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變不驚就是當人在麵對一些突如其來的困難或危險境況時,在情緒、行為及心理上都能以冷靜、積極的態度去處理。能夠做到處變不驚的女生,必然善於思考、分析問題,有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來培養。
1.女生做事情要三思
《論語》講“三思而後行”,意思是教人們要養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習慣。父母要鍛煉女兒的思考能力,處理問題不能衝動,等把握住了機會,就果斷出手。父母讓女兒懂得了做事三思的道理,可以讓她在以後的路上走得更順利,少犯一些錯誤。
父母教育女生能夠做事三思,是希望女兒在麵對問題的時候,能夠保持冷靜,仔細思考問題,再采取行動,避免犯那些小錯誤。當然,“三思”並不是膽小怕事、瞻前顧後,而是一個人成熟、負責的表現。“三思”與快速地把握時機並不矛盾,做事情要學會把握時機,同時在決策的時候還要多去思考。
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做事魯莽,喜歡憑第一感覺,憑一時的衝動,結果由於考慮問題不周全,而犯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父母要讓女兒明白“三思”對問題的成功解決有很大的幫助。讓女兒學會做事三思會幫助她達到成功的彼岸,立於不敗之地。
與“三思”相對的就是衝動。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有衝動的時候,偶爾的衝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女生經常衝動,她們常常以突然的、強有力的、難以遏製的、自發的行動,導致一些不良後果。雖然女兒還處於身心發育中,做事衝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父母要小心女兒養成衝動做事的習慣。這種習慣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對女兒以後的人生會有不利的影響。比如,女兒的衝動會損壞她與周圍人的關係,會影響到她的事業和前途。
父母要想培養女兒做事三思的習慣,首先應該避免女兒衝動行事。年齡小的女生做事衝動,是由於好奇心的驅使。
一位母親總在不斷地抱怨:3歲的女兒真讓我頭痛,不論是在家裏還是在作客,她總是喜歡跑來跑去,大聲喊叫,到處亂爬,無所不為。比如,她會瞪著大眼珠從桌子旁走到窗戶邊,然後又挪到了電腦前,動了一動想去碰電腦鍵盤,但突然又停住了,把雙手藏到背後。或者是俯身去察看垃圾筐裏的東西。女兒在做每一個動作的時候,她的媽媽神經都高度緊張。媽媽總是感歎:為什麼我的女兒不能安安靜靜地坐上一分鍾?她是不是哪兒不對勁?
其實,女兒的行為對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她隻不過是沒學會控製自己的衝動,不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就會馬上跑過去看一看。她的行為都是憑著本能去做。這雖然是女兒的天性,但如果3-4歲的她無法靜坐下來,不顧父母的禁令,抵擋不住誘惑,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等待,那麼她今後極有可能會惹麻煩。父母是女兒的第一位老師,有責任規範女兒的行為,應從小培養她冷靜、三思的做事風格。
一個人會有衝動的行為,一般是由於個人的心理素質和生活環境造成的,隻要父母和女兒一起努力是可以避免的,逐漸養成“三思”的做事風格。做事總是容易衝動、不懂得三思的女生,是由於心理還不夠成熟。
首先,父母不能比女兒更衝動。父母是女兒的一麵鏡子。女兒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但如果父母就是一個急脾氣,做事魯莽,女兒也會有樣學樣,很難在麵對問題時保持冷靜。父母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女兒,做事三思對解決問題的好處。在今天這個社會,常常會出現很多狀況,做事三思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
當女兒處於激動狀態時,父母要盡量使她的精神放鬆。衝動是魔鬼,它會影響女兒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女兒在頭腦“發熱”時,最容易憑著自己的“第一感覺”作出反應,把問題加劇。父母隻有想辦法先讓女兒冷靜下來,精神上盡量放鬆,才能夠使她冷靜地思考。比如,父母可以讓女兒換一下環境,從房間裏麵走到外麵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可以翻閱一下書刊報紙、聽聽音樂……總之,應該盡量不讓女兒的不理智行為突然爆發。衝動行為往往以愚蠢開始,以後悔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