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學問

在講到愛的時候,可能大家認為自己都很了解這個詞,這個字,在小學生大概一二年級就會學到,但是對這個字的真正含義,我想有的人可能終生都不理解。

我們今天來共同探索這個字裏所包含的巨大內容。如果能夠把這個搞清楚了,就能夠對社會、對人、對自己、對孩子,都有了一個更真實、更深刻的了解,也能更好地當好家長和指導自己的人生。

愛是有巨大能量和神奇力量的範疇

對自己民族的愛常常可以拯救一個危難的民族。家長之愛,醫生之愛,經常可以拯救一個人的危難的生命。男女之間的愛情,古往今來的許多愛情故事經常創造一些驚人的奇跡。從對藝術的剖析來說,愛是藝術家實現很多創造的一個動力源泉。

分析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愛都可能轉化為巨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行為。

愛自然,愛環境,就可以產生保護生態環境的社會運動和社會行為;愛動物、愛鳥類,就會產生愛鳥類、愛動物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力量。愛兒童就產生了兒童節,愛教師就產生了教師節。總之,愛在社會中可以轉化為很多重大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力量。

在通常的生活中,愛心可以使我們團結很多人,愛可以使很多事業在逆境中轉危為安。

那麼天下的愛很多了:父愛、母愛、兄弟姐妹之愛、戀人之愛、民族之愛、祖國之愛、階級之愛、集體之愛、科學之愛、宗教之愛、藝術之愛、自然之愛、性愛之愛、生命之愛。總之,這些愛都有巨大的力量,都能產生奇跡。

在這眾多的愛之中,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愛。這個愛是使人類得以繁衍,得以不斷地傳遞自己的文化遺產,使人類向文明的道路上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力量。

所以,大家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概念,愛是一種特別巨大的力量。當我們對孩子實施教育的時候,要特別善於運用這種力量。這種力量用好了,產生奇跡。用得不好,還會有其它的情況發生。

愛,並不都產生相同的作用

愛的奧秘的第二點是,愛,並不都產生相同的作用,並不都產生一種作用;甚至可以說,並不都產生好作用,良性作用,正麵作用。

一個人也可能很愛一隻鳥,他覺得很愛。然後,把這隻鳥關在籠子裏,讓這隻鳥飽食終日,把鳥喂得很肥。結果鳥慵慵怠怠,早衰早亡在籠子裏。鳥死了,他還很悲痛。

那麼,這種愛是否對鳥本身是有益的?值得思索。

同樣,我們對孩子有很多很多愛。為什麼大家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當我們的愛變為溺愛、變為寵愛的時候,對孩子產生了這種或那種非常不利的甚至可以說是惡劣的影響。

不都是愛嗎?為什麼愛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所以,在研究到愛的時候,我們要形成的第二個大家都認同的觀念就是說,愛並不都產生正麵作用,並不都產生相同作用,並不都產生良性作用。這個概念一定要深入人心,從現在開始思想上就要有所警醒。

因為,完全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成功、健康、自在、創造人生的,最初源於父母的愛;而造成孩子不成功、不健康、不自在、失敗人生的,也可能最初源於父母的愛。這是一個非常嚴重、重大的問題。

對愛要做分析

愛的奧秘的第三點,就是我們對愛要做分析。

從來沒有人講對愛要做分析,但是我們提出要對愛做分析。而且,今天我們主要講父母對子女之愛,也就是說父愛、母愛,要對它進行分析。

這個問題比較深刻、比較嚴肅、比較重要、比較智慧。懂得了這點分析,就有可能刷新我們對自己、對孩子、對家庭教育、對整個社會、家庭生活的洞察力,在很多方麵成為一個家庭教育專家。

但是大家一定要放下我們過去習慣的、籠統的所謂父愛、母愛的觀念,籠統地對父愛、母愛一律采取謳歌、肯定的觀念。

我認為,父母對子女之愛目前在中國,它是由方方麵麵的內容、原因構成。因為不同人而具有不同的方麵,或者不同的幾方麵組合而成。

大家可以根據這種分析審視一下自己對自己的愛屬於哪一種,屬於哪幾種。一共十二種:

第一種,之所以愛子女,是因為把子女當做自己生命的延續,這是發自生命深處的一種愛。

這種愛從它的低級形式來講,一切動物都具有。一切動物都知道愛自己的子女,哺乳它們,養育它們,這是生命的天性。人類的這種愛更大程度上還不是動物性、自然性,而是帶有社會性和文化的意義。在對待自己生命的延續中,有各種各樣人類特有的文化色彩的愛體現其中。這種愛,常常顯得很透徹、很聖潔、很貫穿始終,不講究任何條件。

第二種,對子女的愛,原因和內容是孩子的父母兩人都把孩子當做夫妻愛情的一個果實、一個紐帶、一個象征。對子女的愛是夫妻之間感情、愛情的一個象征和一個延伸。

每一對父母在最初懷孕的時候,有這個愛的成分。隻不過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對這一點模糊了、淡忘了。其實,這也是對子女愛的原因和內容之一。

第三種,特別是在中國比較明顯地存在,把子女當作傳宗接代的實體與象征。

對這個概念我不置褒貶,它是個中性的概念。就人類的文化觀念而言,血緣的傳接、財產的傳接、事業的傳接,都體現在這一個方麵。

農村人可能想,我姓張,我張家要後繼有人,這叫傳宗接代的概念。城市人這種概念似乎不那麼嚴重,但同樣普遍存在。至於講到財產的傳遞,那麼在現代社會中好象顯得不那麼重要,如果個人財產觀念比較重的話,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至於事業的傳接,大家都可以看到,有些終生搞醫學的人,希望子女能夠接著從醫。有些終生從事某一項專業的人,藝術、繪畫、書法,也希望子女能夠傳接。

這都屬於把子女當作血緣、財產、事業等方方麵麵傳宗接代的一個實體與象征。由此也會產生一份對子女特殊的愛心。

第四種,是因為把子女當做自己一個特殊的勞動,這個勞動就是以哺育、養育、教育為內容的勞動的成果。愛子女,就跟愛自己勞動的一個成果一樣,像作家愛自己的一部作品一樣。

這些愛並沒有什麼不好,就看是什麼程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因為孩子是你勞動支出的一個很重要的作品啊,你教育他,你培育他,你付出了心血,付出了勞動,付出的越多,感情越深。

如果你從小對孩子付出很少,這種愛就少。你對孩子付出的勞動越多,這個愛心越重。在這點上,就和人熱愛自己的一切勞動成果一樣,因為孩子是自己一種特殊的勞動,就是培育、養育、教育這種勞動的一個成果。

很多家長還會因為自己把孩子培育得很好,比如健康、長得美麗、聰明、學習好而感到驕傲。而驕傲的同時,對孩子有更多的愛,那也是和人類熱愛自己任何一個勞動成果在本質上相同。

第五種,對子女愛的原因和內容是因為孩子給你帶來了歡樂。

為什麼很多人愛孩子,除了其它種種原因以外,有一個原因,孩子給你帶來了歡樂。一見到孩子覺得快樂,這是你愛孩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一見孩子你就苦惱,你就怨氣衝天,那麼這一份愛就消失了。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愛在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也比較普遍地存在。

第六種,對子女愛的原因和內容是因為孩子給自己帶來了人格完整的驕傲與滿足。

我曾經見過這樣的女性,她在要不要孩子問題上其實是很矛盾的。一方麵,作為一個現代的女性,要孩子有負擔;但是另一方麵,她說,我能夠生孩子、養孩子,表明我有這個能力,表明我人格的一種完整。

在這個社會中,沒有孩子或者是沒有生育孩子能力的,或者是沒有養育孩子能力的人,他們往往有些自卑情結。反過來呢?我能夠生孩子,又能夠養育孩子,就使自己在人格上獲得一種完整的驕傲與滿足,這也會成為家長愛孩子的原因和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