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宗探韻得「競病」字詩雲:「去時兒女啼,歸來笳鼓競。借問路傍人,何如霍去病?」沈約詩人嗟賞之。

李衛公作〈步虛詞〉雲:「先家一本無「家」字。女侍董雙成,桂殿夜寒吹玉笙。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空月明。」「河漢女主能煉顏,一本作「河漢玉女能煉顏」。雲軿往往到人間。九宵有路去無跡,嫋嫋天風吹佩環。」嗚呼,人傑也哉!

季父仲山在揚州時,事東坡先生。聞其教人作詩曰:「熟讀《毛詩.國風》與《離騷》,曲折盡在是矣。」仆嚐以謂此語太高,後年齒益長,乃知東坡先生之善誘也。

韓退之詩雲:「酩酊馬上知為誰?」此七字用意哀怨,過於痛哭。

阮步兵醉六十日而停婚,雖似智矣,然禮法之士,憎之如仇,幾至於死,幸武帝保護之耳。而老杜詩雲:「遂令阮籍輩,熟醉為身謀。」此工部善看史書,當有解此意者。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究終始」,此詩退之稱盧玉川也。玉川子《春秋傳》,仆家舊有之,今亡矣。詞簡而遠,得聖人之意為多,後世有深於經而見盧《傳》者,當知退之之不妄許人也。

夢中賦詩,往往有之。宣和己亥,仆在洪州,宿城北鄭和叔家。夜夢行大路中,寒沙沒足,其旁皆田苗丘隴。一婦人皂衣素裳行田間,曰:「此中無沙易行。」仆從之不能登,婦人援仆手登焉。月明如晝,彌望皆野田麥苗。婦人求詩,引仆藉草坐。有矮磚台一,上有紙筆,仆題詩四句雲:「閑花亂草春春有,秋鴻社燕年年歸。青天露下麥苗濕,古道月寒人跡稀。」拍筆磚上有聲,驚覺宛然記憶,是歲大病,後亦無他故。

聯句之盛,退之、東野、李正封也。〈城南聯句〉雲:「紅皺曬簷瓦,黃團掛門衡。」是說幹棗與瓜蔞,讀之猶想見西北村落間氣象。〈征蜀聯句〉雲:「刑神詫犛旄,陰焰颭犀劄。」盡雕刻之功,而語仍壯。李正封善押韻,如〈從軍聯句〉「押水沙囊涸」,皆不可及。

畫山水詩,少陵數首後,無人可繼者。惟荊公〈觀燕公山水詩〉前六句差近之,東坡〈煙江疊嶂圖〉一詩,亦差近之。

退之〈桃源行〉雲:「種桃處處皆開花,川原遠近蒸紅霞。」狀花卉之盛,古今無人道此語。

本朝王元之詩可重,大抵語迫切而意雍容,如「身後聲名文集草,眼前衣食簿書堆」。又雲:「澤畔騷人正憔悴,道旁山鬼謾揶揄。」大類樂天也。

玉川子〈送伯齡詩〉雲:「努力事幹謁,我心終不平。」玉川子在王涯書院中,會食,不能自別,枉陷於禍,哀哉!

〈柏舟〉,仁人之詩也,「憂心悄悄,慍於群小。」〈簡兮〉,賢者之詩也,「碩人俁俁,公庭萬舞。赫如渥赭,公言錫爵。」能容忍如此,宜乎賢矣。

鍾山有一詩雲:「當年睥睨此山阿,欲著紅樓貯綺羅。今日重來無一事,卻騎羸馬下坡陀。」此王雱訐直,不為荊公所喜,然此詩實可傳也。

詩有力量,猶如弓之鬥力:其未挽時,不知其難也;及其挽之,力不及處,分寸不可強。若〈出塞曲〉雲:「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鳴笳三四發,壯士慘不驕。」又〈八哀詩〉雲:「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虯髯似太宗,色映塞外春。」此等力量,不容他人到。

洪覺範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覺範作《冷齋夜話》,有曰:「詩至李義山,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額無語,渠再三窮詰,仆不得已曰:「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覺範曰:「我解子意矣。」實時刪去。今印本猶存之,蓋已前傳出者。

仆年十七歲時,先大夫為江東漕,李端叔、高秀實皆父執也,適在金陵。二公遊蔣山,仆雖年少,數從杖履之後。在定林說元微之詩,引事皆有出處,屈曲隱奧,高秀實皆能言之,仆不覺自失。因思古人讀書多,出語皆有來處,前輩亦讀書多,能知之也。

高秀實又雲:「元氏豔詩,麗而有骨,韓偓《香奩集》麗而無骨。」時李端叔意喜韓偓詩,誦其序雲:「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美動七情。」秀實雲:「動不得也,動不得也。」

李太白詩雲:「問餘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東坡〈嶺外詩〉雲:「老父爭看烏角巾,應緣曾現宰官身。溪邊古路三叉口,獨立斜陽數過人。」賀知章呼李白為謫仙人,世傳東坡是戒禪師後身,仆竊信之。

白樂天詩雲:「春色辭門柳,秋聲到井梧。」此語未易及。

「誰人把醆慰深憂?開自無憀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辭相送到黃州。」「南枝北枝春事休,榆錢可寄柳帶柔。定是沈郎作詩瘦,不應春能生許愁。」此東坡、魯直〈梅詩〉二章,作詩名貌不出者,當深考二詩。

宣和癸卯年,仆遊嵩山峻極中院,法堂後簷壁間有詩四句雲:「一團茅草亂蓬蓬,驀地燒天驀地空。爭似滿爐煨榾柮,慢騰騰地熱烘烘。」字畫極草草,其旁隸書四字雲:「勿毀此詩。」寺僧指示仆曰:「此四字司馬相公親書也。」嗟乎!此言豈有感於公耶?又於柱間大字隸書曰:「旦光、頤來。」其上一字,公兄也;第三字,程正叔也。又題壁雲:「登山有道,徐行則不困,措足於實地則不危。」皆公隸書。

林和靖〈梅詩〉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大為歐陽文忠公稱賞。大凡《和靖集》中,〈梅詩〉最好,梅花詩中此兩句尤奇麗。東坡和少遊〈梅詩〉雲:「西湖處士骨應槁,隻有此詩君壓倒。」仆意東坡亦有微意也。然和靖詩屬對清切,如〈贈鍛藥秀才〉詩雲:「鶤鵬懶擊三千水,龍虎閑封六一泥。」

小杜作〈華清宮〉詩雲:「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如此天下焉得不亂?

宋顏延之問己與靈運優劣於鮑照,照曰:「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鋪錦列繡,亦雕繢滿眼。」此明遠對麵褒貶,而人不覺,善論詩也,特出之。

韓熙載仕江南,每得俸給,盡散後房歌姬。熙載披衲持缽,就諸姬乞食,率以為常。東坡以玉帶贈寶覺,寶覺酬以舊衲,東坡作詩謝之曰:「病骨難堪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欲教乞食諸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江南野史》亦載韓事,與此小異。

錢希白內翰作〈擬唐詩〉百篇,備諸家之體。自序曰:「今之所擬,不獨其詞,至於題目,豈欲拋離本集,或有事跡,斯亦見之本傳。」故其〈擬張籍上裴晉公詩〉曰:「午橋莊上千竿竹,綠野堂中白日春。富貴極來惟歎老,功名高後轉輕身。嚴更未報皇城裏,勝賞時遊洛水濱。昨日庭趨三節度,淮西曾是執戈人。」擬古當如此相似,方可傳。

王晉卿得罪外謫,後房善歌者名囀春鶯,乃東坡所見也,亦遂為密縣馬氏所得。後晉卿還朝,尋訪微知之,作詩雲:「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仆在密縣與馬縉輔遊甚久,知之最詳。縉輔在其兄處猶見之,國色也。《西清詩話》中載此事,雲過潁昌見之,傳誤也。

李義山詩,字字鍛煉,用事婉約,仍多近體,惟有〈韓碑詩〉一首是古體。有曰:「塗改《堯典》、《舜典》字,點竄〈清廟〉、〈生民〉詩。」豈立段碑時躁詞耶?

岑參詩亦自成一家,蓋嚐從封常清軍,其記西域異事甚多。如〈優缽羅花歌〉、〈熱海行〉,古今傳記所不載者也。

黃魯直愛與郭功父戲謔嘲調,雖不當盡信,至如曰:「公做詩費許多氣力做甚?」此語切當,有益於學詩者,不可不知也。

「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鬆。」此顧長康詩,誤編入《陶彭澤集》中。

元撰作《樹萱錄》,載有人入夫差墓中,見白居易、張籍、李賀、杜牧諸人賦詩,皆能記憶,句法亦各相似。最後老杜亦來賦詩。記其前四句雲:「紫領寬袍漉酒巾,江頭蕭散作閑人。秋風有意吹蘆葉,落日無情下水濱。」嗟乎!若數君子,皆不能脫然高蹈,猶為鬼耶?殊不可曉也。若以為元撰自造此詞,則數公之詩,尚可庶幾,而少陵四句,非元所能道也。

唐時,有清遠道士同沈恭子遊虎丘,詩曰:「餘本長殷、周,遭罹曆秦、漢。」計之至唐,則二千餘歲矣。顏魯公愛而刻之,且有詩曰:「客有神仙者,於茲雅麗傳。」蓋指為神仙也。李衛公追〈和魯公刻清遠道士詩〉曰:「逸人綴清藻,前哲留篇翰。」則逸人指清遠,而前哲謂魯公也。其後皮日休、陸龜蒙輩皆和之。仙耶?鬼耶?則不必問。然仆獨深愛其詩中數句雲:「吟眺川之陰,步上山之岸。山川共澄澈,光彩交淩亂。白雲蓊欲歸,清霧忽消半。」嗚呼!借使非神仙,亦一才鬼也。

「天棘蔓青絲」,洪覺範硬差「天棘」作「顛柳」,高秀實雲:「天棘,天門冬也。」當以秀實之言為正。顛天聲相近,又酷似青絲。又江南徐鉉家本雲:「天棘蔓青絲。」若蔓生如青絲,尤見是天門冬。〈秦州詩〉雲:「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無風雲動,不夜而月,當細思之。句法至此,古今一人而已。

杜牧之作〈赤壁詩〉雲:「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台上也。孫氏霸業,係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隻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

韓退之〈聽穎師彈琴詩〉雲:「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此泛聲也,謂輕非絲重非木也;「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泛聲中寄指聲也;「躋攀分寸不可上」,吟繹聲也;「失勢一落千丈強」,順下聲也。仆不曉琴,聞之善琴者雲,此數聲最難工。自文忠公與東坡論此詩,作聽琵琶詩之後,後生隨例雲雲。柳下惠則可,我則不可,故特論之,少為退之雪冤。

黃嗣徽少年時,讀書有俊聲,不幸為後母訴於官,隸軍籍。王岐公丞相宣籍得之,聞其識字,使抄書。一日,觀宋複古郎中所畫山水,使子弟賦詩,嗣徽亦請賦,公頷之。頃刻成一絕句曰:「匣有瑤琴篋有書,棲遲猶未卜吾盧。主人況是丹青手,乞取生涯似畫圖。」岐公大嗟賞之,及問知曲折,以故人子奏於朝,乞以門客恩澤承務郎,特補之。命下之日,暴卒,窮命如此哉!

王君玉內翰初登第,調揚州江都縣令,題九曲池詩雲:「越調隋家曲,當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沉影,鳴蛙祇沸聲。淒涼不可問,落日背蕪城。」晏元獻閱詩賞歎,薦為館職。又嚐乞夢於後土祠,夜得報雲:「君年二十七,官至四品。」時年正二十七,大惡之,過歲乃稍自安。後以禮部侍郎樞密直學士致仕,未改官製時正四品,年七十二雲。

「五年不出青門道,邂逅尋春此一回。忽憶秦川貴公子,桃花落盡合歸來。」此高秀實〈城東寄王越州詩〉。

羅隱詩雲:「隻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此語殊有味。

「若有人兮坐山楹,雲袞兮霞纓。秉芳兮欲寄,路慢兮難征。獨惆悵而狐疑,蹇獨立兮忠貞。」此寒山語,雖使屈、宋複生,不能過也。

蜀、峽路間有溪曰韓溪,蕭酇侯追淮陰處也。劉涇巨濟題詩一絕雲:「豪傑相從意氣中,憐才傾倒獨蕭公。後來可是無奇客?東閣投名尚不通。」

李義山〈錦瑟詩〉曰:「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何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古今樂誌》雲:「錦瑟之為器也,其柱如其弦數,其聲有適怨清和。」又雲:「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彈此四曲,詩中四句,狀此四曲也。」章子厚曾疑此詩,而趙推官深為說如此。

老杜詩不可議論,亦不必稱讚。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記也。如唐太宗,相者見之雲:「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而杜詩雲「真氣驚戶牖」,可謂簡而盡。又〈經昭陵詩〉曰:「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直辭寧戮辱,賢路不崎嶇。」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