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一分為二”地看待自然科學(1 / 1)

“一分為二”是唯物主義哲學的精髓。任何事物都可以一分為二,自然科學當然也不例外。從哲學的眼光看來,自然科學也是可分的。

“一分為二”的哲學理念最早是中國古人提出來的。提出這一觀點可能會遭到不少人的反對,因為他們不相信中國古代已經具備了產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基礎,所以有人會不假思索地提出反對的意見。但是事實勝於雄辯,“一分為二”的哲學理念,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中國最古老的漢語字典《說文》雲:“小,物之微也。從八。一見而八分之。”清訓詁學家段玉裁注曰:八,別也。一才見而轍(就)分之。

什麼叫‘微’?什麼叫‘見’?什麼叫‘分’?古代無顯微鏡,所以用肉眼能夠看到的都叫“見”。現代人用高倍電子顯微鏡“見”到人體細胞這也叫“見”,哈勃望遠鏡能拍攝到150億光年前宇宙大爆炸後的餘燼,這也是“見”,另外,物質在超高壓、超高溫、超高速下的瞬間變化中所發現最細微的基本粒子都可叫做“見”。可見,中國古人早已具有“一分為二”的哲學理念。凡是能“見”到的都是可分的,而且都要一直分下去。“一才見而轍(就)分之”嘛!可見在中國的遠古時代,早就建樹了“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自然科學”能不能分?用哲學的眼光看待,自然科學本身也是發展的、可分的。近數十年來現代科學的研究課題中出現反物質、暗物質、黑洞……等新名詞,這些新名詞的出現,表示“科學”在發展,在前進。老子探索人體生命奧秘的偉大發現和發明的出現,這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存在。這“十大科學發現和發明”存在於氣功態中,所以,超常態的自然科學是常態下自然科學海洋之外的另一片自然科學的海洋。這就是自然科學“一分為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