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運用心理暗示(1 / 3)

怎樣運用心理暗示

許多人對心理暗示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這樣說,心理暗示是人類生活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心理現象、心理形成、發展的一個規律。每個人每天都處在不同的心理暗示之中,這種暗示幾乎到處在包圍著我們。

心理暗示的原理

有一個家長說,他的孩子總不吃早飯,聽說不吃早飯容易得膽結石,於是,他就把這話告訴了孩子。孩子的心裏也就得到一個暗示,我不吃早飯是不是可能得膽結石啊?這就有了某種暗示作用。

舉一個例子,一位心理學教授講,兩個病人到醫院檢查自己身上的腫瘤。拍片檢查的結果,一個病人有癌症,另外一個沒有。那麼,檢查結果就告訴這兩個人了,A有癌症;B沒有癌症。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人又回醫院進行必要的複查。在複查的過程中,醫生發現一個特別重要的失誤,就是在上一次檢查中,把結果顛倒了。本來A是沒有癌症的,告訴他的檢查結果是有癌症的,把B的檢查結果給了他;本來B是有癌症的,但是把A的檢查結果給了他,說他沒有癌症。也就是說,告訴有癌症的人沒有癌症;沒有癌症的人告訴他有癌證。但是現在發現,沒患癌症的人有癌症了;有癌症的人反而好了。

一個沒有癌症的人,當他懷疑自己有癌症,來醫院做檢查,本來是沒有的,檢查結果搞錯了,說他有,他就真以為自己有癌症,結果真有了。很可怕的!醫生的誤診有的時候非常可怕。本來你的胃有點不舒服,可能就是一個消化不良。可是醫生告訴你,長了胃癌,你什麼感覺?你現在就覺得胃裏長個什麼東西吧。心理作用很厲害的。

可是另外一個人本來是有癌症的,醫生一檢查,說他沒有癌症,他心裏特別高興,沒負擔了,回去以後高高興興地生活,該幹什麼幹什麼。過一段時間,癌症自己就消亡了。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個孩子本來智商還挺高,有個老師或者家長說,這個孩子是低智商。孩子很小,心裏就想,老師說我傻,父母也說我傻,我可能也就真傻,聰明的東西我就別去想,那是我不會的,他越不想越不會,是這樣吧?

本來這個孩子的智商可能與一般孩子一樣,但是,家長說他聰明,老師也說他聰明,他就覺得自己聰明,別人不會的我應該會,別人會的我更應該會。他越這麼想,他就越努力,他就越會。暗示作用非常重要啊。

美國一位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在一個班的花名冊上隨隨便便劃了幾個同學,其實他根本不了解這些學生的情況,隨便劃了幾個人,然後告訴老師,這幾個同學經過我的觀察和測驗,是智商特別高、特別聰明的。這個老師就受了這個話的影響,他老覺得這幾個孩子特別聰明,所以老是用對待聰明孩子的方法來對待他們。經過一年以後,這幾個孩子的學習就比其他孩子學習好。

其實羅森塔爾教授對這個班的同不根本沒做任何了解,他隨機地劃幾個人,然後告訴班主任說這幾個孩子是特別聰明的。這個班主任就認為這幾個學生特別聰明,結果,這幾個孩子就真的變得特別聰明了。

把孩子說成什麼樣,這是對孩子特別重要的心理暗示,千萬不能犯那個錯誤,像醫生把檢查報告弄錯了一樣。一個沒病的人你告訴他有病,害了一個人。一個挺好的孩子,你說他某一方麵不好,某一方麵不行,待人接物不行,怯懦,坐不住,不喜歡學習,不尊重家長,等等。你每天用各種不良的東西來說他。這個作用就像那位誤診的醫生一樣。

我們講相信自己,這是什麼?這是個良性的自我暗示。如果我告訴你說,不要相信自己,你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你還可能有所成就嗎?要重視心理暗示的這個奧秘。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完全有可能你說錯了幾句話,而使孩子終生受到一個壞影響。一位家長說,他的孩子從小不敢講話,膽小。類似這樣的問題我不知道回答過多少遍了。我說你就是這樣嘛,你總在說孩子膽小,當著他的麵說,背著他的麵說,肯定是這樣的。遇到客人啦,朋友啦,孩子不敢叫,躲在你後麵,特蔫。你就說,我的孩子膽小,特蔫。你這樣說孩子的結果,孩子反複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他就覺得自己膽小,就覺得自己蔫兒。小時候有過幾次這樣的暗示,終生都會這樣。

一定要對孩子注意心理暗示的問題。

家庭語言暗示的三個重要環節

在家庭教育中進行語言暗示有三個重要環節。

不是對孩子進行暗示嗎?我們要進行良性的暗示。就好象那個有癌症的人以為自己沒癌症,一高興還真的沒有了。老是覺得這幾個孩子聰明,這幾個孩子果然聰明了。

胎教——靈性的對話

第一個環節,可能大多數家長今天已經不能做了,叫胎教。

根據我對生命發生、發展過程的研究,也根據現代所有教育學、生理學、心理學、醫學研究的成果,我確信孩子在胎中會接受外界各種影響。

父母的情緒是不是快樂、健康,父母的生活條件、整個環境是什麼樣,母親經常聽音樂對胎中的孩子是不是有影響?這些影響都有。

那麼,在胎教階段父母就要對孩子有這樣的認定,就是我們的孩子以後肯定特棒、特別聰明。夫妻之間經常這樣的言語,這樣的認為,這樣的說法,一定會對胎中的孩子有深刻的影響。對這一點毫無懷疑,百分之百是這樣。

不僅僅現在的生活、飲食對孩子有影響;或者情緒暴躁、情緒安詳對孩子有影響;或者說生活節奏緊張或者放鬆對孩子有影響,包括這時候你對孩子的認為、你的說法、你的思維,都對孩子有影響!

當你認定胎中的孩子以後特健康、特聰明、有創造力,以後肯定會順利發展,表現出多種才能,這樣能孩子肯定有良性影響。反過來,你一天到晚對孩子有這種擔心、有那種擔心,也會有不良影響。所以,胎教是對孩子進行語言暗示的第一個重要環節。

嬰兒催眠暗示——健康、聰明的搖籃

第二個重要環節,叫做嬰兒催眠暗示。適用於孩子睡覺還需要大人哄的年齡。不要一聽,認為七八歲的孩子還要去哄他,二十歲了你也去哄他,那就錯了。小嬰孩睡覺的時候,不都要催眠嗎?不是有催眠曲嗎?這個催眠過程中所包含的東西對孩子的影響特別深刻和強烈。

嬰兒時期睡覺,成年人經常用催眠的方式。心理學中這種催眠狀態,孩子由清醒到半睡半不睡,然後入睡,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孩子輸入信息的影響,要比其它場合強一百倍到幾百倍。

希望朋友們以後研究點心理學,了解什麼叫催眠術。這是心理暗示的一種特殊技術。孰不知對嬰兒進行催眠和日常催眠的時候,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錯過這個時機,尤其不可把這個變成錯誤的應用。所以,在對嬰兒催眠的程序中,要想盡辦法給孩子輸入良性的暗示。如果你的孩子大啦,可以告訴那些孩子小的家長,他們終生會感激你們這樣啟發他們。

那麼,除了尋找現成的好的催眠歌以外,選擇好的啟發兒童智力,啟發兒童各方麵的心理素質,啟發孩子全麵發展的方方麵麵的歌謠、童搖,和包括你自己編好的喃喃自語,各種詞都可以。寶寶睡嗎?寶寶真聰明,睡完以後更聰明。寶寶健康,睡完以後更健康。

要用這個語言來進行暗示。我正在計劃編一盤專門進行嬰兒催眠的高效能的錄音帶,以供嬰兒時期的家長們參考使用。

懂得心理學這個奧秘,在嬰兒入眠的過程中,就要把影響孩子一生的一個重要環節抓住了,對孩子會產生非常重大的良性影響。

重複暗示——為生命輸入良好的程序

實施語言暗示的第三個環節,就是通常所說的語言重複暗示。

它是對一切孩子,包括對一切兒童、少年、青年,甚至對一切成年人都適用的。因為孩子比成年人更小,因為孩子家庭範圍內更認定父母的權威地位,對父母有更大的信任,因此,父母的語言重複暗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遠非一般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暗示所能比。

大家知道,當一個醫生、一個醫院說你有病的時候,你本來覺得自己,沒什麼不舒服,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病,但你有可能接受暗示。因為什麼?因為醫生和醫院有權威地位。反過來,一個普通人不懂醫學,隨便說你一句,你可能不在意。因為在暗示問題上,暗示者的權威度、被暗示者對對方的信任程度,是暗示作用大和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父母在孩子麵前比較權威,特別是小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小孩子對父母又比較信任,因此父母的話如何說,對孩子影響非常重要。因此,無論你的孩子兩歲,五歲,七歲,十歲,十三歲,十五歲,一定要注意,我們是用什麼樣的語言、用什麼樣的說法在影響孩子,在暗示孩子。懂得這一點,就能夠找到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多奧秘。

就好象孩子怯生,不敢說話,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小時候的這個性格延續終生。很多人就這樣一步步下來了。如果你有正確的方法,不長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問題。

問題就在於你運用什麼樣的暗示。

你的孩子膽小,你是怎麼暗示他的?你背著他的麵說,我的孩子膽小、不敢說話。當他麵也是這樣說,我這個孩子不好意思叫人,他就這麼膽小,沒辦法。不要說你天天說、年年說,你小的時候幾遍就把他說成這樣了。

可是反過來,隻要給他一點點機會。他見到一個他不太害怕的人,半生半熟的人,大著膽子輕輕地叫了一聲,你就要鼓勵他。說,你看,我這孩子頭一回見你就敢叫你。他隻要想做、想說,他都敢說。你要經常鼓勵他、引導他,這叫良性暗示。

簡捷,肯定,重複

一定要用欣賞、鼓勵的暗示方針,把孩子往良性方向引導。那麼,用語言重複暗示,語言要簡捷,語言要肯定,語言要重複。

六個字:簡捷,肯定,重複。

首先語言要簡捷。如果語言特複雜、特長,孩子記不住,不會產生影響。

你告訴孩子一大篇道理,孩子記不住,沒有影響。

語言很簡單。比如說孩子摔一跤,哭了。你告訴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是好孩子。孩子隻要記住這一句話就完了,可是你要是講一大篇道理,記不住啦。要簡捷。

又比如很簡單的一句話:飯前洗手才是好孩子。你要說一大堆飯前洗手的道理,根本沒有必要。又比如:有了禮物要分給小朋友一半,這很簡單。所以,語言一定要簡捷。

第二,語言要肯定。

什麼叫肯定呢?就是要用肯定的方式來說,而不是用否定的方式來說。

你對孩子這樣講,願意幫助小朋友的孩子是好孩子,這叫肯定。反過來講,不願意幫助小朋友的孩子是壞孩子。

用前一種說法,不用後一種說法。用肯定的說法,而不用否定的說法。

就是說,語言暗示首先要告訴孩子他應該做什麼,如何做什麼;而不要去告訴孩子不該做什麼。語言暗示要用這個方法。

我們講心比天寬,我不會這樣說,不要心比針眼窄。不會這樣說吧?這種正麵、肯定的語言,才能夠起到特別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我們講麵帶微笑,這句話就好。比哪句話好呢?你不要老愁眉苦臉。你不要老愁眉苦臉這句話就不如你麵帶微笑好。懂得這一點很重要。雖然兩句話的意思好象差不多,但是在心理暗示中,規律是要用肯定的方式來講話。

所以,見一個人心情不愉快,你不要說,你別老煩了。這話沒多大用,作用不好。你這樣講,你不會想開一點嗎?你不會高興一點嗎?你挺樂觀的呀!要這樣講話。

第三,簡捷的、肯定的語言要善於讓它重複出現。

隻要這句話很重要,多重複幾遍,必要時天天重複。

你的孩子原來很怯生,今天開始有了點進步,你就說,我的孩子這兩天變得特棒,見什麼人都敢說、敢叫。你見了孩子的爺爺也說一遍,見了孩子的奶奶又說一遍,來了客人又說一遍,出了門之後他有點表現,你又說好幾遍。

要重複。

所以,在講到語言重複暗示的時候,是這樣六個字:簡捷,肯定,重複。

正確的健康暗示

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主要是五個方麵,必須要有良性暗示。

五大暗示的方麵之一:就是從小要對孩子正確健康觀念的暗示;不要進行錯誤的、對身體、生理健康不利的那些暗示。就是要知道,什麼樣的說法,什麼樣的語言,能使人心情開朗、身體健康,這很重要。要有正確的健康觀念。

從小不要老對孩子講這一類話,這樣如何是要得這種病的,那樣如何是要得那種病的,如此等等。讓孩子覺得到處都是要生病的,這種暗示不好。

健康的觀念

首先要使孩子相信自己身體好。

最沒悟性的人就是每天對別人說,我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本來就一點點不舒服,老說就成了永遠都去不掉的大不舒服。我特別愛說自己身體好。我本來就身體好,越說就越好。

給孩子健康的暗示,首先讓他相信自己身體是健康的,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健康。同時,要把那些有利於健康的正麵結論、規律,用特別簡單的話告訴孩子。

如果你認為早起早睡身體好,那麼這一句說就叫做一個暗示。如果你認為吃飯不挑食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你就說吃飯不挑食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就這樣告訴他。如果你認為細嚼慢咽對身體有好處,你就用簡單的話告訴他。

一定要使我們告訴他的道理特別簡單、單純,尤其不要使孩子繁瑣,不要使孩子增加很多莫名其妙的生活框框。

比如他的胃有點不舒服,你告訴他,要高高興興地自己在肚子上揉一揉,一會兒就好了。這一個小小的教授,就使孩子終生受益。很多痙攣性的胃疼、疼痛,緊張性造成的疼痛,小孩兒用這種方法能好,大人用這種方法也能好。一定要善於經常找到這種正確的健康觀念的暗示。

你告訴孩子,隻要你高高興興,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別小看這一句話,在他發愁的時候,難受的時候,你給了他這句話,以後遇到這種情況又給他這句話,使他終生在心理上、生理上得到一個健康的暗示。如果孩子有點愁眉苦臉,情緒緊張,有點身體不好,你大驚小怪,弄得孩子特恐怖,這種不良暗示將伴隨他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