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的引入,技術的創新,產量的成倍增長,給福特汽車公司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財富,亨利·福特也成了大富翁。而且,他的財富積累僅僅在幾年之間就完成了。我們知道,像卡耐基和洛克菲勒這些人,他們的財富是通過漫長的幾十年積累才形成的,現在,大量的財富卻如流水般一刻不停地流向亨利·福特的腰包。而僅僅在幾年前,他還隻是底特律的一個機械師,為了設計他的汽車而負債累累。後來,他因為生產了汽車這樣一種產品,就把那些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了身後。這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實業是多麼重要,隻有生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的產品,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也才能獲得財富。
福特汽車公司和亨利·福特本人的財富是驚人的,但是他的工人們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有沒有從中獲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亨利·福特以及他身邊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都因為汽車的熱銷而發財致富,過上了優裕的生活,而福特工廠的工人們勞動強度不斷加大,收入卻日益減少,生活依然貧苦。最先發現這個問題的是一直跟隨亨利的貌似冷酷無情的庫茲恩斯。
1913年聖誕節的前幾天,庫茲恩斯參加完一個社交活動,很晚才回家。當天晚上,他在自家溫暖的房間裏向窗外的街道望去,幾個剛下夜班的工人走出工廠,他們衣衫單薄,在冷風中瑟瑟發抖,庫茲恩斯看到了,心靈不禁受到極大的震動。
對於福特汽車公司工人的狀況,庫茲恩斯是很清楚的。由於新的生產方法的實施,福特汽車公司工人的勞動強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人們成了勞動機器,他們在流水線上一刻不停地重複著單一的動作,甚至每隔4個小時才被允許休息片刻,他們的神經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勞動強度與工資水平卻不成正比。
高強度、高付出沒有相應的回報,工人對企業的忠誠度也逐漸降低了。有個事實也許值得福特公司的管理者們注意,那就是在星期日的報紙上,求職廣告和招工廣告都是整版整版的。在福特汽車公司,工人對公司也不像以前那樣忠誠和自豪了。1913年夏天,福特汽車公司恢複了最原始的計時工資製,工人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工資水平反不如在實行流水線之前。於是,大批工人離開福特汽車公司,轉而去其他工廠,勞動強度相對較低,但收入和在福特公司並沒有明顯的減少。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每雇傭100名工人,就必須招聘963人,因為實行生產線流水作業,每離開一個熟練工人,就必須有一個人立即頂上去,沒有工人的穩定,生產就會受到影響,損失也不言自明。
與此同時,世界工人聯合會的組織者在福特汽車公司的工人中進行宣傳鼓動,試圖減輕他們的勞動強度和貧困狀況,但因為多數工人都是膽小怕事的東歐移民,不敢起來為自己爭取權益。工人們普遍存在著不安的心理。
這時候,福特汽車公司的第二當家人庫茲恩斯意識到,他和公司的其他董事們享受巨大的紅利的同時,卻沒有注意工人們的勞動強度、他們的實際付出與所得的比較、他們的生活狀況,他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對公司的長遠發展也不利。
於是,庫茲恩斯直截了當地向亨利提出了令人震驚的設想:必須給工人增加工資,提高他們的日工資水平,而且是每天5美元。
亨利最初是反對的,他認為最多是3美元。
從1913年12月到1914年1月初,福特汽車公司的最高經理人員開過幾次會,討論工人薪資問題,庫茲恩斯力主為工人大幅加薪,並且不折不扣地堅持日薪5美元。在庫茲恩斯看來,日薪5美元是一個準繩,能夠衡量一個公司是否進步,是否達到了人性化和現代化。另一方麵,實行日薪5美元也會使福特公司在和其他同行的競爭中居於有利地位。
亨利·福特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而且他更善於把這件事當成一種宣傳,他認為這將是汽車工業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變革,是一家汽車公司為自己所能做的最好的宣傳。幾年來,亨利·福特已經養成一種習慣,時刻都不會忘記抓住任何機會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