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聽了,吻了吻父親的手,說:

“爸爸。我們感謝您的忠告,我們一輩子不會忘記的。”

溫馨感悟:

一隻小小的木桶,引出了這麼多的涵義。其實一個家庭就像一隻木桶一樣,隻有桶箍在,木桶才不會漏水。團結、和睦、溫馨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家庭。

72.一枚25美分硬幣

在美國內華達州沙漠的中央,有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正在公路上駕駛著他新買的法拉利汽車兜風。這時候,他看到公路邊上有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可能是長途跋涉使得這位老人顯得疲憊不堪,因此他走起路來非常艱難。

麥爾賓?達瑪將車靠在路邊,走到老人身邊問道:“先生,您要去哪裏?我想我可以載您一程。”老人說:“我要到拉斯維加斯,年輕人。”

到達目的地後,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看著老人一身破舊的打扮,在老人下車的時候,給了他25美分讓他坐公交車。

老人禮貌地接過了麥爾賓?達瑪遞過來的25美分的硬幣,同時對年輕人說:“我很感謝你能把我送到目的地,也十分感謝你的25美分的饋贈,可是在你要走的時候,還請你滿足我一個小小的要求,可不可以給我一張你的名片呢,先生?”

麥爾賓?達瑪掏出自己的名片給了這位老人,隻見他拿著名片大聲地對麵前的年輕人說:“我叫哈維德?修斯,總有一天我會報答你今天的善舉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並沒有聽說過哈維德?修斯這個名字,而且他很快就將這件小事忘一幹二淨了。可誰知道幾年以後,在美國的一家著名報紙上登出這樣一條新聞:

“億萬富豪哈維德?休斯逝世,他留下來的近25億美元的家產,按照他遺囑中的吩咐,將有十六分之一屬於一個叫麥爾賓?達瑪的年輕人……”

麥爾賓?達瑪看到這條新聞報驚呆了,他怎麼也不會想到,當年自己隻不過付出了一個25美分的小硬幣,卻因此而收到老人1.5億美元的饋贈,雖然他從來不想得到任何的回報。

溫馨感悟:

一枚25美分的硬幣,竟然換來了1.5億美元的回報,達瑪的這次饋贈可謂是回報最高的一筆投資。但這其實是一次無心插柳之舉,真正的回報還是他的善良和仁義之舉,使得休斯將他的巨額財產分給他。

73.我叫托馬斯?傑斐遜

托馬斯?傑斐遜是美國曆史上的著名總統之一,他最熱愛的一項運動便是騎馬。他不但是一位相馬行家,而且他自己還擁有一匹上等好馬。一天他正在華盛頓附近一個地方騎馬,當他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碰到一位知名的賽馬騎師,這位騎師還是個做馬匹買賣的生意人,人們叫他瓊斯。

那人並不認識總統,但他職業性的眼光還是一下子被總統騎的駿馬吸引住了。魯莽、冒失的瓊斯徑直走上前來,和騎馬人搭訕起來了,並緊接著用行話評論起好匹馬來:品種的優劣、年齡的大小以及價值的高低,還表示願意換馬。

傑斐遜簡短地回答了他,禮貌地拒絕了他所提出的所有的交換建議。那家夥仍不死心,不停地遊說,不斷地抬高出價,因為他越仔細看這個陌生人騎的馬,就越喜歡它了。

所有的建議都被冷冷地拒絕後,他被激怒了。他開始變得粗魯起來,但他的粗野行為與他的金錢一樣,對傑斐遜毫無作用,因為傑斐遜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沒有人能夠激怒他。

這位賽馬騎師想讓傑斐遜展示一下這匹馬步伐,還竭力要他騎馬慢跑,和他打個賭。但是所有這些努力都白費了。最後,瓊斯發現這個陌生人不會成為他的客戶,而且絕對是個難以對付的人,他便揚起馬鞭在傑斐遜的馬側腹抽了一鞭,想使馬突然狂奔起來,這會讓那些騎術不高的騎手摔下地來。同時,他自己也準備策馬急馳,希望比試一番。然而,傑斐仍然端坐在馬鞍上,用韁繩控製著煩躁不安的馬,並且同樣很好地控製住了自己的情緒。

賽馬師驚呆了,但隻是粗魯地付之一笑,又靠近這個新認識的人,開始談論起政治來。作為一個聯邦製的堅定擁護者,他開始大肆攻擊傑斐遜以及他的政府的政策。傑斐遜加入了談話,並鼓勵他就一些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知不覺他們騎馬進入了市區,沿著賓夕法尼亞大道往前走。最後,他們來到總統官邸大門的對麵。

傑斐遜勒住韁繩,有禮貌地邀請那人進去。

賽馬騎師聽後驚詫不已,問道:“怎麼,你住在這裏?”

“是的。”傑斐遜簡潔地答道。

“嗨,陌生人,你究竟叫什麼名字?”

“我叫托馬斯?傑斐遜。”

聽到這個名字後,賽馬騎師的臉變得煞白,騎著馬快速地離開了,走時喊道:“我叫裏查德?瓊斯,再見!”說著,便迅即衝上了大路,而此時傑斐遜總統則微笑地看著他,然後策馬進了大門。

溫馨感悟:

一位名聲赫赫的大總統與一位喋喋不休的騎師,他們之間的相遇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總統良好的修養與騎師缺少教養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人無論身居何種高位,如果擁有一顆平等、寬容、善良的心,那麼他肯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

74.走不出沙漠的比塞爾人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叫比塞爾。它靠在一塊1.5平方公裏的綠洲旁,從這兒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晝夜的時間,可是在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肯?萊文1926年發現它之前,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沙漠。據說他們不是不願意離開這塊貧瘠的地方,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了這片沙漠。

肯?萊文用手語同當地人交談,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還要轉回到這個地方來。為了證實這種說法的真偽,萊文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去呢?肯?萊文感到非常納悶,最後他決定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他們準備了能用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設備,隻拉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800英裏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塊綠洲出現在眼前,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這一次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極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個叫阿古特爾的青年。他告訴這個青年:“隻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

溫馨感悟:

沿著北極星的方向,便能走出浩瀚的沙漠,比塞爾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便在這裏困了許多年。我們的生活也許會出現許許多多這樣類似的困惑,隻要我們找到了方法,找準了方向,便能找到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