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烏茲別克詩人(1 / 2)

第十三章 烏茲別克詩人

納沃伊

Н.□.А.Низамаддин□ирАлишерНавои(1441~1501)烏茲別克詩人、思想家、政治活動家。生於官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歲時即以詩作聞名。1469年任霍拉桑蘇丹胡先·拜卡爾的掌璽官,1472年被任命為大臣,並取得"艾米爾"(東方伊斯蘭國家的軍事首領)的稱號。他提倡藝術,並經常給學者、詩人和音樂家等以慷慨的資助。他反對中世紀的專製製度,反對達官貴人為富不仁,貪贓枉法,因而引起宮廷的不滿,終於被迫離職。1488年回到故鄉格拉特,埋頭寫作。他的作品有30卷,最負盛名的是《五詩集》,包括《正直者的不安》(1483)、《萊伊麗和馬季農》(1484)、《法爾哈德和希琳》(1484)、《七行星》(1484)和《伊斯坎德爾牆》(1485)5部長詩。1498至1499年又出版重要詩集《思想的寶庫》,包括《童年的異事》、《青年的珍品》、《中年的異事》和《老年的訓言》。此外還著有哲學論文《心之所鍾》(1500)和有關詩學的文章。《心之所鍾》譴責荒淫無道的執政者,主張由正直的執政者治理國家。

納沃伊最早用烏茲別克文創作詩歌,是烏茲別克文學的開創者。他的創作對烏茲別克以及亞洲一些地區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加富爾·古裏雅姆

ГафурГулям(1903~1966)蘇聯烏茲別克詩人。原名加富爾·古裏雅莫維奇。生於貧農家庭。1943年被選為烏茲別克科學院院士。1946年加入共產黨。1963年被授予烏茲別克"人民詩人"稱號。1923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寫有幽默小說《淘氣鬼》、《活屍》、《誰之過》等,頗受歡迎。他追隨哈姆紮之後,奠定了烏茲別克新詩歌的基礎。他的作品形式多樣。他在詩中歌頌社會主義勞動,讚美新人的成長,如《穿魚繩-雇農》(1930)、《石油》等;肯定新社會的成就,批判舊世界的殘餘,如《狄納摩》(1931)、《幽默故事》(1931)等。1932年發表《中國寫照》,支持中國人民的解放鬥爭。衛國戰爭年代創作的詩集《我從東方來》(1943)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其中包括《我是一個猶太人》、《你不是孤兒》、《我們街上的節日》、《我的兒子,我等著你》等優秀詩篇。戰後寫了許多歌頌新生活的詩,如《一切都屬於你》(1947)、《故鄉的幸福》(1951)、《列寧和東方》(1961)等。他曾將普希金、萊蒙托夫、馬雅可夫斯基、高爾基、拉夫列尼約夫的作品譯成烏茲別克文出版。

艾別克

Айбек(1904~1968)蘇聯烏茲別克作家。原名穆薩·塔什穆哈麥多夫。生於紡織工人家庭,畢業於中亞細亞大學經濟係。1943年起為烏茲別克科學院院士。1948年加入共產黨。1965年被授予烏茲別克"人民作家"稱號。

艾別克於1922年開始寫詩,1926年發表詩集《感情》。他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神聖的血》(1943),被認為是烏茲別克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烏茲別克人民的生活和窮苦農民在民族解放運動中的出路;曆史傳記小說《納沃伊》(1945),獲1946年度斯大林獎金;長詩《哈姆紮》(1948),寫烏茲別克蘇維埃文學創始人哈姆紮的生平;長篇小說《金色山穀的風》(1950),讚揚烏茲別克集體莊員的勞動;長篇小說《太陽不會暗淡無光》(1958),歌頌衛國戰爭年代蘇聯戰士的英雄事跡;以及詩集《巴基斯坦印象》(1950)、自傳體小說《童年》(1962)和長篇小說《偉大的道路》(1967)。他還以烏茲別克文翻譯了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歌德的《浮士德》、萊蒙托夫的《假麵舞會》以及高爾基和別林斯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