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中原無定法”一句話更有深意,其本意應該是:設置冥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映照陽世;編造冥法,也是為了更有力地針砭現行吏法;為了能夠深刻表達作者的“塊磊愁”,什麼樣的“鬼狐史”都可能應運而生!千古書癡郎玉柱:書呆子鐵樹開花我們平時喜歡用這麼一個詞:書呆子。這是現實生活中的常用詞,也是作家離歡描寫的對象。如果我問大家,文學作品裏哪個書呆子呆得最有趣、最可笑、最可愛?恐怕很多讀者會說:《聊齋》書癡郎玉柱。確實,中國文學甚至外國文學中的書呆子,哪一個都沒呆到傻到像郎玉柱這樣登峰造極的“高水平”。這個書呆子太典型、太有趣了,簡直令人噴飯。將近三十歲的人結了婚不會“為人”,不懂得夫婦之間的情愛與性愛,是《書癡》最有名的情節。讀過《聊齋》的人,不會不對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馬瑞芳揭秘!忐異》⑽但是,蒲鬆齡創作書癡的怪誕故事,並不是為了給大家提供詼諧談笑的談資,不是用似乎聳人聽聞的趣事吸引讀者的眼球。
他寫的是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那就是:讀書人應該怎麼樣讀書?讀書和取得功名是什麼關係?特別耐人尋味的是,蒲鬆齡寫了郎玉柱脫胎換骨的轉變過程:郎玉柱本來是個苦讀書、死讀書,幾乎要因讀書而死的書呆子,一個不會跟人打交進的書呆子,在現實生活的折磨下,他懂得了讀書做官的道理,懂得了官場鬥爭的秘密,變成一個在官場中縱橫捭閡、克敵製勝的能人,這是多大的變化!郎玉柱是怎麼實現這樣的轉變的,蒲鬆齡在這裏邊又蘊蔵了什麼樣的哲理呢?我們先看看郎玉柱是怎麼讀書成癡,讀成呆子傻子的。郎玉柱是江蘇彭城人,他的父親做官傲到知府,級別不算低了,但是他為官清廉,拿到俸袖後不置辦田地房屋,而是買下滿屋子的書。郎玉杵的父親就酷愛讀書,這是個遺傳因素,用現在的話來說,郎玉柱身上就有讀書基因。父親死後,他對書更加癡迷了,但家裏窮,什麼值錢的東西都賣掉丫,但父親的藏書,他卻一本也舍不得賣。郎玉柱的父親在世時,曾寫過《勸學篇》,貼在郎玉柱的座位旁邊,郎玉柱每天誦讀,大聲地朗讀,還用白色的紗把《勸學篇》罩起來,怕時間長了上邊的字會磨滅。《勸學篇》是什麼?其實它就是宋真宗寫的《勸學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莢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勸學文》是在宣傳讀書萬能論:讀書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你不用花錢買田產種糧食,隻要好好讀書,書裏就有堆積如山的糧食;你不用蓋高樓大廈住,隻要好好讀書,書裏自然有黃金屋;你出門不要埋聊齋神鬼夢幻怨沒人前呼後擁,隻要好好讀書,書裏的駿馬良車一大堆;你不耍擔心娶不到好妻子,隻要好好讀書,書裏自然有如花似玉的女人;男子漢大丈夫要想實現平生誌向,趕快拿了六經到窗前勤讀勤讀再勤讀。後人把宋真宗的《勸學文》提煉成這麼三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妒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五。《勸學文》是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點派生而來的,它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座右銘,郎玉柱的父親用它來勉勵兒子。《勸學文》從表麵上看是勸學格言,其實它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官本位”教朽思想的權威性表進隻有讀書才能做官,隻有做官才能得到金錢、利祿與美女。千百年來讀書人對“書中自有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的信條堅信不移。千千萬萬的讀書人都相信讀書做官這個遊戲規則,都遵守這個讀書做官的遊戲規則,為了金榜題名而十年寒窗苦讀,頭懸梁、錐剌骨,這非似不能算“癡”,簡直應當兌“精"。為什麼別人讀書是“精”,郎玉柱讀書就成了癡呢?因為郎玉柱對“書中冇黃金屋,書中向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佶條做了字麵直解與表淺化理解。
他確實相信書中真的有黃金屋、千鍾粟與顏如玉,他不知道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並不真正存在於書本裏邊,而是說好好讀書就能做宮,隨著高宮原祿相應而來,黃金尾、千鍾粟、顏如玉等亨受才可以實現。郎玉柱二十多歲了,不求婚配,就是希望書本上真會走下個美人出來到他身邊。
他不知道,從“讀書"到“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有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用聖賢書做敲門磚敲開仕途大門。讀書是手段,求官是目的,讀書求功名又常常是功夫在書本之外。郎玉柱對讀書的另一個誤解是,他讀書不是默默地看,而是大聲朗讀,不分白天黑夜地大聲讀,不分場合地大聲讀,來了賓客和親戚,馬瑞芳掲秘《聊齋誌異》不懂得噓寒問暖,還沒說上三兩句話,就旁若無人、搖頭晃腦地大聲誦讀起來。這不成了精神病?郎玉柱盡管用功,讀書讀到近於癡呆,卻就是考不中舉人。而過不廣舉人這個坎,什麼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一概是妄想。可是,妙就妙在蒲鬆齡這麼寫了:郎玉柱竟然真的單純靠讀書就讀出丁鍾粟和黃金屋來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有一天,人風把郎玉柱的書刮走了,他追書時一腳踩空,踩到占人窖藏的糧食,立即大離,汄為讀書果然讀出“千鍾粟”來了。對“讀書求官”這把鎖不幵竅的郎玉柱自我感覺良好,又帶點兒偏執性想象狂,什麼事都往好處想。
他採到的是什麼?是一大堆朽敗得牲口都不能喂的糧食,若幹年前這裏是儲糧的官倉、經啻糧食的店鋪,抑或是兩軍對壘的糧草集散地,都有可能。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地方絕對不是尚書府或宰相府的舊址。所謂“千鍾粟”,並不真正是一秤一秤、一倉一倉地儲藏糧食,而是按官位兌現的俸祿。真正具各“千鍾粟”資格的人,家裏滿箱滿櫃都是金銀財寶、文物字畫,不會是不值錢的糧食。而郎玉柱卻認為他瀆書真讀到“千鍾粟”了,越發帶勁兒地讀,這是蒲鬆齡對“書癡”的第次反諷。這說明郎玉柱的“癡”,是癡迷,是愚笨,是呆傻,甚至於有點兒魔魔道道了,是虛妄。接著,郎玉柱在家裏書架上發現了一個金輦,他又認為“黃金屋”也實現了。拿出去弦耀,別人告訴他,那不是真金,是鍵金。郎玉柱有點兒失望,是不是古人的話不對啊?無巧不成書,郎玉柱父親的同年來做觀察使,所謂“同年”,就是丨口]一年考中進士的人。觀察使是郎玉柱父親的朋友,舊時人們把父親的朋友叫“父執”。這個觀察使信佛,有人勸郎柱把金擎送給這位父執做個佛龕,郎玉柱送了,觀察使很高興,也很大方,送給郎玉柱三百兩銀子和兩匹馬。這廠子,郎玉柱更加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車馬簇。這不都應驗了嗎?而這都是他苦讀的結果。
“金輦事件”是對郎玉柱這個書癡之“癡”的第二次反諷。鍍金金輦換來白花花的銀子,果然是郎聊齋祌鬼夢幻之謎玉柱的苦讀感動廣上帝嗎?非也,這是貴官的施舍。看來郎玉柱的父 執很講舊情,大方地拿一筆數目不少的銀子給世侄,有情有義,但還 必須有個前提:有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恐怕更不是郎玉柱能聯想到的。如果蒲鬆齡的小說《書癡》一直這樣調侃下去,會成為有趣的幽 默小品,像咱們現在舞台上的某些小品,拿人開涮,沒有多麼深的思想意義。
但《聊齋》不是要這樣一直調侃下去,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乃 是更深層的對讀書人的人生關懷。
蒲鬆齡要寫一個別開洞天的小說, ;他給郎玉柱臉畫上“癡”的基本底色後,讓讀者都知道這個人“癡” |的基本特點後,一位鮮活可愛的仙女果然從書上走下來了。郎玉柱看到家中所藏《漢書》第八卷中夾著一個眉目如生的紗剪美人,震驚地說:“書中顏如玉,其以此應之耶?"仔細觀察,郎玉柱發現美人背後隱隱有“織女”兩個字,而在這之前民間詵傳“天上織 |女私逃”,朋灰們就戲弄他:“天孫竊奔,蓋為君也”一天上的織女 丨私自跑到人間,就是為了你啊。難道紗剪美人果然是專為我郎玉柱來 丨民間的織女? |後來有一大,他正在目不轉睛地看那小美人兒,美人兒忽然彎腰 丨起來,坐在書本上朝他微笑。郎玉柱驚奇極了,立即跪到書案下邊,朝 |美人兒磕頭,等他磕完頭,美人已經長到一尺多高,他再趴下磕頭,美 ,人」[從書案上飄然而下,亭亭玉立,宛然一個絕代佳人。 !郎玉柱又向美人磕頭,問道:“請問您是什麼神仙?” |美人說:“我姓顏,名如玉,您原本早就知道我啦。承蒙您天天喜 !愛我,高春我一眼,如果我不來一次的話,恐怕千年之後就沒人相信 古人的話了”。
顏如玉出現,一段書癡特有的愛情開始了。其實郎玉柱的愛情故事,不完全是愛情或者說主要不是愛情故事,而是讓我們見識了書呆 子的天真、單純和善良。顏如玉,郎玉柱,一女一男,一仙一俗,一個聰明過人,一個呆 ;頭呆腦這麼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待到一塊兒,成了一段充滿諧趣和哲 !理、富有生活氣息又帶有幾分詩情畫意的故事。這就是顏如玉教郎玉馬瑞芳揭秘《聊齋誌異》州柱“為人“,包括廣義]的為人,即在社會上為人,和狹義上的為人,即在鬧中為人。這是最好春、最好玩,也最耐人尋味的。先符讓人把牙都笑掉的闈中“力人"。郎玉柱三十歲,卻根本不男女情愛的兵體內涵,真是癡到難以想象。
他非常喜歡顏如玉,讀書都讓顏如玉坐在一旁,到了床上,他對顏如玉“親愛倍玍”,卻就是“不知為人"一不知道夫妻生活是怎麼回事,用時髦的話說就是不懂性愛。更好笑的是,兩個人冏住丫一段時叫後,郎玉柱請教顏如玉:“凡是男人和女人住在一起,就生小孩。現在我跟你住了這麼長時間,怎麼就不生孩子?”顏如玉笑丫,說:“君口讀書,妾固謂無益。今即夫婦一章,尚未了悟,枕席二字冇工夫”。
一你天天讀書,我早就說什麼用處也沒有,現在就是“夬婦”這丨章,你也沒有讀懂,“―”兩個字,是另外冇一番功夫的。郎玉柱驚奇地問:“枕席上冇什麼功夫?”顏如玉隻笑,不說話。稍待一會兒,就巧妙地引導他享受到魚水之歡,郎玉柱快樂之極,誕"我沒想到夫婦之間的樂事,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後來,他把這個話見了人就說,聽到他說這話的入沒有不梧若嘴笑的。顏如玉責備他,郎玉柱卻說:“那些鑽洞爬牆私會的男女,才不可告人,我們是天倫之樂,有什麼可以避諱的?”賈寶玉說,聖賢書把好人變成祿諡;郎玉柱卻告訴我們,死讀聖賢書,越讀越傻。郎玉柱“不知為人”,不僅是《聊齋誌異》最膾炙人』的章節,也是古代小說中最冇諧趣性的章節,蒲鬆齡對書呆子諷刺到家了。再看顏如玉教郎玉柱如何世上“為人”。顏如玉從書裏來,偏偏不同意郎玉柱一門心思讀書,還汄為正是讀書太多,才造成郎玉柱不能飛黃騰達:君所以不能騰達者,徒以讀耳。試觀舂秋榜上,讀如君者幾人?一你之所以不能飛黃騰達,就是因為你大聲誦讀的緣故。你看一下,春天的進士榜、秋天的舉人榜,有幾個人像你這樣讀書的?再不聽,我就走了。為了製止郎玉柱死讀,她甚至以離開為要挾。顏如玉讓郎玉柱學習的,是那些似乎根本與“讀書”和“功名”不聊齋祌鬼夢幻相十的東西。她讓郎玉柱置辦象棋、圍棋和賭具,跟他下棋、賭博;又把琴交給郎玉柱,限五天之內學會彈一支曲子。她每天跟郎玉柱喝灑、下棋、賭博、彈琴,讓郎玉柱把死讀書的事給忘了。郎玉柱用彈琴、下棋、賭博的本領交朋友,倜儻之名暴著。人們到處傳說:郎玉柱很瀟灑很風流。郎玉柱人氣大增也就是說,社會上的人、官場裏的人、考場裏的人,都知道有郎玉柱這麼一個出色人物了。這時,顏如玉說:“子可以出而試矣”。
一你現在可以出去參加考試了。顏如玉教郎玉柱在社會上“為人”,耐人尋味。郎玉柱在這之前並不明內,人生在世,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不是關在書齋啃書本就可以解決問題的,都得跟世人打交道。人和人之間,即使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也不可能每天、每口、每時的話題永遠是“書”,琴棋書畫乃至賭博,這些跟書本不相幹的東西,正是讀書人互相交往的主要手段。郎玉柱缺少的不是書本學問,而是為人處世的學問。顏如玉讓郎玉柱學習和掌握這一學問,歪打正著,使他走出封閉狀態,到社會中跟人交流,郎玉柱風流倜儻的名聲一下子傳揚開來,得到人們的尊重乃至敬仰,對以曲徑通幽,更順利地走向功名之門。顏如玉對郎玉柱的這番改造,頗像現今社會特別強調的“智商”之外的“情商”教育,強調對“高分低能”之人的正確引導。當然,對這個情節也不妨換個角度理解:蒲鬆齡可能是借這個故事諷刺那些做了大官的人、那些在科舉考試裏蟾宮折桂的人,挖苦他們沒有螢窗苦讀,沒有頭懸梁、錐剌骨,隻不過是靠了類似賭博之類的邪門歪道才青雲直上的。郎玉柱在顏如玉的導引下,漸漸通曉人情。當顏如玉想離開他時,他居然無師通、巧妙地用母子情打動她:“卿不念呱呱者耶?”但郎玉柱畢竟是缺乏社會經驗的書生,親族有人看到顏如玉,又沒聽郎玉柱說是從哪家娶妻的,就問他怎麼回事。郎玉柱不會撒謊,隻有沉默。芳揭秘聊異人們到處傳,傳到知縣史公耳朵裏。史公是少年得誌的進士,聽說顏如玉的豔名,動了心。
他以“妖孽”罪名拘捕郎玉柱和顏如玉,顏如玉逃得無影―。知把郎玉柱抓起來,革掉秀才功名,戴上手銬腳鐐,嚴刑拷打,務必要顏如玉親自到縣衙。郎玉柱幾節給整死,但終究不說一句話。知縣從丫髮嘴裏知道,顏如玉是從書本上下來的,就親自到郎玉柱家裏找。看到書多得不得了,搜不勝搜,就放火燒書。庭院濃煙密布,久久不能消散。美麗的顏如玉永遠消失了。經過這次慘變,書癡郎玉柱卻從書癡變成了官場能手。郎玉柱本來是老老實實的讀書人,是個讀書讀成了書癡、書呆子的人,一個跟官場沒有任何關係的人。佴是他卻閉門書齋坐,禍從官場來。縣令史某謀奪顏如玉,郎玉柱家破人亡,妻子不見,心愛的書也被一把火燒了個幹淨。殘酷的現實使得書癡郎玉柱眺出故紙堆,大開眼界。毀滅郎生一切的史進士,他不也是個讀書人?他為什麼就能掌握郎玉柱以及其他讀書人的生殺大權?因為他是做官的讀書人!“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三個多麼美好、多麼有誘惑力的字眼兒,但是想要得到它們,先要不擇手段地爬上去,手腳並用地爬上去。爬上去就可以作威作福,爬不上去就被人欺淩,連妻子都保不住!這就是血寫的事實,這就是“人生"這部大書給郎玉柱的深刻教訓。郎玉柱成熟了,他要複仇,他學會把仇敵致於死地的一係列政治鬥爭手段一第郎玉柱被釋放後,“遠求父門人”,大老遠去求一個父親過去的學生、現在的官員寫信說情,恢複秀才身隻有恢複秀才功名,他才可能一步一步地考上去。秋天,他中了舉人。第二年,他考上進士,金殿對策後進入官場。當年郎玉柱在家裏苦讀,明明有父親的同年在家門口做官,他都不懂得利用,現在,他知道跑大老遠找個當官的幫忙了。對郎玉柱來說,這是脫胎換骨的改變,黑暗社會把羊逼成了狼。聊奪'神鬼夢幻第二,他巧妙地找到了報仇的捷徑。郎玉柱對史知縣的仇恨深入杼髓,他給顏如玉設丫個靈位,早晚祈禱:“您如果有靈,保佑我到史某的家鄉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