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認為,這可能是個大膽的猜測,可以在米開朗琪羅一封十四行詩背麵一幅怪異的素描中重新找到維多利亞的樣子:一幅美麗卻憂鬱的素描。米開朗琪羅並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她上了年紀,半裸著身子,幹癟的乳房下垂著;頭部卻並未衰老,直直抬著,沉思著,充滿了自豪;一條項鏈圍在她細長的脖子上;頭發高聳,上麵帶著無邊軟帽,帽繩係在下頜下方,擋住了耳朵。在她的對麵,有一個老人的臉,像是米開朗琪羅的,正在注視著她。這是最後一次。她剛去世,米開朗琪羅為她做了這幅素描。在素描旁,那為維多利亞的去世所做的十四行詩是最美的一首。弗雷在《米開朗琪羅詩集》中複製了這幅素描(第383頁)。費羅尼科·阿裏卡爾納斯澳了解她並為她寫了傳記,盡管在著作中他措辭謹慎,但還是可以從中得知她長相醜陋。“當她嫁給佩薩克拉侯爵時,”他說,“她努力發展自己在思想上的才智:因為她不擁有絕美的外貌,卻可以在文學上提高修養,以修煉成不朽的精神美——這美不像其他的美,它永不消逝。”——她是個充滿激情的知識分子。在一首十四行詩中,她自己說:“粗俗的感官,無法產生和諧,去創造高貴靈魂間純潔的愛情,決不能在她身上喚起快樂或是激起痛苦……”她還說:“明亮的火焰,把我的心高高托起,以至於卑劣的念頭讓它感覺不適。”——她沒有一點能夠吸引聰明且性感的佩薩克拉,但愛情的不理智卻使得她為愛他而生,為受這愛情煎熬而生。
是的,她為他丈夫的不忠而痛苦萬分,那不勒斯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她自己的家背叛了她。然而,當他1525年死去的時候,她的痛苦不減一分。她遁入宗教,以作詩逃避現實。她先在羅馬,後在那不勒斯過著修道院修女的生活當時,她精神上的導師是凡龍納的地方主教馬提奧·吉貝爾提,他是第一批試圖對天主教教堂進行革新的人當中的一個。吉貝爾提的秘書是詩人弗朗西斯科·貝爾尼。,但並沒有拋棄塵念:她尋求孤獨是為了能專心想念愛人,在詩中歌唱愛情。當時她和意大利所有的大作家都保持聯係,如薩多雷、邦博、將《侍臣論》手稿托付給她的卡斯提格裏奧納、在《瘋狂的奧蘭多》中歌頌她的阿裏奧斯特、保羅喬夫、貝爾納爾多·塔索、羅多維克·多勒斯。自1530年起,她的詩歌在整個意大利傳遍,她是當時唯一一個因此獲得巨大榮譽的女性。她隱居在伊斯基亞荒島,在這孤寂的美麗島嶼上,在和諧的大海中不知疲倦地歌唱她那變形了的愛情。
但自1534年起,宗教將她整個俘虜。天主教改革的精神、試圖在避免宗教分裂的基礎上改革教會的宗教自由思想征服了她。人們不知道她是否在那不勒斯認識胡安·德·瓦爾德斯胡安·德·瓦爾德斯是西班牙查利·昆特親信秘書的兒子,1534年他在那不勒斯安頓下來,在那擔任革新運動的首領。有名的貴婦都聚集在他周圍。他死於1541年,據說當時在那不勒斯有三千以上他的追隨者。;但可以確定她被錫耶納的貝爾納爾迪諾·傲奇諾所宣傳的預言深深觸動貝爾納爾迪諾·傲奇諾,偉大的預言家,也是嘉布遣會修士的代理主教。1539年,他成為瓦爾德斯的朋友,後者深受其影響。盡管有人告發,他毅然繼續在那不勒斯、羅馬、威尼斯大膽地宣教,得到反對教會禁令的人們的支持。直到1542年,他差點要被當作路德派教徒遭到壓製時,他才從佛羅倫薩逃到非拉爾,再從那逃到日內瓦,在那他皈依新教派。他是維多利亞·科羅納的密友,他在離開意大利的時候,在一封密信中向她表明了自己皈依的決心。;她的朋友中有皮耶特羅·卡爾奈斯奇皮耶特羅·卡爾奈斯奇是佛羅倫薩人,是克萊芒七世的法庭總書記,也是瓦爾德斯的朋友和追隨者,1546年,他第一次被列入宗教裁判所罪人名單,並於1567年在羅馬被燒死。他一直與維多利亞·科羅納保持聯係,直到她去世。、吉貝爾提、薩多雷、貴族雷吉那勒·伯勒和改革派高級教士們(他們於1536年創立了“教會大學”)中最偉大的一個人:伽斯帕爾·孔塔利尼伽斯帕爾·孔塔利尼出身威尼斯名門,查利·昆特在位時,他最先擔任威尼斯大使,後來為荷蘭、德國、西班牙大使。1528年到1530年間,效力於克萊芒七世。1535年,保羅三世任命他為主教,1541年擔任教皇在拉提斯堡國會的特使。他試圖與新教徒和諧相處卻不成功,並被天主教徒們懷疑。他失望地回到博羅尼亞,並在1542年去世。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表達了自己與新教徒寬容的相同觀點。,他曾竭力在拉提斯堡國會中與新教徒們建立一種和諧關係,最終無果而終;他寫下了以下擲地有聲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