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拿出一天來製造快樂的人們,其本質必定是孤獨的。這一天的快樂有多猛烈,平日裏的孤獨就有多深刻。一個真正快樂的人,每天都是節日。一個孤獨的幽魂,即使在節日中尋找快樂,也是虛無縹緲的,顯得不真實。
節日,就是孤獨者的狂歡。
可是,我們離不開節日,如果連這個狂歡的日子都丟失了,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更加蒼白了。節日雖然不能給我們真實的、持久的快樂,但至少還可以製造出一種假象,讓我們覺得,生活還是有些盼頭的,雖然那盼頭也是虛無的。
這就是孤獨者的人生,隻有刻意去製造才會有快樂的一生。可怕的是,大多數人都是這種狀態。
快樂從來都不是營造出來的,刻意營造出來的不是真正的快樂。快樂是一種真實的體驗,它是可感知、可觸摸的,雖然沒有實體,卻能讓人感覺到,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伸出手就可以觸碰得到。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就是能夠讓自己充滿快樂的人。他的生活不需要多麼精彩,卻很有趣。他不會像孤獨者那樣,隻是蜷縮在一個角落裏瑟瑟發抖,體驗著徹骨的冰冷,而是身邊有人圍繞,他不是達官顯貴,但所到的地方,總有人願意招待他。那些人跟他一樣,也是平凡的人,但他們在一起,就有快樂。
這樣的人,心是敞開的,可以包容一切。正是因為他們的包容,才讓那麼多人願意跟他們接近。而孤獨者則不一樣,心是閉塞的,隻能容納下自己。一顆封閉的心,是注定放不下快樂的。
做人,就要做那每日都是節日,到哪裏都能體驗到過節氣氛的人。而不要做那隻有抽出某一天去刻意營造才有快樂的人,更不要做那即使是節日都無法體驗到快樂的人。
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跟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一個再有能力的人,如果處在沒有任何機會的環境當中,也難有作為;一個庸人,在滿是機會的環境中,也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但心情不一樣,更多的時候,它是不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的。它跟人的心相連。一個內心裝滿快樂的人,即使粗茶淡飯,一樣能夠吃出甜蜜的味道。一個內心苦悶的人,即使頓頓鮑魚、海參,嘴裏也還是有一股苦苦的味道。
人生,從來都不是取決於外在,而是取決於內在。傳統習俗規定的節日,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很多煩惱。隻有內心灑脫,才能夠讓那快樂呼之即來。孤獨者,缺的就是這種灑脫的心境。他們心裏裝的東西太多了。
放下,不是丟棄,而是把內心騰出空間,好裝新的東西進來。這跟居家過日子是一樣的,如果對已經沒用的東西太過留戀,舍不得扔,那麼早晚會讓舊東西將家塞得滿滿的。那時候,不僅新東西進不來,人在屋子裏走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已經沒有用的東西,會降低屋子的格調,讓它顯得更加破舊。即使拿出幾天的時間來修繕、粉刷,依然改變不了其殘敗的本質。
人生也一樣。如果內心裝滿淒苦,快樂就進不來了,整個人的格調也會下降,即使有幾個固定的日子可以供我們狂歡,依然改變不了我們孤獨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