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讓女兒明白,不是自己出身不好(2)(1 / 2)

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女兒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父母要為女兒提一些要求:讓女兒記住自己的生日、愛好、健康狀況等信息。平時的生活中父母可以讓女兒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盡量不給父母添亂。把要求變為習慣不是短時間可以達到的目標,但把這些要求滲透到女兒的生活中,不久的將來女兒就能站在父母的立場理解父母了。比如,在家中設下長幼有序的家規,晚輩回家後要向長輩問好,外出時也要和長輩打招呼。父母要讓女兒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自己在家庭裏逞強胡鬧。

父母要根據女兒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女兒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女兒增強“我是家中一分子,我也能做很多事的觀念”。

父母也要在女兒心中樹立孝敬長輩的楷模。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要想讓女兒能夠體諒自己的辛苦,自己就要做到體諒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本人就不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好家長,女兒必然有樣學樣,變得自私自利。所以,無論平時工作多麼的忙,父母都抽出些時間到父母身旁盡孝。比如,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女兒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明白父母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她也會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父母要多給女兒體驗的機會。讓女兒明白父母的辛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體驗。比如,吃飯時女兒幫助媽媽擺好碗筷。在勞動的過程中讓她體會任何事情都不是輕易做到的,必須付出努力,並讓孩子理解父母對她的期望及為此所做的一切。

除了參與家務勞動能夠讓女兒體驗父母的辛苦,父母可以借鑒一下一些幼兒園的教育方法。這個方法是這樣的:

老師要求每一位小朋友從家中帶一隻雞蛋,不論用什麼方法,要保證雞蛋在一天之內不碎。一開始有的小朋友不以為意,一下課就把雞蛋放在課桌中,自顧自去玩了,誰料到課桌被好動的同學撞了一下,雞蛋就碎了;還有的小朋友就一直把雞蛋捧在手裏,但也免不了疏忽大意,沒有握住雞蛋,掉在地上摔了。看到一些小朋友失敗後,其他的小朋友都學乖了,采取了一些保護措施:有的小朋友把雞蛋放在泡沫塑料裏;有的小朋友把雞蛋放在布袋裏,掛在胸前。到下午放學的時候,老師檢查小朋友的作業完成情況。當為數不多的小朋友把完整的雞蛋交給老師時,都不由自主地長噓了一口氣。老師趁此引導小朋友:“你們保護一隻雞蛋才一天,就覺得累了,爸爸媽媽保護你們長大成人,所付出的精力和耐心,就可想而知了。”

父母是否從上麵的例子中,學到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老師可以給小朋友留作業,父母也可以這麼做呀!把教學場景從學校變為家庭,但仍不會影響教學目標。讓女兒在一種遊戲的過程中,體會父母養育女兒的辛苦。父母還可以讓女兒養一些小的動植物。父母告訴她養的方法,在一旁指導女兒的行為,但具體的行為父母不要管。

父母應該讓女兒知道生活中有很多艱辛,父母把她養大要付出很多辛苦。能夠理解父母辛苦的女生,才不會依賴於父母,知道做人應該自強自立,既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是為自己的將來著想。

3.讓女兒知道:一勤天下無難事

大多數家庭都是普通的、平凡的,有的甚至過著艱苦的生活。他們沒有權勢,也沒有積攢下財富,但那又如何!世界上很多偉大的人都出自於普通家庭,普通家庭的艱苦生活讓他們活得更加勤奮,為了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可以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父母不要為自己沒有的而遺憾,你可以給女兒一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勤奮。

文學家說,勤奮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總之,勤奮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它會將理想變成現實。自古以來,多少仁人誌士,因為勤學而成材,並留下許多千古的佳話。父母多給女兒講一些名人故事,讓她知道“一勤天下無難事”。

齊白石幼年就熱愛學習,但是因為家裏需要勞動力,才讀了一年就停止上學,幫助父親放牛,砍柴。但他在勞動之餘,仍然堅持畫畫。他因為家境貧寒,隻能把舊簿上的紙裁下來作為畫畫和寫字的用紙。他放牛的時候,總是把書本掛在牛角上,一邊放牛,一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