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別把消極當主菜(1 / 2)

容易獲得普遍意義幸福的人,往往都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相反,比較容易陷入痛苦的人,則擁有消極的人生態度。

消極者大多寂寞、孤獨。

有些人生來就是一副林黛玉的心性,多愁善感,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朝著不利的或者容易產生傷感的方向去想。僅僅是花瓣的凋零,就能讓她生出無限的感慨來。

表麵上看,這是一種傷感美,有一種淒婉的味道在裏麵。但如果將這個當成人生的常態,就有問題了,至少,它導致一個人走向抑鬱的可能性很大。林黛玉就是鬱鬱寡歡的。這樣的性格,不僅於融入社會不利,對身體也不大好的。

一般來說,消極的人常常有孤獨感,甚至是挫敗感。他們的思維是向下的,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他們總是朝著最壞的那種可能想。其實,這本沒有問題。凡事朝壞處想,往好處做,本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但他們朝壞處想,不是預估這種可能並防備,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將之當成事件的必然。這樣,在做事的時候,態度上就不夠積極,過程中也不夠努力,因此,常常導致失敗。這,是對人非常不利的。

魯迅先生曾經塑造過一個非常深刻且典型的人物,叫阿Q,其最大的標簽,就是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而有著消極人生態度的人,則大多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往往擁有“精神失敗法”。

阿Q是一個不管在如何不利的條件下,都能夠自我安慰的人,而人生態度消極的孤獨者,則是不管在如何有利的形勢下,都能夠尋找到於己不利的方麵的人。

消極者做一件事的時候,總是將目光放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總喜歡關注自己出現的失誤。不過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找出問題然後解決,而是用自己的錯誤去證明自己的消極想法。

他們往往在自己的內心設定:這個世界是不美好的,自己在某些方麵是不如別人的。然後在做事的時候盯著這些,一旦發現了某些不好的現象,或者自己犯了某些本不該犯的錯誤,他們馬上就會將之拿過來,用作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並告訴自己,“果然我認為的是對的”。他們會用自己發現的不好的現象,證明這個世界確實不美好,會用自己所犯的錯誤,證明自己果然在這方麵沒有天賦。時間久了,他們的內心便會愈來愈消極。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它的直接結果就是人生越往下走越糟。

這個人生向下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越來越封閉,越來越靠近孤獨的過程。他們會因為世界的不完美而放棄努力,因為在他們的眼裏,努力是徒勞的。他們會因為看到人心的陰暗麵而放棄跟別人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因為他們覺得,別人都想來傷害自己。

這樣的人自己給自己設牢籠,他們注定生而孤獨。

將這些放在紙上,我們都能夠看到這種思維的害處,它侵蝕了人的積極性,讓人生不停地奔向低穀。但是在生活中,在那些消極者的心裏,卻難以認識到這點。他們天生以為人生就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