、凶惡,按其本義意為法度、規範。這裏的“己”,指自己的身體,原文按古人習慣冩作“已”,曾被後人誤譯為“已經”的“已”,今予以更還。所以整句的意思是:整個人體和先天潛能都需要特殊營養素。用坐善修煉獲取特殊營養素,規範自己的身體和潛能。
上述短句僅有九個字,其中竟含有七個密碼般的字詞,即天、下、知、美、爲、惡、己。這種情況在中外文學史上實為罕見,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漢文字少得可憐,不敷老子著作所需。東漢許慎編纂的中國第一部古漢語字典《說文解字》僅收入9353字,連一萬字都不到,而老子親著“修道經驗搃結”(曾名《道德經》)多達5443言,如何夠用?遇到如此難題,任何人都會頭痛發脹,無法完成著作。老子不愧為古代聖哲,聰明絕頂,他采用比喻隱喻、象形會意、自創字詞、擴大常用字詞的應用範圍等等方法,終於逾越障礙,闖過難關。如“天下”是比喻詞、“美”和“爲”是象形字、“知”是將常用字詞拓展其應用的範圍等。
2、老子的“總結”,是古代唯一的氣功和人體生命科學教科書。撰著這樣的特殊學科教科書,需用大量的專門詞語,但在古漢語字庫中根本找不到現成的字詞,所以必須采用象形、假借、會意、比喻等等修辭方法,以補不足。
3、古今使用文字的習慣不同,為了便於今人閱讀,所以有必要按照今人習慣,將古人使用文字更還為今人的文字,如將“已”更還為己,巳更還為已……
“人體和潛能都需要特殊營養素”這句話告訴我們,從穴位體表攝入的清新空氣,有利人體健康,可以滿足人類生命的營養需要。如果堅持修煉,還能提高功力,將生理上的潛在功能開發出來。作者相信大多數民眾是頭次聽到老子的這些氣功語言,可能一時還轉不過彎來,即使實施氣功辟穀實驗獲得巨大成功的陳建民中醫師,當時也可能未曾想到氣功辟穀會有如此重要意義和作用。老子經驗之談,千金難買,值得好好體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