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忙碌,孤獨者的麵具(2 / 2)

孤獨是因為內心的荒蕪,而內心之所以荒蕪,正是因為忙碌占去了太多的時間,讓我們無法經營自己的內心。

人的需求是多向的,有肉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肉體上的就是滿足饑渴,精神上的則是被人認可和自我實現。

忙碌的生活狀態,大都是作用於身體上的。我們一天所做的事情,直接帶給我們的往往是肉體上的疲憊,是不需要精神參與的。當然,很多人會說,也曾感到精神上的疲憊,且較為頻繁。這並不衝突。更多時候,精神上的疲憊,是由肉體上的疲憊引起的,屬於身體忙碌的副產品,跟我們工作上需要的精神付出並不相關。

人的整個狀態是否良好,看的就是肉體和精神上得到的滿足是否平衡。一旦我們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針對肉體,我們的忙碌僅僅是不停地重複工作或者處理各種雜事瑣事的時候,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生活的天平向肉體傾斜了。這時候,精神上感覺累也就是必然的了。

清閑時的孤獨是忙碌襯托出來的,精神上的孤獨和迷茫是忙碌本身創造出來的。它們是統一的,總會一同出現,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共同折磨著我們,讓我們不得安寧。

要徹底擺脫這種生活是很難的,因為我們要生存,我們必須去勞動、去工作。而且,徹底擺脫本身就是一種帶有逃避意味的做法,逃避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隻有直麵它、改變它,才有可能解決掉它。

直麵它其實也很簡單。

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工作形式,讓完全為瑣事奔忙變成經常做一些帶有創意、可以讓自己精神愉悅,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產生自信的事。如果你的職位本身不能夠提供這種改變,那麼不妨放棄它。當然,有人可能並不想放棄,那也沒關係,改變就可以了。工作中,最可能產生孤獨的就是無意義的重複,最讓我們累心的也是無意義的重複。改變思路,不僅將重複的內容變成你要解決的問題,把這種重複本身也納入你要解決的問題中。工作中,不停地思考如何才能夠解決掉這些問題,創造出一種新的、避免無意義重複、提高效率的方式。

這樣,不僅讓你的大腦得以運轉,有事做,而且如果成功了,你的事業也必將上一個極大的台階。

其實,忙碌本身並不是特別可怕,可怕的是那種沒頭蒼蠅式的忙碌。

如果工作方式也無法改變,那麼就培養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學會於無聊處找樂趣,要懂得給自己放鬆。更重要的是,休息的時候,給自己找點有樂趣的事情做,而不是僅僅待在家裏,回憶自己的忙碌和空虛。總之,要讓大腦活泛起來,哪怕將之用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也可以。因為,隻有你的大腦集中在一點的時候,它才不會感覺到孤獨和寂寞,隻要讓它有事情做,你就不會再感覺到難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