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遊子遠歸(2 / 3)

“有馬往這邊過來了,馬匹不多,不會超過兩匹,隻是這速度也太快了些吧,莫非是八百裏加急?!”他多年看守城門的經驗讓他迅速做出了判斷。黑點漸漸變大,旁邊的幾個守衛也發現了路上的黑點,並且看得更真切些,一人一馬,黑馬白衣。

行到近處,馬兒嘶鳴一聲,停了下來。眾人終於看清,這是一個少年,五官標致,眼神明亮。

少年望著前麵的厚重城門,轉了轉脖子,歎了一聲,“還是到了,真是累死我了!“

“這位小兄弟,快閉門了,你若是要進城,就抓緊時間。”守衛長官見少年愣愣望著這邊並無下馬之意,便催促道。

“好,多謝大哥提醒!”少年回過神來,翻身下馬,對著長官拱手道。

少年抬腿,雙腳有些不自然,長期跨馬奔馳,下馬總會有些麻木,不過他微微一笑,並不在意。

少年牽著馬向著城中走去,此時城裏相繼掌燈,一盞盞燈火猶如夏天的螢火蟲一般在淡墨夜色中搖搖曳曳,若隱若現。

京都長安,以前也叫“鎬京”、“鹹陽”。

當年武王伐紂,宗周代湯,都“鎬京”,長安成為曆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城;戰國逐鹿,大秦崛起,北據“鹹陽”牧九州。

楚漢之爭後,昔日的鹹陽已成殘垣斷壁,百裏間雞犬不聞。漢高祖思慕當年“鹹陽”之繁華,下令在原址上大興土木,重建了皇宮,擴大了麵積,對城市進行了重新的規劃。建成之後易名長安,涵長治久安之意。當然長安也不負所望,給了西漢兩百年的安逸和輝煌。

自漢朝後,長安城雖經過幾十次的大修小建,但是總體規模與風格並未發生大的變革,在那些風蝕的石牆和被人忽略的夾縫中留下了前朝的痕跡,都埋藏了千年的風霜,清風拂過,昨日的煙塵散開,塵封的滄桑烙入眼簾,心中漪起陣陣讚歎與震撼,那是曆史的味道。

此時少年隨著行馬漫步在街上,路上行人已經不多,兩旁的酒館飯莊卻熱鬧異常,小二們用著正宗的京腔竭力吆喝吸引路人。

少年本是京城人氏,所謂久違聞鄉音,近鄉情更切,突然聽到久違的鄉音,不禁放聲大笑,隻是他回歸的喜悅注定得不到共鳴,所以能迎來的隻是周圍詫異的白眼。少年無奈聳了聳肩。

酒樓上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聲音和四溢濃鬱的菜香穿過窗子也傳到王遲的耳鼻中,頓時想起自己清晨開始趕路,一天滴米未進,肚子便“咕咕”地反抗了起來。仿佛與自己肚子共鳴一般,遠處也響起了“咚咚”地鼓聲。

那是京城鼓樓上的司鼓鼓聲,暮鼓起,城門閉。而王遲在家的時候,暮鼓是吃晚餐的時辰,每到這時候他都會向膳堂奔去,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飯。

“今晚家裏有什麼好吃的呢?”少年想著,翻身上馬,策著馬往前走去。

突然,前麵出現一人攔住了去路,那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麵,臉上長著個難看的大瘤子,腰上插著根竹竿,手上捧著一個缺了口的破瓷碗,對著少年施了一禮,討施道:“這位小哥,行行好,多福多壽!”

少年此時心情大好,不願掃了興致,於是伸手入懷,掏出兩個銅板,隨手一丟,銅板不偏不倚剛好落入乞丐的碗中,乞丐一笑,露出一口黃牙:“多謝小哥,多福多壽,財源廣進!”

少年不理他,策馬前行,不料行了幾步,那個乞丐又追了上來:“小哥,請留步,看你麵相,你可是初次來京,長安大得很,如今天又黑了,小心迷路,小人在長安呆了幾十年,熟得很,你想去哪?我給你帶路!”

少年隻是隨意施舍,萬沒料到乞丐竟如此心熱,不禁對他高看了幾分,不過這個乞丐話也是好笑,看個“麵相”就能知道人不是初次來到京城,莫非他全長安的人都認識?!

少年從小在長安長大,對長安也很熟悉,正想開口推辭,不料乞丐訕訕的又加了一句:“隻要二十個銅板!”

少年剛才的另眼相看化為烏有,心中還添了一絲無利不起早的鄙夷,心中歎道:都是為利啊。於是沒有理會乞丐,繼續前行。

“哎,小哥小哥,別走啊,有話好說,這樣啊,我就收你十八個銅板,剛才你給我的那兩個銅板也算在內,如何?”

少年的評價又低了幾分,這個乞丐真都要到無恥的程度了。便有些想抓弄他出出氣一番的想法,想了想,開口道:“你對京城很熟?”

乞丐一看有戲,連忙上來吹噓道:“那是,不瞞小哥,這京城的角角落落,不管是城北哪個王公大人的府邸,還是城南偏僻小巷,小人可都知道一清二楚,也都去過,我帶著你,絕對讓你事半功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