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消除思想中那些消極有害的內容,一個方法就是要克服那種認為自己並不怎麼樣的念頭。對自己的懷疑、沒有信心、缺乏安全感,將難以讓你形成積極健康的思想,從而,你將無法像正常人那樣享受各種快樂的體驗。
許多人經常願意將自己拿來和別人對比。我們所接受的社會的訓練,就是要我們去投人各種競爭,要做精英中的精英,做所有人中最出色的一位。這樣一種標準容易讓人對自己懷疑失望,產生無能感。於是,我們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時候,我們的內心自然而然就被各種消極思想占據了。
一旦我們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人都是獨特、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劣短長,完全沒有必要將自己和別人做無謂的比較。這時,我們會接受、尊重並喜愛那個真實的自我了。
你完全配得上那些最高的酬報,你的生活應該充滿歡樂和成功。你並不比別人好,也不比別人差,你就是你自己。現在就開始行動吧,你需要的,就是一種健康積極的思想態度。
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很大程度取決於他注意生活中的哪些方麵。如果他所注意的,是那些消極負麵的東西,他自然就沒有時間再去注意那些積極的地方。然而,隻有積極健康的思想,才可能真正使你取得成功。
積極的思想帶來積極的感覺,而積極的感覺又會為你帶來更多的積極思想。享受生活中的一切吧,你一定能做到,因為我有。
積極樂觀,這不僅是思想,而且要轉化為行動。一旦你的行動給你帶來無窮的歡樂,你將再也不會回到那些陰暗消極的思想中了。
所以,在擁有了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之後,還需要生活方式的改變,這包括職業、居住地、人際交往等等。如果對工作、對所住的地方不滿意,或者,你的同伴並不能按你所期望的方式對待你,他們無法認識你的價值,那麼,拋開它們,去尋找屬於你的一切吧。
看一看生活中那些消極有害的思想,它的來源究竟在何方;如果能擺脫就擺脫它,如果不能,那就在內心擺脫它,不要讓自己的情感受製於它。
你應該努力設法為自己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一種有利於你的思想更加健康、積極的環境,同時,盡力克服那些不利的環境因素,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去幫助別人,去做其他積極有益的事情。去給予,而不是獲取,哪怕所給的隻是一點點的時間,但隻要堅持;去微笑著麵對人們,去傳播所有健康有益的思想,去把你的手伸給別人,對他們喊一聲加油。所有這一切,都會給你一種美好的感覺。
幸福的要訣就在於,帶著熱忱、帶著喜悅投人你的行動當中;每天有意識地培養一種健康的心態,爭取讓每一天都活得精彩;帶著同情心和愛心到你的事業中,你將得到同樣的回報;已經擁有的一切,自己要心存感激,同時,要相信你最終能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在沒有得到之前,可以在自己的意識裏預先體驗一遍,體驗得到的那種快樂。這種種方法,都是獲得幸福的要訣。
多給他人幫助,你自己得到的幫助也會越多,永遠不要擔心我們的慷慨沒有回報。而且,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居住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別人,別人也同樣需要我們。要尊重別人,要愛,而且是無條件的愛。
不過,一方麵你要和別人保持親密的聯係,另一方麵,自己的問題,我們應該留給自己解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並不願意整天聽別人啼叨他們自己的事。所以,除非別人主動向你問起,否則,這類的問題還是留給自己為好。太多的抱怨隻會讓別人也受到傳染。
有健康思想的人從不抱怨的。除非你的抱怨適得其所,剛好對象是能夠幫助你解決問題的人,否則,那隻是在消耗你寶貴的精力。
有健康思想的人,他既能讓自己快樂,也會讓別人快樂。他們還喜歡革新,喜歡創造,無論在藝術領域、在商場上、在金融業中,還是在他們私人的交往圈子裏,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創造力在發揮作用,它帶來的是歡樂和無窮無盡的樂趣。
有健康思想的人,在他們周圍,你還可以發現很多和他們同類的人。他們互相碰撞,互相激發,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和思想消極的人在一起,隻會讓你的情緒也低落,妨礙你的工作,浪費你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多和那些能給我們幫助、能鼓勵我們上進的人呆在一起,多和那些能分享我們的歡樂的人交往,這時候,我們的歡樂是增加而不是減少了。
有健康思想的人,他們並不要求別人為他改變什麼,他可以接受別人原原本本的樣子,同樣,他也能接受生活所發生的各種事實,這樣一種從容的心態也為他們帶來了靈魂的寧靜、和平。相反,拒絕承認現實,拒絕接受這一切,隻會讓我們變得焦慮、傲慢、痛苦、難堪。
有健康思想的人,能夠按照事情的本來麵目接受它們,這種接受,就意味著放棄某種控製的欲念。那些無法接受別人的真實麵目、無法接受事件的真實麵目的人,永遠不會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這裏的接受,是指我們要意識到、要理解這一切,而不是去評判它。如果人們意識到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現實狀況,他們會克製自己的衝動,避免對它做出評判、乃至那些改造現實的衝動。接受這一切,意味著承認他人同樣有權利選擇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有健康思想的人,他們懂得寬恕的藝術。他們絕無抱怨,也沒有憎恨。在他們看來,寬恕是無條件的;寬恕,就意味著拒絕以一種憤怒、怨恨的態度對待他人。寬恕可以給我們帶來真正的自由,因為它可以使我們的一切消極思想和情感都化解於無形。
有健康思想的人,能夠欣賞生活所饋贈的一切,甚至那些不能讓他們如意的部分。因為他們會從這些不如意中學習。一旦你學會心存感激地生活,那麼,你的世界就再不會有那些消極思想藏身的餘地了。
通過前一章,我們已經知道熱情蘊藏著怎樣的力量,現在,我們要了解的是,如何使這種熱情用於有積極目的的事業上。缺乏足夠的自我支配的能力,你的生命將會混亂不堪,你即使有了不起的才華,卻不能把它用到建設性的目的上。它的後果將十分危險。
再有,缺乏足夠自我支配的能力,會使我們的生活都被那種破壞性的激情占據,包括恐懼、憎恨、妒忌,等等。隻有能夠支配自己情感的人,才能支配自己的命運。
隻有學會自我支配,我們才能變得更堅決、更果斷,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決定並不是在別人的影響下做出的,更沒有受到那些自己情緒很消極的人們的不良影響。
有了自我支配的能力,那麼,你就可以通過運用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行動能力的人。這時候,你不會有憎恨報複的心理,你也可以避免在自己的經濟收人、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任何破壞性的行為,從而真正支配自己的一切。一個能夠自我支配的人,他還會懂得寬恕,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自我支配就意昧著要控製自己的思想意識。一個能夠主宰自己思想意識的人,他所展現的,正是一種自我支配的能力,因為他是由自己,而不是由外界的什麼力量來決定自己的想法。事實上,在那些對我們生死攸關。涉及我們終身命運的思想上,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擁有絕對的支配力量。
對自己思想的支配,進而自我的支配對於發掘我們的潛能意義極為重要。專注於自己的成功,盡力擯除那些消極負麵的思想,而且,自我支配還可以使你有足夠的判斷力,可以不必受製於外界的評價、建議。
一個能夠自我支配的人,他會有足夠的時間反省自己,客觀地評價發生的一切,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一種對外界刺激消極被動的反應物;這時候,它會幫助你鎮靜。從容,而不是慌亂,不能克製自己的情緒。
隻有自我支配的人,他才可能獲得成功。
5.真正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愉悅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我自己而不是別人,我要利用好我的生命,要最大限度地把它安排好。我要讓每天的生活裏,成功多於失敗,歡樂多於悲哀,愛多於恨,快樂多於失望,歡笑多於悲傷。這一切的決定權在我。我的生活朝氣蓬勃,豐富多彩,滿懷自信。
如果我們懂得如何調整自己,更好地接受外界的環境條件,幸福的大門就向我們敞開了。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我們能夠掌握。支配外部條件,不過在多數時候這是難以實現的,因為無論誰也無法完全支配他所處的環境,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如何利用環境,以便實現我們的目的,而不是受環境的支配。
也有一些人,他們在環境中可以呼風喚雨,很有能量,然而他們仍然沒有覺得幸福。雖然他們有洋房名車,也有顯赫的教育背景,但這些無法使他們快樂。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認為,如果他們的收人更高,外表更靚,或者有其他一些外在的優勢,那麼幸福自然而然就會降臨。
然而,事實是,財富、權力、名譽這些東西,實際上並不是幸福的安全保證書,充其量它們隻能做生活的點綴,可以為我們幸福而有意義的生活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和這些外在的評價相比,占首位的還是我們對自己的感覺。
我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最終回報我們的,不是單純的享樂,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愉悅。一切享樂都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美食之娛、性愛之歡,都能使我們暫時感到快樂;而內心的愉悅,卻和這種享樂有根本的不同。完成一個研究項目、做完一筆交易、和孩子們共享天倫之樂、籃球比賽擊敗對手,種種這一切,都是會讓我們感到愉悅的事情,它帶給我們一種成就感。參與這些活動,可以使我們獲得改變和進步。
當我們所得到的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更多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到愉悅。如果我們要最終實現對自己生活的控製,那麼,我們應該想辦法,盡可能在日常活動中也能讓自己感到愉悅。
前麵談到,高峰經曆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夠專注地投入到一項活動中,能否產生愉悅的感覺,也要取決於相同的條件。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更容易體驗到愉悅感,至於是體力活動還是智力活動,這並沒有關係。比如,對我來說,讀書就能給我帶來愉悅,而且我知道還有很多人也是這樣。事實上,比較看重結果、需要注意力集中的活動,最容易讓人們產生愉悅的感覺。
那麼,產生愉悅的感覺有什麼訣竅嗎?方法就是,應該在生活中多麵對一些挑戰。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具有挑戰性,計算機遊戲。體育運動、園藝,甚至洗車,也都可以帶來挑戰。如果你的很多才華都可以在某項活動中表現出來,這時候,你往往會非常投人,幾乎忘記了身外的事情。職業籃球運動員。國際象棋選手,還有演說家,他們往往是對外部環境毫無覺察,整個投人到他們在進行的活動中的。這種能力不單是他們具有,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隻是需要讓它得到滋養。讓它生長而已。
切克金米哈裏博士就把這種體驗稱為“流動感”,他解釋道,“‘流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流動的狀態,而不是為了什麼頂峰或者烏托邦。它不是什麼向上的運動,隻是在持續不斷地流動。表麵看來它給人絲毫不必用力的印象,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它對體能或者是精神的要求很高,稍一走神就可能前功盡棄。一顆處於流動狀態中的心靈,既不會焦慮,也沒有恐懼;生活中的一切不愉快,一時間都在這裏沒有自己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