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覃
F.W.vanFrederikWillemvanEeden(1860~1932)荷蘭詩人。生於荷蘭西部哈勒姆一個富裕家庭。1878至1886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學醫,同時從事文學創作,曾著有幾部喜劇和諷刺詩集《科爾內利樂園的小草葉》(1886)。1885年和克洛斯、弗爾韋、佩克等青年詩人共同創辦文學月刊《新向導》。曾發起以追求美學革新為中心的"荷蘭19世紀80年代文學運動"。1891年以十四行詩體寫成抒情詩《愛倫,痛苦之歌》。以後陸續完成散文詩《約翰跋妥爾》(又名《愛之書》,1892)、《影象和實質之歌》(1895),詩體悲劇《兄弟們》(1894),童話劇《理亞波》(1897),詩集《零星的韻言》(1898~1909)以及心理小說《死亡深淵》(1900)和《夢中的新娘》(1909)等。他的主要作品《小約翰》(1885)是一篇"象征與寫實的童話詩",具有"實際和幻想的混合"的藝術特色,它的中譯本於1926年由魯迅從德文轉譯而成。
費斯特代克
S.SimonVestdijk(1898~1971)荷蘭作家。生於弗裏斯蘭省的哈爾林根,1927年畢業於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係,後任隨船醫生。1933年開始文學創作,1935年寫成荷蘭第一部反法西斯小說《德國女仆愛爾絲·波勒》。之後又寫了不少優秀的曆史幻想小說,其中有關於16世紀西班牙畫家埃爾·格雷科和西班牙宗教裁判的小說《第五道封印》(1937),描寫18世紀牙買加生活的《甜酒之島》(1940),關於古希臘傳說的小說《星群裏的阿克泰翁》(1941),反映19世紀愛爾蘭貧苦農民生活的《愛爾蘭之夜》(1946),描寫比利時1830年獨立戰爭的《拜火教徒》(1947)以及《泰梅薩的勇士》(1962)等。
費斯特代克還著有詩集《倫勃朗和天使們》(1956),敘述荷蘭畫家倫勃朗的事跡。此外,他在文學評論、音樂、心理學、宗教等方麵都有論著。
費斯特代克一生共寫了40部長篇小說、10部短篇小說集、30部評論和散文集、20多部詩集,有一定影響。
弗裏斯
T.deTheundeVries(1907~)荷蘭作家。生於弗裏斯蘭省一個農民家庭。1930年發表詩集《西方之夜》,獲"多姆獎"。1931年開始寫作長篇曆史小說,發表了《倫勃朗》。後來寫了兩部內容聯貫、描寫農民生活和荷蘭社會階級鬥爭起源的長篇小說《苦難的土地》(1936)和《命運之輪》(1938)。1944年德國法西斯占領荷蘭期間,因參加抵抗運動曾被關進集中營。戰後陸續發表了長篇曆史小說《自由披上了一襲紅裝》(1945)、《牧人,打死這些狼》(1946)、《火的洗禮》三部曲(1948)、《大陰謀》(1950)、《時代逃亡曲》(1952~1956),描寫反抗德國法西斯鬥爭的小說《弗裏斯蘭郵車》(1948)、《紅發姑娘》(1956)和《二月》(1962)等。他還選譯了《中國唐代小說選》(1955),內收《古鏡記》、《李娃傳》等17篇小說。編譯《中國詩選》(1956),收入從《詩經》到毛澤東詩詞的曆代優秀詩篇。1958年訪華,寫有《人民公社》和《十三陵》等詩。他的作品譯成中文的有描寫比利時遊擊隊抗德鬥爭的短篇小說《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