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彥周詩話
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聖德,錄異事,正訛誤也。若含譏諷,著過惡,誚紕繆,皆所不取。仆少孤苦而嗜書,家有魏、晉文章及唐詩人集,僅三百家。又數得奉教,聞前輩長者之餘論。今書籍散落,舊學廢忘,其能記憶者,因筆識之,不忍棄也。嗟乎,仆豈足言哉!人之於詩,嗜好去取,未始同也,強人使同己則不可,以己所見以俟後之人,烏乎而不可哉!
詩壯語易,苦語難,深思自知,不可以口舌辯。
「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張子野長短句雲:「眼力不知人,遠上溪橋去。」東坡〈送子由詩〉雲:「登高回首坡隴隔,惟見烏帽出複沒。」皆遠紹其意。
李太白作〈草創大還詩〉雲:「髣佛明窗塵,死灰同至寂。」初不曉此語,後得《李氏煉丹法》雲:「明窗塵,丹砂妙藥也。」
老杜〈北征詩〉曰:「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獨以「活」、「國」許陳玄禮,何也?蓋禍亂既作,惟賞罰當則再振,否則不可支持矣。玄禮首議太真、國忠輩,近乎一言興邦,宜得此語。倘無此舉,唯有李、郭,不能展用。
淮陰勝而不驕,乃能師李左車,最奇特事。荊公詩雲:「將軍北麵師降虜,此事人間久寂寥。」李廣誅霸陵尉,薄於德矣,東坡詩雲:「今年定起故將軍,未肯說誅霸陵尉。」用事當如此向背。
箜篌狀如張箕,探手摘弦出聲。盧玉川詩雲「卷卻羅袖彈箜篌」,此語亦未可譏誚。司馬溫公嚐語程正叔雲:「辯證古人誤處,當兩存之,勿加詆訾也。」
韓退之詩雲:「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香。」殊不類其為人。乃知能賦梅花,不獨宋廣平。退之見神仙亦不伏雲:「我能屈曲自世間,安能從汝巢神山?」賦謝自然詩曰:「童騃無所識。」作〈誰氏子詩〉曰:「不從而誅未晚耳。」惟〈華山女詩〉頗假借,不知何以得此?
凡作詩若正爾填實,謂之「點鬼簿」,亦謂之「堆垛死屍」。能如〈猩猩毛筆詩〉曰,「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又如「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精妙明密,不可加矣,當以此語反三隅也。
詩人寫人物態度,至不可移易。元微之〈李娃行〉雲:「髻鬟峨峨高一尺,門前立地看春風」,此定是娼婦;退之〈華山女詩〉雲:「洗妝拭麵著冠帔,白咽紅頰長眉青」,此定是女道士;東坡作〈芙蓉城詩〉亦用「長眉青」三字,雲「中有一人長眉青,炯如微雲淡疏星」,便有神仙風度。
季父仲山,先大夫同祖弟也。讀書精苦,作詩有源流。昔嚐上書,晚以特奏名得一官。政和間,禦製宮詞三百首,嚐和進,今錄一絕於此,染指可以知鼎味也。其詞曰:「輕寒慘慘透衾羅,玉箭銅壺漏水多。常是未明供禦服,夢回頻問夜如何。」時道君皇帝在睿思殿,宣進甚急,意謂得美官。翼日,台章論列,作詩害經旨,遂報罷,調南劍州順昌縣尉,後卒於揚州雲。
先伯父治平四年舉進士第一,少從丁寶臣,以文字為歐陽文忠公、王岐公所稱重。其試〈公生明賦〉曰:「依違牽製者既已去矣,則明白洞達者乃其自然。」此不刊之語也。嚐作〈詠史詩〉曰:「天下有誅賞,固非君所私。太宗泣君集,意恐勞臣疑。至公一以廢,智術相維持。哀哉功名士,汲汲尚趨時。」推斯誌也,雖蹈滄海餓西山可也。在熙寧間,為荊公薦,竟不委曲得貴達,然亦為司馬溫公、呂獻可、呂微仲、範堯夫諸公所知。元豐七年,自都官外郎奔祖父喪,卒於黃州,東坡解衣賻之。
有李氏女者,字少雲,本士族。嚐適人,夫死無子,棄家著道士服,往來江淮間。仆頃年見之金陵。其詩有雲:「幾多柳絮風翻雪,無數桃花水浸霞。」殊無脂澤氣。又喜煉丹砂,仆亦得其方,大抵類魏伯陽法,而有銖兩加精詳者也。嚐語仆曰:「我命薄,政恐不能成此藥耳。」後二年再見之,其瘦骨立,蓋丹未成而少雲已病。仆問曰:「子丹成欲仙乎?惟甚瘦則鶴背能勝也。」笑曰:「忍相戲耶!」病中作〈梅花詩〉雲:「素豔明寒雪,清香任曉風。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尋卒。後檢方書,見丹法及此詩,錄之。
晦堂心禪師初退黃龍院,作詩雲:「不住唐朝寺,閑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舊一枝藤。乞食隨緣過,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嶺南能。」此詩深靜平實,道眼所了,非世間文士詩僧所能彷佛也。
僧義了,字廓然,本士族鍾離氏,事佛慈璣禪師為侍者。仆頃年迨見佛慈老人,廓然與仆在嵩山遊甚久,頗能詩。仆愛其兩句雲:「百年休問幾時好,萬事不勞明日看。」不獨喜其語,蓋取其學道休歇灑落自在如此。
東坡作〈妙善師寫禦容詩〉,美則美矣,然不若〈丹青引〉雲「將軍下筆開生麵」,又雲「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後說畫玉花驄馬,而曰「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此語微而顯,《春秋》法也。
李太白詩雲:「玉窗青青下落花。」花已落,又曰下,增之不贅,語益奇。
請紫姑神,大抵能作詩,然不甚過人。舊傳一士人家請之,既降,偶書院中子弟作雨詩,因率爾請賦,頃刻書滿紙,其警句雲:「簾卷滕王閣,盆翻白帝城。」可喜也。
近時僧洪覺範頗能詩,其〈題李愬畫像〉雲:「淮陰北麵師廣武,其氣豈止吞項羽。公得李佑不肯誅,便知元濟在掌股。」此詩當與黔安並驅也。頃年仆在長沙,相從彌年。其它詩亦甚佳,如雲:「含風廣殿聞棋響,度日長廊轉柳陰。」
頗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類衲子。又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少遊。至如仲殊、參寥,雖名世,皆不能及。
東坡〈贈陳季常詩〉,戒其殺生,末雲:「君勿棄此篇,嚴詩編杜集。」謂嚴武也。《工部集》中有武倡和數首。又〈梅花〉詩雲:「憑仗幽人收艾□,國香和雨入莓苔。」艾□,香名,正鬆上莓苔也,出《本草》及《沉氏香譜》。又〈紅梅詩〉雲:「玉人頩頰固多姿。」頩,怒色,普更切,見〈神女賦〉,婦人怒則麵赤。
杜詩:「飯抄雲子白。」雲子,雨也,言如雨點爾,出荀子〈雲賦〉。又,葛洪《丹經》用「雲子」,碎雲母也。今蜀中有碎礫,狀如米粒圓白,雲子石也。又杜詩雲:「萬裏戎王子,何年別月支?異花開絕域,幽蔓匝清池。漢使慚空到,神農竟不知。露翻兼雨打,開坼漸離披。」不曉此詩指何物。張騫慚空到,又《本草》不收,定非蒲萄也。
齊、梁間樂府詞雲:「護惜加窮褲,防閑托守宮。」「今日牛羊上邱隴,當時近前麵發紅。」老杜作〈麗人行〉雲:「賜名大國虢與秦。」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嗔!」虢國、秦國何預國忠事,而近前即嗔耶?東坡言老杜似司馬遷,蓋深知之。
司空圖,唐末竟能全節自守,其詩有「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誠可貴重。又曰:「四座賓朋兵亂後,一川風月笛聲中。」句法雖可及,而意甚委曲。
鮑明遠〈鬆柏篇〉悲哀曲折,其末不以道自釋,仆竊恨之。
明遠〈行路難〉,壯麗豪放,若決江、河,詩中不可比擬,大似賈誼〈過秦論〉。
老杜作〈曹將軍丹青引〉雲:「一洗萬古凡馬空。」東坡〈觀吳道子畫壁詩〉雲:「筆所未到氣已吞。」吾不得見其畫矣,此兩句,二公之詩,各可以當之。
李長吉詩雲:「楊花撲帳春雲熱。」才力絕人遠甚。如「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雖為歐陽文忠所稱,然不迨長吉之語。
古人文章,不可輕易,反複熟讀,加意思索,庶幾其見之。東坡〈送安惇落第詩〉雲:「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仆嚐以此語銘座右而書諸紳也。東坡在海外,方盛稱柳柳州詩。後嚐有人得罪過海,見黎子雲秀才,說海外絕無書,適渠家有柳文,東坡日夕玩味。嗟乎,雖東坡觀書,亦須著意研窮,方見用心處耶!
柳柳州詩,東坡雲在陶彭澤下,韋蘇州上,若〈晨詣超師院讀佛經詩〉,即此語是公論也。
六朝詩人之詩,不可不熟讀。如「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鍛煉至此,自唐以來,無人能及也。退之雲:「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此語我不敢議,亦不敢從。
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賦之於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東坡〈海南詩〉、荊公〈鍾山詩〉,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
荊公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寫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詩〉雲:「晴溝漲春淥周遭,俯視紅影移魚舠。」皆觀其影也。其後雲:「攀條弄芳畏晼晚,已見黍雪盤中毛。」事見《家語》。
李邯鄲公作《詩格》,句自三字至九字、十一字,有五句成篇者,盡古今詩之格律,足以資詳博,不可不知也。
伯父娶邯鄲孫女,嚐聞邯鄲公與小宋飲酒,舉一物隸僻事,以多者為勝,飲不勝者,他人莫敢造席。
梅聖俞詩,句句精煉,如「焚香露蓮泣,聞磬清鷗邁」之類,宜乎為歐陽文忠公所稱。其它古體,若朱弦疏越,一倡三歎,讀者當以意求之。寵嬖曹氏,作〈一日曲〉,為曹氏也。
孟浩然、王摩詰詩,自李、杜而下,當為第一。老杜詩雲:「不見高人王右丞」,又雲「吾憐孟浩然」,皆公論也。
東坡祭柳子玉文:「郊寒島瘦,元輕白俗。」此語具眼。客見詰曰:「子盛稱白樂天、孟東野詩,又愛元微之詩,而取此語,何也?」仆曰:「論道當嚴,取人當恕,此八字,東坡論道之語也。」
歐陽文忠公〈重讀岨崍集詩〉,英辯超然,能破萬古毀譽;〈食糟民詩〉,忠厚愛人,可為世訓。
作詩壓韻是一巧,〈中秋夜月詩〉,押尖字數首之後,一婦人詩雲:「蚌胎光透殼,犀角暈盈尖。」又記人作〈七夕詩〉,押潘、尼字,眾人竟和無成詩者。仆時不曾賦,後因讀《藏經》,呼喜鵲為芻尼,乃知讀書不厭多。
寫生之句,取其形似,故詞多迂弱。趙昌畫黃蜀葵,東坡作詩雲:「檀心紫成暈,翠葉森有芒。」揣摸刻骨,造語壯麗,後世莫及。
杜牧之〈題桃花夫人廟詩〉雲:「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穀墜樓人!」仆謂此詩為二十八字史論。
宣和之初,何栗文縝丞相為中書舍人,道君皇帝以禦畫雙鵲賜之。諸公賦詩,韓駒子蒼待製時為校書郎,賦詩二章曰:「君王妙畫出神機,弱羽爭巢並占時。想見春風鳷鵲觀,一雙飛上萬年枝。」「舍人簪筆上蓬山,輦路春風從駕還。天上飛來兩烏鵲,為傳喜色到人間。」
韋蘇州詩雲:「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東坡用其韻曰:「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此非才不逮,蓋絕唱不當和也。如東坡〈羅漢讚〉雲「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八字,還許人再道否?
張籍、王建,樂府宮詞皆傑出,所不能追逐李、杜者,氣不勝耳。
孟東野詩苦思深遠,可愛不可學。仆尤嗜愛者,「長安無緩步」一詩。
蘇大監文饒作〈鴻溝詩〉雲:「置俎均牢彘,峨冠信沐猴。方矜幾上肉,以墮幄中籌。海嶽歸三尺,衣冠閟一丘。路人猶指似,山下是鴻溝。」
陳無己〈賦宗室畫詩〉雲:「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又作〈曾子固挽詞〉雲:「丘園無起日,江、漢有東流。」近世詩人莫及。
外祖父邵安簡公,布衣時上〈平元昊策〉,又嚐勸仁廟早立太子。晚年自樞府出知越州,又移知鄆州。其薨也,岐公作〈挽詞〉雲:「被褐曾陳定羌策,汗青猶著立儲書。春風澤國吟箋落,夜雨溪堂燕豆疏。」前輩詩不獨語句精煉,且是著題。
鄭周卿,仆鄉人也,公肅右丞之孫,能詩。一日,鄭之他郡,而愛妾死,作詩雲:「鶴歸空有恨,雲散本無心。」於情念中猶稍自在也。後娶熊氏,晉如之女。丙午、丁未年,知鄆州中都縣,連年與盜賊鏖戰,巋然獨存,權朝美曾錄其功上之,後不報。今不知消息,可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