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生活中也許我們的愛情並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有的隻是像流水一樣綿延不斷的感覺;沒有太多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有的隻是相對無言、眼波如流的默契……在陌生的人群中,在迷失和彷徨間,我們可以覓得安詳與從容——因為我們知道,冥冥之中,自有一雙屬於你的雙手,可以緊緊相握,陪你走過所有的陰霾和豔陽天。
在我們平凡的生命裏,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一見鍾情,沒有那麼多甜蜜得催人淚下、痛苦得山崩地裂的愛情故事。滾滾紅塵中,我們扮演的隻是一些平平凡凡、生生死死的普通人。於是我們珍惜愛情,珍惜迎麵而來的、並不驚心動魄的感情。“有緣千裏來相會,無緣對麵不相逢”,愛情的誕生,就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一個合適的地點、一對合適的人偶然相遇的瞬間萌發出纏綿依戀的過程。偶然性,恐怕是愛情首要的美學基礎。
愛情都是美麗的,雖然你們的愛情或許少了一絲小說中傳奇的色彩;戀愛中的人們都是美麗的,雖然你們都是平凡百姓。舒婷描繪過這樣一道風景:大街上,一個安詳的老婦人和一個從容的老人微笑著,從不同的方向麵對麵地走近,走近;然後是微笑著,鼻尖頂著鼻尖地站著,雙手緊緊地係在一起,身後西下的陽光把他們的頭發和笑容染成一片暖暖的黃。身旁的人們被他們的幸福染成一片溫暖。
起初你們還在懷疑這種愛情,因為它畢竟不像當初設想得那樣完美、那樣精致、那樣浪漫。那隻是淡淡的一種感覺,沒有玫瑰也沒有勿忘我,隻是一種手牽著手、並肩漫步的感覺。“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種心電感應,又被稱作第六感的現實存在,除了母子間,大概就屬愛人之間的最為強烈。
上天不僅給相愛的人提供了邂逅之機,還把美夢賜給他們,讓他們的愛在夜裏繼續。周國平說:看見一個美麗的女人,你怦然心動。你目送她楚楚動人地走出你的視野,她不知道你的心動,你也沒有想要讓她知道。你覺得這是最好的:把歡喜留在心中,讓她成為你人生中的一種風景。
甘醇如酒——人情之美(下)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在世,是離不開朋友,少不了朋友的友誼和支持的。友情有時候又是很微妙的一種情感,我們不要求為對方兩肋插刀,不要求為對方赴湯蹈火,隻要困難時能夠幫助一下,痛苦時能夠傾訴苦衷,快樂時能夠共同分享就足夠了。在人生的路上行走,總會經曆許多的事,遇見許多的人,這其間就有我們想要靠近的人和想要靠近我們的人,而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事物不斷地更新與交替的過程。於是,就有了許多人所說的緣,相遇是緣,相逢是緣,相識也是緣。彼此之間坦誠相待,用心去感受友情帶給我的美好感覺,感受一份緣來緣去的過程的燦爛,我們的人生才會沒有缺憾。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曾這樣說過朋友的作用:“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我和你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朋友就是可以互相交換思想、溝通心靈、彼此相助的人。著名女作家冰心把交友視為人生三大樂事中的頭等樂事。魯迅通過與瞿秋白的交往,發出了如此深切的感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魯迅的感慨也說明了知心朋友可遇不可求,怎樣才能維護好這份不可多得的情意呢?一般來說朋友之間要出於真心,誠心誠意。對朋友最怕虛情假意,須臾周旋,此外還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為一點小小的過失就錯失一位好友,實在是不值得。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對方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們繼續往前走。當過一條急流時,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劍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問: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另一個笑著回答說:當被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裏的深處,那裏任何風都不能抹去它。
真正的友情從不依靠什麼。不依靠事業、禍福和身份,不依靠經曆、方位和處境,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歸屬、拒絕契約,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
從旗袍看東方美
我想,中國深厚的文化脈絡中,總有發揮到極致的高貴,大素大雅,端莊而不失謙和。譬如,茶是一種,旗袍亦是一種。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傳統風情的女性服裝,由滿族女性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有時會想,如果有輪回,那麼,民國裏那些女子會身在何處?是在古玩店中那些仿舊的玉簪、團扇,還是青瓷花瓶上?這種回想隻因她們是生在旗袍的年代。如水流動的絲緞,是一種靜止的旖旎,有一種芬芳散去誰可牽念的蒼涼。讓人止不住回首凝望。何況用這些絲緞密密縫製的絕美旗袍。仿佛淡黃的剪影,緩緩轉身,穿過氤氳的時光。如果說女子如花,那麼,著旗袍的女子則應是一朵溫良的玉蘭。比梔子淺淡,比茉莉玉潤。開在柵欄外,靜靜的,淡淡的,萬千心事在眉頭,細探卻又不著痕跡。旗袍的深度和氣質,一掃過去服飾的沉悶與庸俗,卻又毫無妖豔和媚俗之態,靜靜地散發著東方美的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