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雖不由己,但人生道路可以選擇。父母應告訴女兒,你雖然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人脈、金錢幫助你獲得成功的人生,但隻要你不放棄自己,仍然可以把命運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誰也不靠就靠自己。人生就像一場牌局,不是要抓一手好牌,而是要把手中的爛牌打好。
1.“女兒,不要信命,你才是自己的救星”
女兒出身不好,不代表就會一生平庸。父母要讓女兒不信命,相信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能讓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拯救你的人,也隻能是你自己,自己才是讓自己走出困境的救星。
人生在世,總要或多或少地依靠於自身以外的各種幫助,比如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朋友的關愛、社會的鼓勵等等。可以說,女兒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已開始接受他人給予的種種幫助。然而,當代一部分女生,由於一直是在父母的嚴密庇護下生活,加之家庭的溺愛,教育方式的種種缺陷,讓她們自小養成了非常嚴重的依賴心理,已經遠遠超出和大大脫離了一個人需要外部力量幫助這種正常範圍。
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這樣的女生稍稍遇到一點兒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而是求助於別人,把自己立身於社會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長此以往,降低了她的生活適應能力,弱化了她的心理素質。對女生將來的生活、事業是極其不利的。在生命的旅程中,女生難免會陷入各種危機中,而要想擺脫這些危機,必須學會不依靠別人,學會靠自己拯救自己。能夠有這樣意識的女生,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通過後天的教育才能形成。
(1)力所能及的事,讓女兒自己去做。
女兒到了一歲左右,一般就有了獨立的願望。她能夠分清自我與外界,認識到自己的獨立存在,想試著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女兒吃飯的時候,喜歡上手去抓食物。如果女兒已經學會說話,她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我的”、“我要”。這些都說明了女兒在認識的發展上進入了認識自我的時期。
當女兒獨立性增強後,會表現出很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情。這時候父母就讓她學著為自己服務。比如:穿脫衣服、係鞋帶、自己吃飯、漱洗等。開始的時候女兒會覺得有些困難,甚至是想放棄,父母就教給她操作方法,並給她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後則讓她自己做,而決不找任何理由包辦代替。讓女兒一點一點的學習,多練幾次就能夠學會。關鍵是堅持下去,持之以恒。要讓女兒明白一個道理: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去完成,不要依賴於別人的幫助。
(2)讓女兒自己去麵對困難,父母做一位旁觀者。
父母要把那些原本就該讓女兒承受的困難與挫折留給女兒,讓女兒在挫折下得到錘煉,讓她從小就知道人生的旅程並非都是鋪滿鮮花的坦途,時時會與不如意相伴。麵對困難,隻有戰勝它,繞是繞不過去的。比如,女兒在玩耍當中免不了會磕磕碰碰,父母要鼓勵女兒堅強,不要隻會哭鼻子。在哪裏摔倒了,就從哪裏爬起來。可是,有些父母看到女兒被椅子絆倒,為了安慰女兒就說:“都是這椅子不好,媽媽打它,為你出氣!”這種教育方式是為女兒自己不小心而受到的傷害找借口,對女兒的成長沒有起到積極的意義。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困難,父母可以幫她出主意,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得由女兒自己決定,讓她在體驗成功的同時,增強自信心。
(3)鼓勵女兒去參與競爭,有爭取才會有收獲。
父母要讓女兒具有競爭意識,想要什麼要靠自己的爭取,而不是別人的施舍。如果女兒的學校組織了一些比賽,父母可以鼓勵她積極參與。女兒通過競爭可以培養獨立自主意識,堅強的意誌,敢想、敢說、敢幹、勇於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