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培養孩子想像和創造能力的建築玩具。這類玩具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柱形、弓形、扇形等幾何形體構件組成,由孩子使用這些構件擺措出各種物體的形狀,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這類玩具一直為專家們所推崇。同時,這類玩具也很耐玩,對年齡的適應性比較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可以玩。積木、積塑。建築膠形、塑料插片、砂、土、小木棒等都可作為建築玩具。
能用來進行角色遊戲的各類玩具。角色遊戲是幼兒期特有的遊戲,兒童以模仿和想象,經由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具體活動,如“開汽車遊戲”。“動物園遊戲”、“商店遊戲”、“照相館遊戲”等,通過遊戲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的品德。這類玩具的種類非常多,如各種動物頭飾、娃娃、汽車、餐具、飲具、小屋、兒童電話機、兒童照相機、兒童聽診器等。此外,家中很多的家具,桌椅板凳也都是兒童進行角色遊戲的好玩具。
用於體育運動的玩具。進行體育遊戲既能發展孩子的體力、動作,又能增強孩子的體質,而且比較符合孩子好動的特點,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遊戲。家長可以選擇乒乓球、皮球、兒童車、折紙飛機、風箏、跳繩、捉迷藏、老鷹捉小雞等玩具或遊戲。
音樂玩具及其他玩具。讓孩子及早接觸各種音樂玩具,對於培養孩子的樂趣,培養對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的興趣都很有益處。兒童鋼琴。鈴鼓、電子琴、口琴、沙錘、小鼓等,都是兒童喜愛的玩具。
此外,跳蛙、爬杯小猴、聲控汽車、折紙玩具,各種石子等,都可以選擇作為3~6歲孩子的玩具。
如何利用自然材料組織孩子做遊戲
有的家長常常對孩子用自然材料做遊戲不理解,明明家裏有成堆的玩具,孩子卻偏偏喜歡去玩沙土、玩水,弄得身上又髒又亂,勸都勸不回來。其實,讓孩子玩得高興、長知識,未必非要從商店裏花錢買玩具才行,生活中的許多自然材料,如水、沙、石頭、粘土、麵團、樹葉等,都是孩子喜歡玩的東西,家長可以利用這些自然材料為孩子製作玩具或組織孩子去玩。
熱愛自然是孩子的一種天性,許多自然的材料都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通過成人對孩子的組織與引導,通過這些有趣的遊戲,能使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幫助孩子把天賦才能完全充分表現出來,還可以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對大自然的熱愛。
水:水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東西之一。可以帶孩子到小溪、池塘、瀑布或海邊去看水戲水,也可以利用水讓孩子玩各種遊戲。孩子可以用塑料管吹肥皂泡,看到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肥皂泡在空中飄來蕩去。一定很有趣;孩子可以把紙折的小船或塑料小鴨、玩具船等浮在水上玩;還可以讓孩子試著用小盆、小桶提水澆花、澆樹等。
沙:沙子柔軟細滑,任人擺布的沙子可誘發孩子無窮無盡的創造設想,而且可以反複使用。在城市可以為孩子準備沙坑或按箱。孩子可以隨時建起“高樓”,也可隨時推倒再來。孩子可以在沙上“修路”、“架橋”、“挖山洞”、“造“造房子”,也可以加上一些水,做成“水庫”、“河流”等”孩子還可以用水和沙子。做出各種各樣的物體形狀來。
麵團:麵團是清潔而衛生的玩具。父母可以在做飯和麵時,先給一點麵粉讓孩子摸一摸,然後倒入水,揉成一塊軟硬適中的玩具。孩子可以用麵烤團隨意地捏成小人、小鴨等他想象出來的東西;家長還可以在麵團中加入食用色素,將麵團變成彩色麵團、家長要注意的是千萬別讓孩子把麵團吞下。
樹葉:樹葉的形狀、顏色千奇百態,家長可以讓孩子對樹葉進行比較,顏色有什麼不一樣,形狀又有哪些不一樣;可以教孩子用樹枝葉編織成花環;還可以和孩子玩“樹葉拉鉤”的遊戲:家長和孩子各抬一片葉子,把樹葉柄勾在一起用力拉,誰的葉子的柄斷了誰就了輸了,可以再拾一片葉子接著比。
植物的莖、葉:稻草、麥杆、高粱稈、桃核等都可以用來做玩具讓孩子玩。可以用麥杆做成小板凳、小盒子;用高粱稈做成小手槍、小軍艦,小軍艦還能浮在水上玩;可以用稻草編成小花籃、小動物等;桃核洗淨消毒可用作棋子,把幾個桃核中間穿洞可聯成小串珠等。
冰雪:冬天下雪了,可以讓孩子用紙片接小雪花看看形狀;可以堆雪人打雪僅玩;結冰的時候可以去溜冰、打陀、螺、做冰燈。冬天讓孩子出去玩玩,還能鍛煉孩子的體魄和意誌。
怎樣利用廢舊物品為孩子製作玩具
有的時候家長常感歎現在的玩具太貴了,一個洋娃娃要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常常為給孩子買玩具而犯愁。實際上,隻要稍微留神,就會在家中發現很多將要丟棄的廢舊物品:易拉罐空桶、軟塑料盒、小瓶小罐、廢紙盒、碎木頭。碎布頭、破乒乓球、膠卷軸等,家長如果把這些廢舊物品利用起來,做成各種各樣的玩具,不僅可以廢物利用,而且可以減少在買玩具上的花費。同時,家長在製作過程中,也可帶動和指導孩子進行實際製作,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孩子對藝術的愛好和勞動觀念等。
兒童遊戲的種類很多,需要的玩具種類也很多,父母不可能都去買回來,而且,許多兒童遊戲中需要的玩具,市場上也買不到,所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玩具的實用價值很大,家長應該做個有心人,留心電視節目中的一些小製作,以及別人做玩具的經驗。經過孩子和家長自己動手做的玩具,玩起來才來勁呢!
利用廢舊物品做玩具的方法很多,下麵選擇介紹幾種:
“小鴨戲水”。先準備好一張硬紙板,後貼上一張白紙,用藍色顏料畫上一個小池塘。在池塘中,把半個花生殼放倒粘在紙上,然後再把半個花生殼粘在放倒的花生殼上,這樣,一個小鴨的形狀就有了,再在上麵的半個花生殼上畫上眼睛,一個小鴨就做成了;依此方法在這個小鴨的旁邊再做上數隻鴨子,小鴨戲水的玩具就做好了。家長做個示範,也可以讓孩子一起幫著做。
“小鐵皮鼓”。。先準備好一個鐵罐,一隻粗竹筷。舊棉花和布。在鐵罐的兩端蒙上舊車貽皮或牛皮紙,便成一麵小鼓,將粗竹筷包上舊棉花和布做鼓棒。
“不倒翁”。先用一隻雞蛋殼或鴨蛋殼,將蛋殼破一個小洞,裏麵裝上一些小沙粒,然後再用顏料_彩紙塗抹裝飾成不倒翁;也可用顏料、彩紙裝飾成不倒娃、不倒魚形等。
“小鈴鼓”。先準備一個香脂盒,塑料繩、小木棍等。在香脂盒的邊上對應地各鑽兩個小孔,用塑料繩分別在兩個小孔上各係一小珠子或小扣子,塑料大約是香脂企圓麵的半徑的長度。然後在香脂盒的下麵再鑽一個小孔,釘上一根小木棍或竹片即做成了小鈴鼓。讓孩子用手抓住小棍,輕輕一搖,就會發出響聲來。
“小汽車”。把用完的牙膏盒、火柴盒、線軸或膠卷軸準備好。先把牙膏盒或火柴盒用顏料塗抹,用剪刀裁剪成小汽車的形狀來,然後裝在膠卷軸或線軸上,把膠卷軸或線軸作汽車的輪子,這樣,一輛像模像樣、能“行駛”的小汽車就做成了。
怎樣讓孩子獨自做遊戲
經過一年的精心哺育,l歲的孩子就開始搖搖晃晃學走路了。孩子離開了幼兒床,他需要爸媽花越來越多的時間陪他玩,可是,爸媽還有許多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整天都陪著孩子,這時,讓孩子學會獨自做遊戲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歲到三歲的孩子。還不能夠和別人的小朋友一道玩耍做遊戲,自己一個人做遊戲吧,父母又不放心,擔心孩子會出什麼問題,總是跟著孩子,往往成為一種習慣。據有關研究證明,如果家長對孩子的照料過度,會影響孩子自發性的發展,會養成孩子的依賴性。當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並不是什麼事都能按自己的想象做出來,有些事情父母還是要幫助孩子的。
孩子養成獨自做遊戲的習慣,是需要父母的幫助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試試:
從孩子小時起,家長就要安排好孩子遊戲的時間,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喜歡什麼遊戲活動,喜歡什麼時間玩,什麼時間孩子做遊戲的注意力最集中,以便在這些時間為孩子安排獨自遊戲內容。另外還要安排一些孩子和父母共處的時間。這段時間必須保證,不能隨意取消或拖延,這時,隻要父母有固定的時問陪他玩,孩子在其他時間就不會要求別人注意他。這些時間最好能安排在每天相同的時刻,以便養成孩子的習慣。
家長不要隨便介入孩子的獨自遊戲。這個年齡階段需要家長予以方法的指導和必要的照顧,但不是隨意地介入。有時孩子發現了愉快的遊戲而獨自在玩時,父母卻認為孩子一個人玩很可憐,或是e已有空就參加到孩子的遊戲裏麵,這樣會奪走孩子正在體味著的獨自遊戲的樂趣,如此重複幾次後,就可能使孩子剛剛萌芽的自立能力和忍耐能力枯萎。
家長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孩子獨自遊戲的環境必須是絕對安全的,一定要收拾好危險物品和易碎物品;收拾好硬幣。,藥品、紐扣等孩子能吞咽下去的物品。孩子剛開始獨自遊戲的時候,家長還要暗中保護,讓孩子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充分體驗獨自做遊戲的樂趣。
控製好獨自遊戲的時間。孩子獨自玩的時間,一般1,歲兒童30分鍾左右,兩歲兒童一個小時左右,但在剛開始時,時間可以稍短一些,如10~15、分鍾。”如果孩子開始招玩具或將玩具扔得很亂,這就是玩膩了的表現,可以給孩子換一種玩具或者換一換遊戲的場地。
家長要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孩子剛開始獨自做遊戲時,耐力很差,家長不能急於求成,一也不要對孩子大聲斥罵或指責,要有耐心。一旦孩子出色地進行了獨自遊戲,一定要給予表揚,孩子體味到獨自遊戲的愉快和父母的表揚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獨自遊戲了。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做遊戲
有時孩子不會做遊戲或需要遊戲夥伴時,常需要父母的指導和幫助。孩子不知道使用某種玩具的方法,不能領會遊戲的要領時,家長可以予以指導;孩子做角色遊戲需要遊戲夥伴時,家長也可以充當某種角色,加入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幫助孩子完成遊戲。
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的遊戲,了解孩子遊戲的特點。孩子最喜歡什麼樣的遊戲,什麼樣的麻煩他們不會處理以及他們喜歡的遊戲夥伴的種類和特點是什麼。父母要想幫助孩子做遊戲,首先要了解這些。
要注意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遊戲內容。要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哪個年齡階段需要哪些遊戲內容,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做出個合理安排二一凡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遊戲。兒童就喜愛,就感興趣,就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太難或太易都會影響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遊戲條件,包括場地。玩具、環境等。在家中寧可少買一些非必需的家具,也要給孩子留出一席之地,給孩子開辟一個玩具空間;另外,要多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豐富孩子的遊戲內容。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父母直接加入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可以直接引導孩子做遊戲,保證遊戲的順利進行,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語言、思維發展的水平和狀態,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製訂遊戲計劃。遊戲計劃可以使遊戲活順利地進行。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孩子的遊戲時間作一個安排,什麼時間聽“小喇叭”節目,什麼時間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什麼時間看(唐老鴨和米老鼠),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
家長要逐步教會兒童使用玩具,指導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每當家裏有了新玩具時,孩子往往不會使用,不會玩。家長可以先給孩子做示範,教會玩具的正確玩法,再要求孩子使用新玩具做遊戲;當孩子自己想出新的玩法時,家長要予以表揚,並鼓勵孩子繼續想新的玩法。比如小皮球,開始孩子隻會扔,後來又學習踢、拍、傳等多種玩法。經常鼓勵孩子想一種玩具的多種玩法,對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及豐富遊戲經驗都是有好處的。
在孩子做遊戲時,家長要注意動靜配合,活動性遊戲和安靜的遊戲要相同進行,以免孩子疲勞和厭煩,新舊遊戲也需要輪技交替進行。一些趣味性強、有特點的老遊戲,隔一段時間再讓孩子玩,。孩子見到它也會像見到老朋友一樣的高興。。同時,也要不斷學習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種類的新遊戲,始終保持孩子對遊戲的濃厚興趣。
怎樣開展家庭遊戲
兩歲以前的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在家中度過的,家庭是孩子遊戲的主要場地,孩子上幼兒園後,回到家中仍然想做遊戲。有的家長可能不了解幼兒期兒童遊戲的特點或錯誤地認為孩子一天到晚隻知道玩,不愛學習,對孩子在家中做遊戲或與孩子共同遊戲並不重視。
其實在家裏,孩子和父母一塊遊戲是件非常令孩子愉快的事,這既能豐富孩子的生活,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又可以養成其活潑開朗的性格,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情。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在家庭中做遊戲創造和提供各種條件,並抽出專門的時間和精力加入到孩子的遊戲當中去,和孩子一起開展豐富的多彩的遊戲。
家庭遊戲是在家庭中進行,可以有一到多名家庭成員與孩子共同遊戲,也可以是孩子獨自一人遊戲,下麵分別介紹一些實例,來說明如何開展家庭遊戲。
一人遊戲。也就是孩子在家中的獨自遊戲。當家長工作或家務難以分身或為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時,可以指導孩子進行一人遊戲。一人遊戲的種類很多,如玩沙子、搭積木、玩皮球、夾玻璃球、擺火柴、踢傻子等等,這些遊戲都很有趣味性,較能吸引孩子。
雙人遊戲。主要指父母一方和孩子共同做遊戲。對一些孩子剛開始玩的遊戲,如措積木、拚圖案、踢鏈子等,父親或母親可以對孩子進行指導。父親或母親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別的雙人遊戲,如一問一答,按父母的指令用手指五官,模仿父母的動作。家庭其他成員,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也可與孩子一起做遊戲,如用匙子托乒乓球或雞蛋跑比賽,蒙眼畫娃娃鼻子的遊戲。分組吹羽毛的遊戲等等。經由遊戲可以創造和諧美滿的家庭氣氛,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溫馨和親人的關懷,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差怎麼辦
幼兒的手比較小,骨骼、肌肉均未發育成熟,加上精神調節機能差,所以一般來說幼兒的手腕活動不夠靈活,五個手指也不容易單獨伸直或者分開。有的孩子,學小鳥飛翔。小鴨遊水也學不好2不會用手指搭玩具或編成小狗的形狀;也不會係鞋帶等。
孩子手指的靈活性差,可以先從生理上找原因。如兒童手指發育不成熟;另外有些孩子較胖,他們的手部肌肉肥厚,就更顯得手指短而且粗,手指動作不靈活。此外,對孩子手指靈活性進行訓練不夠也是造成孩子手指靈活性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針對孩子手指活動能力差,可采用下麵的措施加以訓練提高。
要讓孩子熟記各個手指的名稱。孩子天天用雙手做遊戲,卻未必能準確地說出每個手指的名稱,家長可以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手指。可讓孩子猜謎語“十個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十個小朋友,五個在左,五個在右;十個小朋友,隻會做事,不會開口。”再讓孩子學會每個手指的名稱。
用手指遊戲,教孩子認手指,用手指。可以讓幼兒做每個手指的練習,如把右手五指伸直,教孩子念兒歌:“小不點睡了;二愣子睡了;大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依次讓孩子將小指彎曲,無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彎曲。還可以讓孩子試著用左手,做到左右手一塊練習。
經由孩子的手指遊戲,可使手指靈活、有力。家長可以為孩子專門設計一些練手指力量的遊戲,讓孩子敲幼兒鋼琴鍵,學父母的樣子拉賽手風琴或模仿成人演奏其它樂器。讓孩子將兩個大拇指勾起來,其餘八個手指張開,指尖觸桌麵,使手掌懸空,八個手指向左右活動,學螃蟹走路,也是鍛煉孩子手指力量的一種遊戲。
讓孩子練習用手指編各種小動物和一些生活中常見物品。比較常見易學的如用手指編成小鳥、小兔、花籃、眼鏡、手槍、小狗等。還可以利用燈光的影子在白牆上做出各種動物的投影,經由這些有趣的活動,以達到發展孩子手指靈活性的目的。
教孩子早用筷子,作為訓練孩子手指精細動作的能力。筷子是中國獨特的一種餐具,它雖簡單,卻是物理學杠杆原理的絕妙運用。用筷子是手的複雜、精細的動作。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用筷子夾食物,牽涉到肩部、胳膊、腕部。手掌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所以,當孩子到兩三歲時,父母就應該開始教孩子學用筷子吃飯,當然,剛開始時孩子可能比較笨拙,但時間一長就熟練了。
孩子爭搶玩具怎麼辦
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時,經常爭搶同一個玩具,你也想玩,他也想玩,結果大家搶在一處,誰也不讓誰。這時候,家長出來調停,也往往是讓自己的孩子放棄,或幹脆誰也別玩了,把玩具收起來。
其實,家長的這兩種做法都並不科學。前者的方法過於成人化和社會化,使自己的孩子很難理解和接受;後者則完全破壞了孩子們遊戲的興致和對這個玩具的興趣。當孩子爭搶玩具時,有時隻是覺得爭搶東西這個活動很好玩,並沒有意識到爭搶的後果,家長可以嚐試用下麵幾種處理的方法:
大家換著玩。兩個或幾個孩子爭執不下,家長可以提出:你們停止爭搶,我先替你們保管玩具,等你們商量出來一個不爭搶的辦法,再到我這裏來拿玩具。兩個或幾個孩子就會商量讓誰先玩,誰後玩,每人玩多長時間,然後兩個或幾個人摸著玩;也許孩子們連誰先玩也爭執不下,最後大家都不玩了。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無論孩子們玩還是不玩,都把矛盾放在了孩子們的麵前,迫使他們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孩子們在討論中學會了怎樣協調,怎樣接受別人的意見,怎樣做出讓步等。這種做法增強了孩子解決問題的主動性,要求孩子自己麵對出現的問題、矛盾,不借助威人的幹預,學會自己主動解決問題。
大家一塊玩。有時兩個孩子都非常想玩這一個玩具,爭執不下,又不願妥協,成人也可以幫助孩子出主意。像一些可以讓兩個或幾個同時玩的玩具,如慣性汽車、玻璃球等,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們每人站一個固定位置上,兩個人就可以相互玩,三個人則可以圍成三角形玩,可以把小汽車推來推去玩,也可以比賽誰將玻璃球彈得遠。總之,這種玩法也可以使孩子學會合作的方法和樂趣,將社會規範標準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逐步地輸入孩子的心田,避免了對兒童教育的成人化和格式化。
角色分工。有時候兩個孩子爭搶新的布娃娃,互不相讓,家長可以這樣說:“瞧,多漂亮的娃娃,多可愛呀,你們倆拉著小娃娃的胳膊,小娃娃好痛啊。”然後,小心地抱過布娃娃,接著說:“誰是孩子的媽媽?要小心照顧好孩子!”將布娃娃交給其中的一個孩子,又對另一個孩子說:“娃娃餓了,快做飯吧廠這樣,家長通過對兩個孩子不同的角色分配.使他們避免了爭搶.從而一起進行遊戲。
孩子愛玩危險遊戲怎麼辦
孩子有時玩的一些遊戲令家長很擔心:在馬路邊或小河邊追逐打鬧;拿繩子玩“上吊遊戲”;拿藥品當玩具;玩菜刀、剪刀或劃火柴玩;往樹上或圍牆欄杆上爬等。有時家長剛把孩子從危險的遊戲中“解救”出來,轉眼之間孩子又去玩這些遊戲了,令家長防不勝防。
對於孩子的危險遊戲,家長的辦法一般是禁止或讓孩子遠離危險物。然而,在家長許多照顧不到的地方,危險仍然存在,孩子“嚐試新體驗”的欲望仍然很強烈,他們對家長不讓他們做的事仍有很大的興趣,危險仍然潛伏著。那麼,家長如何防止孩子出危險呢,這裏有三計可用:
對年齡較小,不懂事的孩子,要多加提防,孩子的遊戲環境要安全可靠,一些危險物品,如刀剪、火柴、藥品要放在妥善的位置。不要讓孩子在有可能出現危險的地方玩,如河湖邊、鐵道公路邊、街道上及高處等,以減少出危險的可能性。
培養孩子一定的應付危險的能力。孩子愛玩危險遊戲,往往出於好奇,他們拚命尋找和體驗家長所預料不到的事情,你越是不讓他動什麼東西,他越是對什麼東西姆奇,非想去試試不可。家長不妨教給孩子如何掌握這些危險物品的技巧,如教給孩子劃火柴,使用剪刀等,並讓孩子反複操練,學會正確使用。當他好奇心得到滿足後,就會少玩這類遊戲,即使玩了,也不會因沒有經驗而弄傷自己或出危險。
將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別的遊戲上去。許多既有益於孩子健康,又能發展孩子智力的遊戲,如猜謎語、玩沙子。跳皮筋、騎小三輪車、踢錘子等,都是孩子比較喜歡玩的遊戲。家長在禁止孩子玩危險遊戲的同時,要講明禁止的理由,態度要和藹,語氣要堅定,並適時引導孩子玩一些好遊戲,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放棄危險遊戲。
生病的孩子想做遊戲怎麼辦
有時候孩子生病了,仍向家長提出一些遊戲要求,如下床玩一會兒汽車,拍拍小皮球等。家長看到孩子生病了,怪可憐的,就想滿足孩子的要求,但又怕讓孩子帶病做遊戲,對孩子的身體恢複不利,所以,常常舉棋不定。
一般來說,孩子偶爾患上感冒及其他各種兒童疾病,隻要病情不嚴重,在征求醫生的意見後,可以讓孩子玩~些輕鬆的室內遊戲。若孩子患有慢性疾病、傳染病等病或肢體殘疾的孩子,所做的遊戲必須由醫生做專門的指導。另外還有一些疾病,如小兒麻疹,醫生為了保護孩子的眼睛,會把病房或孩子臥室的窗簾拉上,使室內的光線昏暗,這樣一來,孩子就無法進行閱讀或搭積木等遊戲。總的說來,生病的孩子做遊戲之前,征求醫生的意見是萬無一失的。
如果醫生允許孩子做遊戲了,還要製定一些應該遵循的規則,因為病中的孩子畢竟身體狀況不好,進行太多大運動量的遊戲和活動會使孩子煩躁不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多做一些以動腦筋為主的遊戲和輕鬆的娛樂活動。
病房內遊戲常規。孩子若住院治療,還要考慮到做遊戲是否影響別的孩子;在家中也要給孩子固定遊戲的時間,不能因孩子的哭鬧哀求而改變。
訂定每次遊戲的時間。生病的孩子不能估計自己的身體狀況,往往一玩起來就不想停手。家長可向醫生詢問每次遊戲的時間,以及遊戲中應注意的一些事項。時常變換遊戲的內容。孩子由於生病而導致身體和情緒狀態不佳,會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保持,對事物的興趣保持的時間短。因此,家長不能采取以往的方式:而應經常變換遊戲的內容,如先看看圖畫書,然後做做遊戲,再講講故事等。
想法讓孩子的心情保持愉快。病中的孩子無論是體力還是智力都處於不佳狀態,所以,家長主要是讓孩子通過遊戲輕鬆愉快起來,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來一些有趣的東西:孩子平常很喜歡的小猴爬杆、形態各異的小醜娃娃、新奇的音樂箱等。或者可以講一些幽默小故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聽聽收音機、看看電視,多提供一些靜態的活動,一方麵讓孩子靜養,一方麵又可以使孩子不至於憋悶,但仍然要注意控製時間,不能隨意遷就孩子。
正在康複中的孩子,家長可以讓他去做一些積極而簡單的遊戲,幫助孩子恢複。如家長可以買一些簡單材料讓孩子去畫,使康複中的孩子有率可做,維持他心境的愉快。一些臥床時間較長的孩子,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鍛煉肌肉的遊戲,從體力和智能上加速病體的康複。
孩子是個電視迷怎麼辦
隨著電視機的普及,電視播放時間的延長,電視節目的豐富多采,孩子在電視機前消磨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看電視上了痛,成天圍坐在電視機前,別的什麼遊戲、娛樂。都不喜歡,成了一個“小電視迷”。長時間看電視,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十分有害的,據研究證明,兒童長時間看電視。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危害:
視力下降迅速。長時間看電視,眼睛受螢光刺激,容易疲勞,引起視力下降。
身體損害嚴重。電視屏幕上的陰極線、放射線的照射,使幼兒極易得白血病和貧血病。另外幼兒長時間看電視,遊戲活動時間自然減少,導致運動量不足,而且長時間坐臥,使骨骼和肌肉弛軟而不發達,容易造成幼兒駝背等身體畸形。
電視內容的消極影響。電視節目凶殺、格鬥、歐打或其他暴力及不健康的鏡頭,都會對辨別能力差的幼兒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