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調整——邁向成功的起點(2 / 3)

(2)保持飽滿的情緒。

的確。高考是一件很苦很累的差事。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練習;永遠也沒有盡頭的摸底考試……要高考的學生就如同背上重軛的牛終日汗流泱背地幹著,但苦歸苦,累歸累,高昂的頭不能低下。飽滿的情緒可以鼓舞一個學生克服疲勞去爭取好的未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到學生身上也一樣。漫長的高考複習過程有點像一個戰役,稍許的鬆懈都有可能導致最後的失敗。隻有永遠保持一種飽滿的情緒,永遠不懈地為了目標而奮鬥,才能達到目標。上一個理想的大學,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為了理想而奮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保持飽滿的情緒,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是信心。

(3)不要怨天尤人。

如果遇上了不如意,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全盤否定自己。許多看似偶然的失誤其實包含了必然的因素,這種失誤不要放過,而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對策,避免再犯。而對於一些確實無法避免的,不要過分自責,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因一點小事而否定了自己,這樣做不是全麵的看問題,隻能陷人一個惡性循環,最後導致了做什麼都害怕,都擔心。沒有自信,沒有勇氣去克服困難,根本不可能順利地通過高考這一關。

(4)消除浮躁情緒。

越是臨近考試,越是容易浮躁,這表現為:不想學習,但又無事可做,拿起書來一個字也看不進去。這時;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覺得複習得太多了而不想再學還是僅僅是一種抵觸反抗的情緒。對於前一種,應該肯定的是前一段的成果,但也要明白,許多錯漏之處就是發生在人們最易忽視的地方。自我感覺的良好並不意味著真正的掌握,這時應該靜下心來將知識內容重新複習一下,或是先於些別的緩解一下焦慮再開始。對於後者,應該明白高考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前途,而自己的未來隻能靠自己去掌握,況且高考還是一個相對公平合理的競爭,隻要付出就會有回報。有時這種浮躁、煩悶源於過多的功課壓力,這是一個警告:需要調整了!應當重新規劃一下,保持合理的學習、休息時間,既不至於荒廢了學業,又能保持長久的興奮。

其實,迎接高考最主要的是保持平靜的心情。緊張的時候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來削減焦慮;浮躁的時候應該靜下心來思考,灰心的時候多想象一下成功後的喜悅,都是我用過的方法。

保送人清華大學電子係、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97屆)陳華指出,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也就是平靜的心態,也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讓得失利害幹擾了你的思維,這樣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

高考同學科競賽一樣,關鍵就是最後一戰。是成功,是失敗,也就在此一試了。高中時期可以說是一開始就是為了高考,而且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高考是通向大學的唯一途徑,因此高考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對於高考,有人勇敢地麵對它,有人害怕甚至想逃避它,而事實上證明害怕高考的往往就不能發揮他應有的水平。我經過大大小小的學科競賽十餘次,切身體會到了保持一顆平常心的重要性。

我高中時期參加了兩種競賽:信息學競賽和物理競賽。我先參加的是信息學競賽。在市級的比賽中,我由於包袱不大,考得都挺好,可到了省賽前夕,我心中就開始敲鼓了,心裏總是在想自己能不能進入省隊而參加全國比賽。就是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使我根本沒心情訓練,尤其是考前兩天幾乎失眠。這樣在考試時頭都是暈暈沉沉的,其結果可想而知,隻得了個省二等獎,與我的目標相差了十萬八千裏。之後我做了總結,發現我的失敗在於沒能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在以後的物理競賽中,我努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果真一次比一次好,最後在全國比賽中拿了全國一等獎及總成績最佳獎。

我是幸運的,有了信息學競賽的前車之鑒,才有了物理競賽的成功。但我不希望我在信息學競賽中的失敗發生在參加高考的學子身上。因為高考僅有一次,失敗了就沒有了機會。因此,我得讓大家知道,一顆平常心才是高考致勝的法寶,才是成功的關鍵。

那怎樣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呢?

首先,我認為不要把考試本身看得過重。考試本身就是檢驗我們學習的效果的一種手段,想開了也就沒什麼。隻有不把考試看得太重,才不會產生膽怯的心理。毛主席曾說過的“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也就是這道理。

其次,不要過多考慮考試的結果,如果老是考慮考好了怎樣,沒考好又怎樣,就往往容易分散精力,不能好好地學習和休息,影響考試時水平的發揮。

再有,要搞好複習,把所學知識掌握透徹,運用熟練。信心也是建立在實力之上的。所謂“藝高人膽大”,有實力作保證,自然容易保持平靜的心態了。

最後,要注意不僅在賽前,而且在平時也要努力保持平靜的心態,在激動的時候勸自己冷靜下來,在心煩的時候想辦法散散心,一直保持靜如止水的狀態,就更容易在考前保持平靜。

3.樂觀自信

生活往往使我們的預期成為現實。如果我們凡事都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態度,認定別人對我們不懷好意,總是在輕視我們、傷害我們、欺騙我們,那麼,這一切最後就有可能成為現實。相反,如果你把自己心底所有這些負麵的情緒都拋開,而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投人生活,相信自己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那麼,最終你也會成功。人的思想。情感是可以自己支配、自己負責的,選擇了一種想法,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命運。

樂觀的人,隨時隨地在渴望著成功的來臨。他們尋找一切機會,而且總是希望最好的結果。他們精力旺盛,做事一絲不苟,異常專注;恐懼、焦慮,這種種情緒與他們是無緣的。

大多數人都喜歡和樂觀的人相處,喜歡讓他們快樂的天性感染自己,喜歡他們的熱情。他們不僅自己成功,也幫助他們親近的人實現成功。

樂觀的人,常常是麵帶微笑、態度溫和的,他們總是從周圍去發現積極有益的東西,總是對他人表現出嘉許的態度。物以類聚,在樂觀主義者的周圍,我們常常能發現其他的樂觀主義者,每天懷著期待在生活著。

在樂觀者的眼裏,挫折意味著機會,他們還會把這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向他們的周圍傳播開。他們眼中的自己,也是很積極的形象;在他們的一切思想和想象裏,都為自己描繪了一幅美好的圖景,生活幸福,事業有成。他們總是預想自己的願望都會實現,他們也知道,想象是生活的最好動力,於是總是樂於用最高的目標來激勵自己。

樂觀者對於未來常常會有一個計劃,總是能夠知道自己在往哪個方向去。他們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身處逆境,隻會激發他們的鬥誌,使他們更堅強。他們歡迎挑戰,從不退縮,反而借此來磨煉自己;同時,他們注意知識的學習。

樂觀者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還在於,他們極少處在一種混亂、沮喪的狀態中,他們的生活絕不單調乏味,也不缺少同情心。他們不是漫無目的地徘徊在人生的旅程上,相反,他們有自己的目標,知道哪個目標重要,哪個不重要,而且還製定自己的實施方案。在他們達到最終的成功之前,他們先在自己的心裏已經把成功預演了一遍,以後,當成功在他們生活中發生的時候,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清醒冷峻的樂觀主義者,”作家阿蘭·洛依·麥克金尼斯說過,“他們意識到他們生活的世界並不完美,友愛可能遭受冷落,無辜的人會受到傷害。”按照他的說法,這一類樂觀主義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有一些自身的特征,這表現為:

第一,他們處變不驚,充分預計到困難的存在,隨時願意去解決各種難題和挑戰。

第二,解決問題的願望。事實上,如果他們不能找到一個完美、沒有缺陷的答案,也願意接受權宜之計。他們從不害怕新事物。

第三,把握未來。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不願做聽大由命的人。他們熱情洋溢,認為凡是自己希望的事情,他們都能夠做到。第四,能夠擺脫自己的陰暗思想。他們不會遭遇了一件不幸,立刻就把它上升到一種普遍的意義。險惡,他們也從容不迫,總能找到讓自己高興的東西,有時甚至隻是一杯咖啡也能玩味半天。

第六,先幻想自己的成功。悲觀者總是把視線集中到不幸之上,而他們腦海裏想到的都是一些快樂的事情。他們關注現實,但從不放棄希望。

第七,接受非人力所及的一切。他們知道生活並不可能總是按我們預想的展開,相反,它有自身的規則,按照自身的軌道運行。人與人的不同隻在於他們處理方式的差別。

第八,總是微笑著麵對生活。他們每天都會有一個好的開始,鍛煉或者思考;他們常常開懷大笑;無論環境怎麼險惡,他們總是不忘在某些特殊的場合慶祝一番;通常他們都喜愛音樂。

第九,相信自己可以永無止境地追求進步。隨著年歲增長,他們所關注的並不是自己身體機能的衰退,而是自己越來越豐富的經曆,他們把這看成一筆財富。而且,他們仍然學習各種新的技能。

第十,他們是常為新的。他們會經常往自己的交際圈子裏注入活力,在自己的生活中推進一種愛的關係。他們注意自己精神的發展。

第十一,會生氣,但從不懷恨。他們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有害的關係非常留意,注意克服;他們接受人的天性,能夠容忍自身和他人身上的缺點、錯誤。

第十二,願意和同伴分享喜悅。對於那些不停在抱怨生活的人,他們非常友善地傾聽,但並不受他們影響。他們也會表達自己一些不好的情緒,但從不被自己的這種心情所累,很容易就轉換到其他話題上。

4.支配自己的思想意識

思想意識是推動你成功的最強大武器。但是,有很多人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從沒想過要去主動支配自己的思想意識,於是,他們的思想裏,充滿了各種消極有害的觀念。事實上,像憤怒、仇恨、恐懼、憂慮、自責這一類的情緒,是可能讓你任何成功的機會都化為泡影的。

一個人如果希望過一種幸福快樂的日子,就不應該讓這些消極有害的情緒占據我們的生活。人的心智、身體和情感,都深深受到了他思想意識的影響;你改變自己的思想意識,就是在改變自己的將來。

像幸福、歡樂、友愛、成功這樣積極正麵的思想意識,對人的生活也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像憤怒、焦慮、妒忌、怨恨,這種種消極的情緒隻會妨礙你取得成功。

如何才能把消極有害的思想模式轉化為積極健康的思想模式?這正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消極思想所產生的危害實在舉不勝舉,它損害我們的身體,削弱了我們的抵抗力;反過來,它又會毒害我們的心靈,剝奪我們理性思考、冷靜決斷的能力。如果一種消極思想一直在你身上存在,它最後就會毀滅你。除非你用前麵提到的種種積極的思想意識來取代它,那時你才會逐漸痊愈。

思想是現實的酵母。現在,你問一問自己,是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積極的思想,抑或是希望自己永遠留在消極有害的思想情緒中呢?

人之所以會產生各種消極思想,一個原因是過於自卑,如果覺得自己根本不配得到幸福成功,這時候,占據他內心的,毫無疑問會是各種消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