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外國詩人
第一章 荷蘭詩人
馬爾蘭特
J.vanJacobvanMaerlant(約1235~約1300)荷蘭詩人。生於布呂赫,曾任馬爾蘭特地方教堂住持,1257年開始寫騎士詩歌,大部分詩用佛蘭芒文寫成。主要作品有訓誡性長詩《秘密中的秘密》(1266)、闡述自然發展史的《自然之花》、敘述聖經故事的《韻文聖經》(1271),以世界史為題材的《曆史之鏡》(1284)和抒情長詩《哎呀!馬丁》(1291)等,後者以雅科布(作者)和朋友馬丁對話的形式表達他對社會的不滿,主張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的社會平等思想。
馬爾蘭特是荷蘭文學史上的第一個詩人,是13世紀後半葉荷蘭城市文學的代表。他的詩對人民大眾進行啟蒙教育,對荷蘭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
埃拉斯穆斯
D.DesideriusErasmus(1466~1536)荷蘭文學家、語言學家。原名赫裏特·赫立遜,生於鹿特丹,父親是神父。從小生活在教會的孤兒院,曾在"共濟兄弟會"的學校學習。1484年起在斯泰恩寺院當教士,博覽群書,攻讀拉丁文和希臘文。1493年去巴黎一大學求學,1499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希臘文,成為《烏托邦》作者莫爾的密友。他曾先後旅居法、英、德、意、瑞士和奧地利,1536年病逝在巴塞爾。他是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他用拉丁文寫的著名長篇諷刺作品《愚人頌》(1509),通過一個名叫"愚人"的婦女的自我吹噓,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抨擊教會的虛偽與偏見,對西歐反封建鬥爭,特別是對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對話集》(1518)。1514年他將希臘文的《新約全書》譯成拉丁文,於1516年出版,因而獲得全歐聲譽。荷蘭著名詩人馮德爾稱讚他"在鹿特丹樹立了一座偉大的埃拉斯穆斯的金屬雕像"。
馮德爾
J.vandenJoostvandenVondel(1587~1679)荷蘭詩人、劇作家。生於克侖一個小商人家庭。中年喪妻,子女年幼時也相繼病逝。1610年開始文學創作,他善於把抒情詩和悲劇結合起來創作詩劇,題材大多數取自《聖經》中的英雄故事或民族史。他創作了24部劇本,其中最優秀的是兩大詩體悲劇:描寫天使們反對上帝的《琉西發》(1654)和《流放中的亞當》(1664)。人們常常把《琉西發》與英國詩人彌爾頓的《失樂園》(1667)相比。他的第一部詩集是《航海讚美歌》(1613)。其他較著名的詩篇有《歡迎弗雷德裏克·亨利克凱旋讚美歌》(1629),送葬哀悼詩《可憐的孩子》(1632)、《牧童》(1665),教誨詩《聖壇的聖餐禮》(1645)和《教堂的榮耀》(1663)等。此外,他還寫有《荷蘭詩歌藝術導言》(1650)等散文。他被譽為"荷蘭黃金世紀時期最偉大的詩人"。
比爾德狄克
W.WillemBilderdijk(1756~1831)荷蘭詩人。生於阿姆斯特丹一稅務官員家庭。青少年時期努力自學,並練習寫詩,18歲時寫了《詩歌藝術對政府的影響》(1774),獲"勤奮出藝術"詩會的金質獎章。1776年在稅務所當簿記員。1780年去萊頓學習法律,後在海牙任律師和曆史教授。他主要寫教誨詩和抒情詩,主要作品有抒情詩《祈禱》(1796)、《我的娛樂》(1779)、《離別》(1811)、《婚禮》(1812),教誨詩《學者的毛病》(1806),頌歌《拿破侖賦》(1806),詩體悲劇《弗羅裏斯五世》(1808)和《第一個世界的末日》(1809)等。有"荷蘭19世紀初葉文藝複興新紀元的先驅者"之稱。
戴克爾
E.D.EduardDouwesDekker(1820~1887)荷蘭作家。筆名穆爾塔圖利。生於阿姆斯特丹一個商船船長家庭。1838年隨父到荷屬東印度群島,先後在雅加達市、納塔爾縣、萬鴉老市和安汶島等地任監察員,最後任西爪哇勒巴克縣的助理縣長。1856年因反對本國的殖民政策以及荷蘭殖民者和爪哇封建統治者的暴行,憤而辭職返國。他於4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他的反殖民主義的自傳體諷刺小說《馬格斯·哈弗拉爾,或荷蘭貿易公司的咖啡拍賣》(1860)給他帶來了聲譽。這部作品揭露了經紀人和種植園主的凶殘麵目,抨擊殖民主義製度,為貧困的和受剝削的人民呼籲,引起荷蘭國會和社會輿論的注意,對荷蘭的文學和殖民政策產生了很大影響。1862至1877年,他寫了許多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的諷刺性雜文,彙編成7卷的《觀念集》,多方麵地反映了他的社會觀和文藝觀。他認為文藝是教育人民的主要手段。他在《關於千百萬人的考察》(1870)一文中指出,必須推翻建立在壓迫基礎上的政權。1881年以"生多特"筆名發表預言詩《荷蘭人在爪哇的末日》。此外,他還著有劇本《出色的新娘》(1864)和《皇家學校》(1872),長篇小說《情書》(1861)和未完成作品《沃特切·彼得瑟的曆史》等。其中《情書》是用書信體寫成,也帶有自傳性質,它和政論性小冊子《論荷屬印度的自由勞動》(1862)一書同樣譴責了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1924年,魯迅曾將他的雜文《高尚生活》和《無禮與非禮》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