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近體詩的句式及其語法特點(1 / 2)

第四章 近體詩的句式及其語法特點

近體詩的句式及其語法特點

唐詩的句式和漢魏六朝詩的句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過,唐以後七言詩多了,句式自然也多了一些變化。七言除了上節通論所講的那種四三式以外,也可以在整個五言詩句的前麵加兩個音成為獨立的節奏,從而形成二五的句式。例如: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

況聞--處處鬻男女。(杜甫歲晏行)

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

知是--荔支龍眼來。(蘇軾荔支歎)

這些七言詩句的後五字,如果細加分析,有的是二一二,如杜甫《晏歲行》例;有的是二二一,如王勃《滕王閣》例和白居易《長恨歌》例:有的是四一,如蘇軾《荔支歎》例。

反過來,五二式則是非常少見的。杜甫《宿府》的"午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是僅有的情況。

近體詩的句式,和古體詩的句式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五言七言的一般句式,既適合古體詩,也適合近體詩。這裏隻作兩點補充說明:

(1)近體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詞或詞組。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王維終南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歡--學--齊優。

(陸遊黃州)

由此可見,一個雙音詞或者雙音的名詞性詞組一般是不跨兩個節奏單位的。但是多音詞或多音的名詞性詞組不能不跨兩個節奏單位,李商隱《無題》的"相見時難別亦難",其中"相見時"就是跨兩個節奏單位;又如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二十四橋明月夜",其中的"二十四"也是跨兩個節奏單位。不過這種情況在近體詩中也是比較少見的。

(2)近體詩的句式,往往是以三字結尾,這最後三字保持相當的獨立性。這就是說雖然三字尾還可以細分為二一或一二,但是它們總是構成一個整體:如果是五律,後三字和前兩字是分成兩個較大的節奏;如果是七律,後三字和前四字是分開成兩個較大的節奏。因此,漢魏六朝詩和唐以後古體詩中某些句式一般是不能用於近體詩的。例如:

黃泉下相見。(古詩焦仲卿妻)

其險也若此。(李白蜀道難)

且共歡此飲。(陶淵明飲酒其三)

一丈毯用千兩絲。(白居易紅線毯)

血作陳陶澤中水。(杜甫悲陳陶)

家在蝦蟆陵下住。(白居易琵琶行)

從意義單位看,這些詩句都不是三字尾。一二兩例是二字尾,三四兩例是四字尾,五六兩例是五字尾。這都不合於一般律句的節奏。特別是二字尾最不可能用於近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