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往何處去(1 / 3)

人類往何處去

技術和科學的發展

(一)

人類社會能夠不斷發展,是因為勞動是集體的,又是在不斷發展的大腦指揮下進行的。因此,勞動可以通過學習、通過交流經驗而得到發展。

但是,勞動的發展是逐漸的,緩慢的,特別在早期是這樣。例如舊石器時代就經曆了幾百萬年。

起初,人類的勞動帶著動物的性質。這時他們的智力比較差,勞動能力不高,生產力水平很低,采集來的食物經常不夠吃,他們常常要忍饑挨餓。因此群也不大。

在很長的時期裏,他們對於疾病是毫無辦法的,主要依靠自身的抵抗力。他們的死亡率很高,壽命不長。在原始時代,長壽是稀有的事。

在這個時期,不消說,達爾文所發現的自然選擇規律,在起著很大的作用。

基督教的《聖經》裏說人類的祖先一開始就住在樂園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完全是胡說。

列寧說得好:“說原始人獲得的必需品是自然界無償的賜物,這是笨拙的童話……這種黃金時代在過去從來沒有過,生存的困難,同自然鬥爭的困難使原始人受到十分沉重的壓抑。”①

①《列寧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89頁。

(二)

隨著勞動的發展,隨著畜牧業和農業的產生和發展,隨著手工業的產生和發展,隨著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的發展,總的說來,隨著生產的發展,人類社會出現了一些有組織的勞動分工,出現了交換,也出現了技術和科學。

技術和科學就是勞動發展的產物,是生產發展的產物。恩格斯曾經指出:“科學的發生和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①如果說:“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科學狀況,那麼科學卻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賴於技術的狀況和需要。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那麼這種需要就會比10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②

①《自然辯證法》第162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8頁。

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反過來又大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人類通過勞動實踐,在科學和技術上作出了許多發現、發明和創造。許多發明創造的傳播和推廣,使人類的生產力不斷地得到提高。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指南針和火藥,不是傳到西方,並且在那裏開花結果了嗎?

如果說早期的勞動的發展是緩慢的,那麼它的發展速度總的說來是越來越快的。

到了現代,科學技術更是突飛猛進。現在,說到人類的進步,很大一部分就表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上。這充分表明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技術的發展總的說來是好事。它給人類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人口的增長

(一)

人類發展到智人階段以後,人類在全世界的分布已經很廣泛了。

但是,在原始時代,由於生活的艱苦,人的壽命不長,人類的繁殖也並不是很快的,人口總的說來是不多的。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出現了畜牧業和農業以後,人類的生活比較容易過了,人口也大大地增加了。

在人類發展的曆史過程中,人口總的來說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的速度越到後來越快。

人類早期的全世界人口增長情況怎樣,現在我們沒法獲得資料。但是從近2000年的大概估計數字卻可以看出這種趨勢。

例如,在距今2000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大約是1億。到了距今1500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就增加到2億。到了距今1000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增加到3億。到了距今500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增加到5億。到了距今200年前,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增加到10億。到了1976年,全世界的人口大概增加到了40億。

(二)

人口的增長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從幾百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來看,人口的增長應該說是好事。如果沒有人口的增長,社會的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事物常常表現出兩重性。事物的發展經常帶來新的問題。

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於是,原來是好事的人口增長,逐漸走到了反麵:出現了嚴重的人口問題。

(三)

“人是萬物之靈”,他在進化中既表現出巨大的創造性,又有無比的破壞力。

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需要的農田也跟著增加了。於是出現了毀林造田的事。

也由於人口增長,人們需要的木材也大大地增加了。於是所砍伐的林木越來越多了。

毀林的後果是多方麵的。一是影響氣候,使氣候變得幹燥少雨了。一是水土流失,使良好的泥土大量地流入了江河。一是木材資源受到嚴重的損失,年年需要的木材缺少了充分的來源。

比如說,我國黃河的上遊和中遊,由於過去對森林的大量砍伐,沒有及時補充,破壞了生態平衡,已經變成了溝壑遍布的黃土高原。黃河這條曆史上的重要河流已經成為“害河”了。現在,我們正在研究治理的對策。

長江也有類似的情況。

由於人口增長、生產發展帶來的破壞生態平衡的問題,現在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和重視。

(四)

但是,生態平衡的問題、世界人口的問題並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