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蠶鄉詩意(1 / 1)

文/馮恩昌

幾位穿紅著綠的蠶姑,背著一摞摞蠶匾,來到村梢的小河裏洗刷。她們嘻嘻哈哈地浸進河中,撒著歡兒奔跑的流水,纏繞著一根根白皙的腳踝,飛濺的水花花打濕了一張張俊美的火紅的笑臉。那初春的水光山色在蠶匾上旋轉,跳躍,時而化作一道道美麗的彩虹;調皮的柳條兒拂動著她們發絲的波浪,拴住了一陣陣飛揚的細脆的歡聲笑語。她們揮著炊帚,洗呀洗蠶匾,洗去了冬的嚴酷,洗出了春的微笑;洗去了掃撓心窩的鬱悶,洗出了陽春三月的清爽。洗淨了一個個圓圓的銀月亮,也把那一顆顆桑麻浸染的心靈洗得更沽美。一個蠶姑撩起一片浪花,把姐妹們的花衣衫濕得水光點點,扯著銀鈴般的嗓門說:“蠶兒最喜潔淨,姑奶奶們一定把蠶匾洗好,要不罰她不準進蠶房。”說來也怪,蠶兒終生是透明的雪白的,不能讓髒東西沾染,可能就是這個緣故,它吐出的絲潔美閃光,所有的絲織品都顯得清潔、漂亮。養蠶人家很講究這一點,就在蠶姑們洗蠶匾時,小河北岸的養蠶室裏,小夥子們正在粉刷牆壁,給蠶寶寶造成一個空氣清新、幹淨向陽的環境。

陽春三月,最早來到孵化幼蠶的催青室。經過專門訓練的技術員們,把保存好的一張張蠶種拿出來,放在適當的溫度下,讓沾在紙上的一個個紫色的小精靈,開始活躍起來。十幾天後,這小精靈便蛻變針尖兒大的蠶蟻。於是,蠶鄉的春神誕生了。這時坡野阡陌上、桑園裏的桑樹,那一串串芽苞吐露出嫩黃的葉片,整個蠶鄉充滿了生機,蠶室裏喧鬧起來,蠶姑們匆忙地喂起蠶來。早晨,蠶姑們挽著竹籃兒,出村梢,過小橋,登山崖,順著田埂采桑了。放眼望去,這采桑的圖景真夠精美。披著金色晨曦的蠶姑,穿著被朝露打濕的繡花鞋兒,登上桑樹枝丫,伸出手臂拉過桑枝,跳動著纖細的手指,采著一片片綠色的希望,一個個銀色的夢;采進籃裏一縷縷春意,一支支春歌;采來了溫和的春風,動聽的鳥鳴,多情的春光,紅豔的太陽。然後,向著山下嫋嫋升起的炊煙歸去。她們喂幼蠶格外細心,把一片片嫩桑葉切成細絲兒,輕輕地撒進蠶匾,采呀撒呀,她們的十個指尖尖都被桑葉染綠了。直到蠶兒見過“兩眠”,才能喂完整的桑葉。這是蠶姑最忙的時節,她們日夜巡行在蠶架之間,觀察著蠶兒食桑的情景。一旦發現黑色的天兵天將——螞蟻,偷偷地溜進蠶匾咬蠶,就得趕快撲滅。蠶最怕螞蟻咬,一隻肥大的蠶,螞蟻爬上它的身子,叮上一個小口,蠶就淌出清水死去。蠶姑對這天敵恨之入骨,她們燒下滾燙的開水,灌進螞蟻的老窩,想殺個片甲不留。可螞蟻怪得很,當人們防而不備時,它又悄悄爬了出來,藏在蠶架的木頭縫裏,尋機襲擊蠶兒,蠶姑常常整夜不睡,亮著手燈捉螞蟻。專心經營事業的人,是所向無敵的。螞蟻的黑雲,終於被蠶姑們席卷幹淨了。得救的蠶兒蠕動在綠雲帳中,安靜而有節奏地食著桑葉。蠶姑勞動在春光融融的蠶室裏,心裏坦然又甜蜜,嘴角上掛著勝利的微笑。

淅瀝淅瀝的春雨,時輕時重時緩時急地灑著,這是春天向新的生命發出的呼喚。這淅瀝淅瀝的春雨啊,是從蠶室的窗欞裏溢出來的,是蠶兒響亮的食桑小曲。在這輕柔和諧的音樂之中,山野的桑樹展開了寬厚的碧葉,編織起鋪天蓋地的閃著光亮的綠雲,讓春在上麵盡情地打著滾兒。沙沙響的食桑小曲啊,流淌進蠶姑如花似錦的夢裏,旋轉在她們臉頰的酒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