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親帶兒子去參觀梵?高故居。在看過那張破舊的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梵?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梵?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這位兒子叫易而?布蘭特,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在回憶童年時,布蘭特說,那時他家裏很窮,父母都靠出賣苦力為生。很長一段時間,他都生活在周圍人歧視的目光中,一直認為像他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他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兩個人讓他明白,上帝沒有這個意思,每個人在他那裏都是平等的,逆境之於他正如金錢之於富人一般。
從他們這一類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道理:造物有時會將它的寵兒安置在下等人中間,使他們遠離金錢、權力和榮譽,他們沒有體麵的職業,光鮮的外表,可是在某個有意義有價值的領域中卻能夠脫穎而出。
有人說人生下來就是為受罪吃苦的。這是一種極其悲觀的說法。這種人不能於苦難中發現希望。所謂“否極泰來”的道理雖然人人說得但又有幾人真正明白?想那《西遊記》裏唐僧師徒為取得真經大大小小經曆了八十一難,終成正果,你能說他們隻是在受苦嗎?非也!人生的逆境是一種難得的對心智體魄的全麵礪煉。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以為上帝隻是要墮你於萬劫不複的輪回當中,其實他真正想做的是使你超脫於庸常的人群。
忽安德說:“最嬌豔的花朵生長在最黑的土地上,在最陡峭的岩石中總是紮根有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昂首向天的樹林。”高更也曾語重心長地說過:“並非每一次災難都是不幸,早年的挫折常是一種幸運。與困難的鬥爭不僅磨練了我們的品格,也成為日後更為激烈的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寶貴經驗。”
在現實生活中,我常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棄夢想,有時甚至因不被人賞識而苦惱,因被人歧視而消沉。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啊!其實造物主常賦予卑賤的肉體以高貴的靈魂,正如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把貴重的東西藏在家中最不起眼的角落。
一個耳聾的男孩苦苦地央求父親抱他從救濟院跑出去,讓他去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他哭泣著。“爸爸,饑餓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物資充足的社會中。至少窮人都是長期靠一點點糖果來維持生存,他們感到餓得難受時就用一根帶子把自己的肚子勒緊,不是嗎?為什麼我們不可以這樣?再說,灌木叢裏長滿了黑莓加堅果,而原野上到處都可以找到蘿卜,它們都可以用來充饑;一個幹草垛就是一張很好的床……”這個可憐的耳聾男孩就是維拖,一個有著酒鬼父親的“小乞丐”,然而,正是這個孩子,最後成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聖經學者之一,名揚世界。挫折是一個人的煉金石,但人也不是鐵打的,總會有傷心難忍的時候,該怎麼辦?大哭一場吧!將難過和悲傷都哭光,接下來又可以挺起胸膛去和生活打仗。
有一個女孩在青春年少時,得了肝病。入院不久,男友也離她遠去。真是禍不單行。也在這之中,她體悟無常,看到許多人生變幻(醫院是整個大人生的縮影),她克服了自己對生活的恐懼和失望,在病中發誓要好好堅強地活下去。也是在醫院康複的過程中,她認識了現在的老公。曾有的疾病等痛苦經曆令她更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婚姻。“如果沒有生病過,我也許早和之前的男友結婚,而現在可能又離婚了。上帝救了我啊。”她總會甜蜜地對周圍的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