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的商業銀行分布空間擴大是空間內的銀行資源增加,實際參與銀行經營的經營者增加,商業銀行係統規模擴大。但是,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個銀行的經營業績並未得到提升。可見模擬的空間大小並不影響銀行經營業績。
2.銀行分布密度
保持銀行分布範圍大小不變,隻增加銀行分布密度(bankesProb),由0.2增加到0.2115時(保持和上麵的變化中銀行的實際增加量一致)的模擬動態。
將其與上麵的圖919比較,兩種商業銀行的數目變化方式所導致的結果基本上相似,但是後者的經營者數目的均衡要稍微高一些,尤其是在開始階段,後者更容易達到均衡位置,並且波動相對較小,這是因為在較小的空間中,經營者行為主體所付出的移動成本等要小些,同一個周期內尋找銀行所有者的可能性大些。這在現實中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金融機構在地域空間上集聚的“紮堆”現象。但分布密度的上升雖然使商業銀行的數目增加,銀行平均收入變化不大。
3.初始經營者數量
程序開始運行時初始經營者數量Number=500,隻有一部分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簽約經營,有很多銀行資金資源閑置,改變初始經營者數量是否對模擬結果產生影響呢?當調整初始經營者數目達到飽和後,所有的銀行資金資源都參與了運行,這個時候實際參與經營的經營者數目穩定在1280個,銀行的平均收入依舊穩定。這說明,初始經營者數目的多寡隻對整個銀行係統內的活動經營者數目和係統內資金總量產生影響,但對反映銀行經營者經營水平的重要標誌的銀行平均收入幾乎沒有影響。
4.經營者移動成本
改變初始經營者的移動成本(minStepCost和maxStepCost)時,由(1,4)增加為(3,6),在程序運行1000個周期後發現,銀行的平均收入穩定,實際參與經營者的數目開始略有下降,總體上沒有太多變化。
9.4.2激勵方式變動效果模擬分析
在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製的Swarm模型中有兩類行為主體:商業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兩者彼此都有著自己各自的目標,並且它們相互之間、與環境之間互相影響。商業銀行所有者製定激勵製度,經營者在這個遊戲規則下根據自己的預期和能力選擇經營活動。經過一個長期的相互博弈過程,模型中的兩類行為主體就形成了自己的戰略集合,此時的均衡是係統中的行為主體在非完全理性的情況下,長期尋求最優化的結果,這也就是一種重複博弈的結果,此時每一個參與者都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戰略,單個的個體在其他因素沒有變化的前提下沒有改變戰略的需要。
在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製的Swarm模型的穩定均衡情況下,所有者行為主體采取選擇經營者的行動實現自己最大化收益,同時經營者在所有者製定的規則下從事經營活動獲得最大利益。
這樣雙方存在著這樣一種博弈關係,所有者有著先行優勢,它能夠根據經營者的實際狀況製定合同的主要內容(從激勵角度來看,主要是對激勵係數和固定收益的確定),經營者的行為就隻能夠根據簽訂好的合同來調整自己的行為。當然,由於經營者本期的行為也會影響到所有者下一個周期的行為(合同的調整等),因此,我們在研究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製問題的時候,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商業銀行所有者如何製定合適的合同內容(也就是激勵政策和措施的核心內容)來激勵和引導經營者在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也實現所有者自身的利益最大。
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製Swarm模型程序的建模思路是,試圖通過模擬在一定的激勵約束機製下,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行為主體的相關行為,分析其對商業銀行效益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完成了上麵的基本均衡分析以後,即可以此為基礎模擬研究各種參數變化對微觀行為主體行為和商業銀行效益的影響。具體的程序控製通過調整ModelSwarm麵板上的相關參數值來實現。
銀行經營者的收益包括與經營績效掛鉤的變動收益和不與經營績效掛鉤的固定收益兩部分。增加固定收益和增加變動收益對銀行效益的影響模擬如下:
1.增加經營者固定收益的影響
經營者的固定收益(minFix,maxFix)由(5,10)增加為(20,40)時,銀行平均收入和經營者數量變化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