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托爾斯泰傳(3)(1 / 3)

在他夢想著為別人活著,進行自我犧牲的那一刻,肉體的和輕浮的思想糾纏著他:高加索的某個女人的形象使他迷戀,或者是“如果他的胡須的左側比右側豎得高,他就會絕望”。《日記》,1851年7月2日。——“管它的呢!”上帝在這裏,他再也不會拋棄他了。鬥爭本身的騷動孕育良多,所有生命的強大力量在其中得到激發。

我覺得,想要去高加索旅行一次的想法如此的輕浮,是上天給我的啟發。上帝之手指引了我。我不停地向他表示感謝。我感到自己在這裏變得好多了,而且我堅定地相信,所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為了我的好,既然是上帝自己願意它發生……1852年1月,寫給塔吉婭娜嬸嬸的書信。

這是春回大地的感恩之歌。繁花盛開。一切都那麼好,一切都那麼美。1852年,托爾斯泰的天才盛開了最初的鮮花:《童年》、《一個地主的早晨》、《入侵》、《少年》;他感謝生命之神使他輝煌。1851年的一幅肖像已經顯示出在他心靈中完成的轉變。頭昂起,麵容開朗了一些,眼窩不那麼深了,眼睛還保持著嚴厲的凝視,剛剛出現胡須的半張的嘴是憂鬱的。這裏總有某些驕傲的和不信任的東西。但青春氣多了。

《我的童年的故事》從1851年的秋天在蒂弗裏斯開始,1852年7月2日,在高加索的皮亞蒂格爾斯克結束。令人奇怪的是,在那使人怦然心動的大自然的氛圍中,在嶄新的生活裏,在戰爭的動人心魄的危險當中,致力於去發掘一個對他來說是陌生的富於特色的和充滿激情的世界的托爾斯泰,在這部最初的作品中,又回到了對他過去生活的回憶裏。但是當他寫作《童年》的時候,他生著病,他的軍旅活動突然地中斷了;並且在長期休養的閑暇之際,孤獨而痛苦,處於一種多愁善感的狀態,於是往事便在他的眼前一一浮現。他此時寫給塔吉婭娜嬸嬸的信充滿溫情和淚水。正如他所說的,是“哭哭啼啼的列夫”。(1852年1月6日)經過了過去幾年的頹廢而緊張疲憊的生活之後,對他來說,重新生活在童年那“美妙的、無邪的、詩意的和快樂的時期”,重新塑造一顆“善良、敏感和能夠去愛的童心”,是多麼美好。總之,懷著年青的熱情與無限的計劃,懷著詩意的想象力的循環往複的特征,他很少醞釀一個孤立的題材,他的那些偉大的小說就隻是一個長長的曆史鏈條上的圓環,那些恢宏整體的章節是永遠也不可能實施的《一個地主的早晨》是一部《俄國地主小說》計劃的片斷。《哥薩克》是一部高加索的鴻篇小說的第一部分。浩瀚的《戰爭與和平》在作者的頭腦中隻不過是一部當代史詩的某種序曲,而《十二月黨人》應該是其中心。,托爾斯泰,在這時候,隻把《童年》看作是《人生四部曲》的開始的幾章而已,整個著作應該也包含他在高加索的生活,而且毫無疑問以他通過自然來獲得上帝的啟示為終結。

後來托爾斯泰在對待這部有助於其成名的作品《童年》的時候,態度非常地嚴厲。

“這是如此糟糕,”他對比盧科夫說,“寫作的時候帶著如此少的文學真誠!……其中無任何可取之處。”

這僅僅是他個人的觀點。手稿被匿名寄給了俄國著名雜誌《現代人》,很快就出版了(1852年9月6日),並且受到了所有歐洲讀者的認可,獲得了普遍的成功。可是,盡管作品擁有詩意的魅力、細膩的筆觸和敏感的情緒,我們後來還是明白了為什麼它沒有取悅托爾斯泰。

它使托爾斯泰不高興的原因,也就是它取悅別人的原因。應該指出的是,除了某些當地的典型人物和為數很少的幾頁中朝聖者格裏沙,或者母親之死。,他以宗教的情操和感情的寫實主義打動人以外,托爾斯泰的性格在其中表露甚少。一種溫情的、柔和的情感貫穿書中,使他始終很反感,也是在接下來的他的其他小說中所摒棄的。我們重新認識了他,我們重新認識了他的幽默和他的眼淚;它們來自狄更斯。在他鍾愛的作品之中,在十四歲到二十一歲之間,托爾斯泰在他的《日記》中指出:“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巨大的影響。”他在高加索的時候,又重讀了這部著作。

他自己又指明另外兩個對他影響重大的人物:斯特恩斯特恩(1713—1768),英國作家,著有《項狄傳》。——譯者注和特普費爾特普費爾(1799—1846),瑞士法語作家,畫家。——譯者注。他說:“我那時深受他們的啟發。”給M.米留科夫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