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趙氏孤兒的故事(2 / 3)

將士們不答應,把公孫杵臼與那孩子都殺了。後來的文藝作品為了更加感人,把這孩子都說成是程嬰的兒子。由於程嬰和公孫杵臼戲演的很真,那些將領們還真以為趙氏孤兒已經死了,就放心不再追查這件事了。程嬰事後帶著趙氏孤兒藏匿在今天距太原120多公裏的孟山中。這孤兒就是後來的趙武。孟山後來被改稱為藏山。

雖然趙朔被滅了門,但趙氏一族的在晉國的勢力仍不可小覷,晉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晉景公將晉軍擴編為六軍,分率六軍的晉卿中就有趙盾的異母弟趙括和趙穿的兒子趙旃。趙穿已死,所以對他的後人也沒有追究。

其一,屠岸賈這個人是當年晉靈公的近臣,深得晉靈公的信任,而晉靈公是被趙盾的兄弟趙穿殺害的,因此,屠岸賈對趙氏家族的不滿由來已久。

其次,晉景公要讓屠岸賈製造政治輿論。因為屠岸賈負責刑獄、糾察等事務,所以他就有資格重提晉國曆史事件,譬如重新審查晉靈公被殺事件。屠岸賈果然抓著這件事不放手,揚言要懲治當年殺害晉靈公的元凶。這樣一來,趙穿就在劫難逃。趙穿是趙盾的兄弟,此事最終也必然會牽連到已經去世的趙盾。一旦牽連到趙盾,那麼趙盾的兒子趙朔就岌岌可危了。因為屠岸賈公開宣稱:“趙盾雖然不知情,但仍然是逆賊之首。做臣子的殺害了國君,他的子孫卻還在朝為官,這顯然不符合道德和法律,必須予以糾正。”

這是趙氏家族長期控製國政局麵的自然反彈,也是晉景公意欲結束大權旁落局麵所做的一次努力。很明顯,這次重提曆史的舉動,矛頭針對的是趙朔,根本目的在於改變眼下晉國的政治格局。

第二節趙氏孤兒的另一種說法

曆史著作《左傳》記載的內容和《史記》記載的感人一麵卻完全不同,《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儒家十三經之一。《左傳》既是古代漢族史學名著,也是文學名著。《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左傳》中所記載是,在晉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583年,趙氏又遭了一場劫難。

原來趙朔死後,他的夫人莊姬有些耐不住寂寞了。與趙朔的小叔叔趙嬰私通,被趙朔的另外兩個叔叔趙同、趙括發現了。當時,趙同的封地在原邑,趙括的封地在屏邑,趙嬰的封地在樓邑,所以史書上也稱他們為原同、屏括、樓嬰。他們三個是親兄弟,都是晉文公的女兒伯姬為趙衰生的,與趙盾是同父異母兄弟。但趙同、趙括認為趙嬰的行為讓趙氏家族蒙羞。親兄弟也不成,把趙嬰驅逐到了齊國。趙嬰苦苦哀求兩位哥哥,但沒有用,趙氏的宗子趙括更看重趙家的臉麵,他要維護趙氏家法族規的嚴肅性。有的書中稱趙嬰為趙嬰齊,可能就是他去了齊國的原因吧。趙嬰到齊國後對他人說:我不在晉國掌兵權,趙氏就危險了。

丈夫死了,兒子也被殺了(她不知道趙武沒死),好不容易有了個情人還被趕到外國去了。趙姬很生氣,問題很嚴重。他向晉景公誣告趙同、趙括要為趙家複仇,要造反。與趙家結了仇的欒家和郤家也乘機栽贓作證,這下趙家又攤上大事了。晉景公把趙同、趙括也滅了門,史稱“原屏之禍”。趙衰的後人死的死,跑的跑,趙武成了趙衰這一支的獨苗了。趙括是趙氏的公族大夫,他被滅族後,趙武也就從趙家孤兒變成晉國的趙氏孤兒了。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晉景公虧了良心,難免就要做惡夢了。他夢到趙氏的先祖大業來找他索命。是啊,趙家幾代人為晉國立了大功,現在竟幾乎被殺光了。趙家老祖宗要是地下有知,能不來找晉侯算賬嗎?晉景公也和許多古人一樣,迷信的很,竟一下子被嚇病了。晉景公不知該怎麼辦,隻好讓巫師去烤龜甲,看看能烤出什麼良策。卜師告訴景公,這是大業的後人的冤屈造成的。景公又讓韓厥來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