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要大膽地說“不”
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接受部分的工作項目,但拒絕其他的工作項目。不能說“不”的人通常都不會設立優先順序的問題,而且假使工作愈直接地與別人有關,那麼就愈不能說“不”
了,這對我們的工作事實上是有百害無一利的。
婦女最困難的一項自我主張形態是“說不”。“說不”代表的意義是將自己擺在第一位,將別人放在第二位——這是向傳統女性化特點的公然挑戰。
如果你是一個不會說“不”的女孩,那麼在辦公室必然會遭到一些麻煩。現在讓我們來看王彤的例子。王彤在電話公司服務。她的一項主要工作是負責安排、協調技術工程人員為客戶解決電話安裝和維修的問題。王彤常花上她大部分的時間試著在電話中解決一長串永無休止的問題,但是手邊要寫的那份書麵報告卻一直無限期地延後,因為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每當一接起電話她就立即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在客戶的問題上。事實上這些客戶的電話有些是可以等的,但是王彤卻無休止地想試著解決一些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結果她白忙一場,絲毫沒有成就感,心中卻升起一些挫折感。
如果我們不說“不”,所傳達的信息就是答應了。隻要我們不對別人的需求設下限製,那麼就等於自己隨時高舉雙臂歡迎別人,這會讓別人肆無忌憚地找上我們。如果想終止這一切,我們就必須要說“不”。
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將使我們不能好好享用自己時間上、精力上的資源。有許多對工作時常抱怨的女性訴說的就是這一種情況。
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接受部分的工作項目,但拒絕其他的工作項目。不能說“不”的人通常都不會設立優先順序的問題,而且假使工作愈直接地與別人有關,那麼就愈不能說“不”了,這對我們的工作事實上是有百害無一利的。
2.用女人天生的優勢來生存
生活中,女人在許多方麵都能以女性的柔情、耐性達到自己的目的,更能讓外表強硬的男人們敗下陣來。
君不見,在家庭中,妻子的眼淚和撒嬌就常常讓丈夫舉手投降。
在一個單位或者一個部門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女人:
外表看起來文弱、隨和,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可是,隻要單位裏有任何好事,都少不了她的份。這令周圍的人感到詫異:為什麼好運總是降臨到她的頭上?
其實很簡單。這是一些懂得如何運用女性優勢的女人。這類女人往往比那些外表堅強、個性突出、語言咄咄逼人的女人更有力量。這類女人如果再有幾分姿色,其能量可謂無可阻擋。
人們常把女人比喻為水。水是柔性的東西,卻可以融化、穿透堅硬的岩石,以柔克剛就是這個道理。柔性作為女人擁有的特性,不僅易為男人世界所認可,更是吸引和征服男人不可抵擋的力量。所以,學會運用女人的柔性,不僅使你更容易獲得男性世界的認可,還會使你更容易達到既定目標。
某部門有一個出去進修的名額,幾個人都爭先恐後地去找上司表明自己應當去的理由。最後,名額卻給了一直沒有反應的王小姐。原來,王小姐也去找了上司,但她沒有理直氣壯地提出要求,而是流著眼淚,說明了自己沒有學曆的苦惱。結果,上司被打動了,把這個機會給了她。
趙小姐沒有學曆,卻在競爭激烈的公司裏站住了腳。原因就是她非常隨和,總是麵帶微笑,別人指使她做什麼,例如幫助別人買飯等跑腿打雜的活,都是欣然接受。老板和同事都很喜歡她,公司裏幾次大的裁員,她都安然無恙。
孟女士是個公司的經理,在每次業務談判中都能使對方讓步,原因就是她會巧妙地運用女性的細致和柔情。一次,在與一個客戶談判中,對方態度堅決、不願讓步。孟女士並不急著爭,依然態度溫和,把客戶安排、照顧得很好。在與客戶吃飯時,客戶西服上的一粒紐扣掉了,她找來了針線,一針一線地縫好,還把其他的紐扣也都加固了。結果,這個客戶做出了讓步。
女人的柔性並非女人的軟弱,而是女人的特性。女人特有的溫柔、細致和耐性正是女人的優勢所在。運用女性的柔性,實質上就是掌握了女人的一種生存手段。
3.你最雄厚的資本是時間
尺璧是寶,寸陰須盡。浪費時間就是透支生命,時間是生命中不可再生的資源。女人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生命與容貌一樣珍惜時間、用好時間。
一個女人的成功是一天一天累積起來的,是一分鍾一秒鍾苦心經營而來的。成功女人的一生中需要很多東西:平安、健康、錢財、事業、美麗、享受、情意、喜樂、發展、繁榮、尊貴、顯赫……總之,一切人類的幸福之事。而這其中任何一項的獲得都需要精力和時間。
要贏得一個極不容易的成功,你最雄厚的資本就是時間。若不能善用時間,你就無法了解自己的潛力。很少人能真正充分運用時間。他們總是有處理不完的問題,似乎時間永遠不夠用。
不管你從事任何行業,時間就是金錢。善於運用每一秒鍾,此刻你多投資一分鍾在知識、技術、業績的獲取、生活的提高上,未來就多一分回報;多浪費一秒,就少了一分收益。珍惜你一天儲備的16,400秒的資產。記住:
女人的生活形態取決於她如何運用時間。
在這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值得珍惜?是可取代的東西,還是稀有物品?例如凡·高的一幅畫,僅存的一瓶白蘭地葡萄酒。令人費解的是,一般人對生命中真正一去不複返的珍寶——時間,卻絲毫不重視。我們總把時間當作空氣與水一般的自然。若問20世紀教給人類最寶貴的一課是什麼?那就是:沒什麼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分鍾隻有60秒,一天隻有24小時,一年隻有52周,而人的一生中心跳次數也一定有一個極限。
4.展現自己的才華
許多女性無法在社交場合中說話,自吹自擂以及為自己辯護;女性被教養成溫馴以及謙遜的人格。雖然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但許多女性在自我肯定方麵仍有問題,同時實際情況阻礙了她們取得成就。
有一名在社會福利院工作的經理想到私人企業工作。她對財經特別喜好,於是經由朋友安排,與股市分析師會麵,想借此對該行業有些認識。一開始她成功地以閑談打破僵局,同時還提出了一些關於財經方麵相當具有深度的問題。但當問及她個人的事務時,卻顯得有些笨拙。她以一種敷衍的態度描述自己的工作,然後很快地又將話題轉到財經領域。事後她頗為自責,覺得自己沒能好好掌握機會來展現自我。
積極展現自我傳達的信息是聰明、具有才幹,同時可以勝任工作。“積極展現自我”,這是一個行為上的專業術語,意指能夠用一種舒適、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地充分說明自己的能力與成就;並經由說話的語調、麵部表情以及體態語言以增強信息的強度,把所有的緊張情緒和自我懷疑都藏在心中。
這種類型的表現方式能有助於我們所從事的活動。但女性在這方麵的表現卻總覺得限製過多,通常都不願說出自己的成就。
就算有時必須要對自己來一番陳述,也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說得太簡短、太模糊、太被動。
當我們真正能承認自己的能力時,往往也免不了焦慮、笨拙、不太自然。潘蜜拉巴德博士常為一些專業婦女主持一個對心理上要求更有主張和獨立思想的訓練課程。她照例會讓婦女用一種積極、正麵的方式來自我介紹。後來她發現這項活動引起了比其他活動更嚴重的焦躁不安。
造成焦躁的原因是因為自己感覺違反了社會規律,內心衍生出一種模棱兩可的感受,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合時宜。曾經有一位從哈佛企管碩士班畢業的女性說:“我不太喜歡向別人提‘哈佛’,因為我覺得這樣做會給人一種誇耀、自命不凡的感覺。”
許多女性都害怕自己會違反的規則是吹牛。有時候男人吹牛是可以被容忍的,但女人吹牛卻是不被接受的。因為吹牛是與女性化行為相悖的;不但不夠謙遜,還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
因為吹牛的行為冒犯了傳統的女性化特點,所以其結果便造成了女性強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把積極展現自我與吹牛之間劃上了等號。
並不是所有自我提升的話語都是吹噓。吹牛是在自我提升的內容之外,還加上了惡意以及不適宜的因素,屬於一種惡意的競爭心態。
積極正麵地展現自我並不會隱含惡意以及不適宜的因素,而是傳達自己能力的事實陳述。如果別人請你談談自己,你說一些正麵積極的事物,這並不算吹噓。另外,如果在適宜的情況下自告奮勇地展現自己的才華,這也不能算是吹噓。
自我阻礙、自我矮化以及過分的謙遜絕不是吹噓的對立麵:
這些行為屬於缺乏效率的溝通方式。相反,有效率的溝通方式就是積極正麵地展現自我。
女人總是有內向的傾向,但一個女人她應該是一個能大膽展示自己的人。
5.到群體中去體驗
男人和女人在同一個群體中,女人的參與總是比較少的。首先,女性說的較少,她們傾向於做補充陳述,而非以問題為導向的正麵陳述。他們較易於去稱頌別人的意見,而較不常發表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就問題導向發表意見,也很少會為自己的理念辯護。
一位新提升的女性主管參加公司的第一次董事會時,由於自己是新進的,所以並不怎麼表示意見。會議結束之後,一位資深主管把她帶到一邊,告訴她:“如果你不多發表一些意見,別人會以為你隻是一個秘書而已。”缺乏主張和決斷,將導致自己參與團體的不利,也會阻礙追求成就所必需的影響力之發揮。
社會學家互相交流其在團體互動的研究,並得到了一些在團體動作方麵有參考價值的資訊。他們發現,發表自己的意見、主張,是有效參與團體並獲得影響力的不二法門。因為在團體之中,所有的提議都常以發言的成員為主要核心,而這些人也主宰了團體中的決策過程。愈能克服在表達自我時的尷尬,便愈有機會發揮出在群體中的影響力。
群體中,那些極端退縮、沒有主見的人,將從團體活動中退出。他們的想法根本就不受到別人的考慮。一旦想試著去說明自己的看法時,也將被認為是對議程的幹擾。於是他們往往靜靜地傾聽,完全忽視自己說話的權利。同時反過來說,因為缺乏參與的行動,還會被人視為沒興趣或是根本沒有能力對群體作出貢獻。
如果女人不堅持自己的主張進而提出她們的理念及意見的話,那麼就不能在團體之中獲得力量和地位。又基於完成自己的目標必須依靠這個影響力來推動,因此缺乏自我主張將銷蝕她們獲得成就的能力。
6.努力爭取自己所應得的
勇於向前的人敢於開口要求,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一份工作、金錢、晉升機會、辦公室及其陳設、工作津貼以及一切自己覺得需要的事物。
勇於向前的人敢於開口要求,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需求。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一份工作、金錢、晉升機會、辦公室及其陳設、工作津貼以及一切自己覺得需要的事物。
李麗前來求助輔導,她在工作中的苦惱之一是她自覺工作很努力,但卻發現同事獲得更多的福利。當同事們獲得額外工作津貼、誤餐費以及額外的補假時,李麗的工作卻顯得做了那麼多而獲得的補償又是那麼的少。分析問題之後,李麗發現:“有所要求的人,才能有所獲得。”
然而,最棘手的問題是去為自己要求。雖然有時我們覺得可以無礙地替別人要求,但在為自己要求時卻顯得非常困難。因為傳統上,身為女性並不應該太注重自己的要求和需求。相反,我們被認為應該多給予別人。積極地追求自我的欲求,在男性是被接受的;但女性有這樣的行為時卻會被認定是自私、咄咄逼人、缺乏魅力。
另一個問題來自這樣一個意念——如果你是一個好女孩兒,那麼自然會有所獲得。如果工作賣力、表現良好,到時候自然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樣的想法引導我們推定(有時候是下意識的)如果自己表現得好,那麼酬勞就會自動地尾隨而來。於是我們根本不會想到要去要求,同時還等著別人來照顧自己。
7.提高“熱心商數”的六種方法
如果你希望下屬散發出熱心,就讓她生活在對生命機警、有活力而且清醒的朋友的影響之中。每一個團體都有這種人——要把找出這種人當作你的職責,並且幫助你的下屬和他們交往。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別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腳去絆倒他們。
我知道這六個規則很有效,因為我看過它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應用而得到成功的結果。
這些規則保證可以提高任何人的“熱心商數”。以下就是這六個規則:
盡你的能力學習每一件你所負責的特定工作:許多人覺得自己隻是依附在一個大的、沒有人性的機器上的一個齒輪,因為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特定的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因為自己除了別人要求其天天做的工作以外,並不想學習任何事情。
記得這個古老的故事嗎?
有人問起兩個在一起工作的人,他們正在做什麼。其中一個回答:“我正在砌磚塊。”而另一個答道:“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了解一件工作或是產品,可以增加熱心。名記者塔貝爾說過,她有一次花了好幾個星期,去為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搜集資料——雖然事實上她隻用資料的一部分。
她解釋著說,那些沒有使用的資料,將會增加她所保存的實力。由於她所知道的東西比寫這篇文章所需要的更多,所以她能夠寫得更輕鬆、更有信心以及更具權威。
班傑明·富蘭克林小時候就懂得如何運用這個技巧。那時候他還在一家臭味衝天的肥皂工廠裏打雜。由於他竭盡所能地學會了整個製造程序,所以對於自己為成品所做的微薄貢獻,也感到相當的得意。
工廠訓練推銷員的時候,要把產品的製造細節教給他們,雖然,這些在推銷的時候很少派上用場。但是,對自己產品的徹底了解,使得推銷員對顧客推銷的時候能夠更有權威和熱心——也造成了更好的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