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是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轉變經濟與外貿發展方式的根本途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依靠資源消耗為主,轉變為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和勞動力素質提高上來,把經濟發展奠定在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提高上。走集約化經濟發展道路,推動經濟質量效益提高,其關鍵是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自主創新與消化吸收結合,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生產力能力,努力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勞動者素質,使經濟發展建立在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支撐的基礎上,就提高了能源資源利用率,改變了落後的生產方式,轉變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經濟發展方式上來。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創新企業管理,全麵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創新能力,還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人力,騰出更多時間提高生活水平。國家推進節能降耗減排,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客觀上必須依賴技術創新和研發,也必然促進技術創新與研發,它對於企業增加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切實加強知識產權製度建設和嚴格執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提供適宜的宏觀環境。
(六)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國際競爭力
在經曆金融危機襲擊之後,歐美等國家出現了“再工業化”、“產業回歸”的思潮,推行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結合的新重商主義政策,針對中國產品製造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國出口貿易環境不容樂觀。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能源資源型產品出口受到歐美國家雙反等保護主義措施的打壓。當今時代,能源短缺、環境汙染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全球經濟與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約束條件。環境保護與綠色壁壘、氣候變化、發展新能源和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貿環境變化的重要趨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力度,對於促進出口轉向技術、品牌等知識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產品出口,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日益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格局日益明顯,政府推動節能降耗減排會逐漸體現到經濟發展和外貿發展方式上,具體表現為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出口商品質量檔次變化、出口商品附加值與競爭力變化、進口設備節能降耗指標和消費品環保指標變化、技術引進等。企業通過節能降耗減排可以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節能降耗性能,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增加產品綠色環保功能。
長期以來我國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和大進大出的開放經濟特征促進了“三來一補”等和加工貿易的大發展。1982年至2008年加工貿易以24.8%速度增長,2008年加工貿易占全部貿易額的比重達到41%。加工貿易占全部貿易的比重仍然偏高表明高能耗、高物耗、高汙染和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貿易還占到相當高的比例。“十一五”期間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力度,在出口貿易中已經表現出高技術產品比例的擴大。2004-2007年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製成品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29.79%、30.59%、30.28%和29.69%與美國占比水平基本相當,低於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水平,高於日本、印度以及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力度,使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有所改觀,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提高了國際競爭力,擴大了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
隨著國家強力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各地區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外貿出口將不再依靠單一的低價競銷和數量規模擴張達到增加出口價值的目的,而是著重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價值,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增加品牌價值和營銷服務,降低出口產品的能耗物耗,出口產品會變得越來越輕,價格會越來越貴。比如,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的《關於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明確,自2010年7月15日起國家取消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加工材等六大類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而以前這些商品享受5%-17%不等的出口退稅率。這次取消出口退稅是繼2009年6月份第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後我國再度改變出口退稅政策,目的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增加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產品出口,不鼓勵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汙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確保實現“十—五”節能減排目標。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還有助於減少財政開支,減少貿易摩擦,減少貿易順差規模。我國節能降耗減排政策在出口商品退稅方麵已經體現出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