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經係統指揮人體活動(1 / 1)

夏天晚上納涼休息,每個人都經曆過這樣的事情:正當享受一天中舒服時光時,討厭的蚊子常會來找麻煩。不知你有沒有想到,就在蚊子叮咬,你用手驅打蚊子的一瞬間,神經係統在默默地為你效勞。

當蚊子神不知鬼不覺飛抵某處裸露皮膚上時,可能你正眼睛蒙矓,似睡非睡,或者在談天說地、看電視,沒有察覺。可當蚊子狠命叮咬時,隱藏在皮膚中的感覺神經末梢立即產生神經衝動,通過傳入神經把信號傳到大腦,使人產生癢的感覺。於是大腦馬上發出尋找、驅打蚊子的命令,通過運動神經一方麵傳到眼睛,眼睛隨即開始搜尋肌體何處皮膚發癢,這種癢是不是由蚊子叮咬引起的;另一方麵傳到手的肌肉群,導致肌肉有的收縮、有的舒張,手開始向發癢的部位移動。

然而,雖然大腦接收到了癢的感覺,但一時還無法確切判斷到底身體的哪個部位發癢,還需證實發癢的原因是不是真的由蚊子叮咬造成。這樣就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眼睛等視覺的信息。眼睛起初根據大腦的命令,隻能往發癢部位作大範圍而粗略的掃描,發癢皮膚表麵類似蚊子般大小的斑點,或者上下晃動的黑影,以及皮膚上微微隆起、紅腫的痕跡,都將成為眼睛進一步注視的焦點。漸漸地,眼睛掃描的範圍越來越小,視線越來越集中於蚊子這一目標,並持續不斷地把有關發癢部位和蚊子蹤跡的信息傳向大腦,大腦經過分析綜合,一次比一次更準確地指揮手的肌肉群的收縮舒張,拍打蚊子的手於是從較盲目的移動轉變為有效地逼近蚊子。

事實上在這過程中,還有聽覺信息的參與,因為在主人警覺情況下,蚊子嗡嗡振動翅膀的聲音信息同時也會傳到大腦。

就這樣,經過皮膚、眼睛、耳朵、大腦和手之間多次反複的感覺傳入、大腦綜合和命令手驅打蚊子運動指令的調整,大腦終於清晰地知道身體發癢的確切部位,手在大腦指揮下終於驅打蚊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