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已經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功,底特律這個舞台對他而言實在是太小了,他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美國。1914年1月中旬,也就是在福特公司宣布5美元日薪的幾天之後,亨利·福特和詹姆斯·庫茲恩斯來到了紐約,住進了豪華的貝爾蒙特大酒店,準備處理一些公司的宣傳活動。無孔不入的新聞記者立刻發現了他們的行蹤。就在酒店的大廳裏,亨利等人被記者圍得水泄不通,在他們眼裏,亨利·福特已經不僅是著名的汽車製造商,而且是美國社會第一流的知名人士。憑著對公共關係敏銳的直覺,亨利知道這將是一個在全國公眾麵前展示自己風采的大好機會,他也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與其炫耀自己的高深莫測,不如坦率和單純,這樣更能為自己加分。對於記者們的好奇心,他沒有絲毫的冷落。他還不失時機地以他獨一無二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想主義的價值觀。記者們對他的配合非常滿意,大報小報都對他進行了熱烈的宣傳。
在幾個月的時間裏,亨利·福特成為全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成功地把自己和自己所處的時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了。不管在何時何處,他都受到美國大眾、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時間一長,他有點不知所措,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有一天,他走進高地園的辦公室,對秘書說:“你知道,我覺得我應該戴上假胡子,似乎人人都能認出我。”一波又一波的人群總是懷著好奇心聚集到他在愛迪生大街的住所前,以至於他離開家門去工廠,或者從工廠回到家裏都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他決定逃離,於是,把家搬到魯日河畔更為幽靜的一處住所——“光明港”。
不過,亨利並不想把自己真正的與公眾的視線隔離開來,他已經漸漸愛上了被關注的感覺,更何況,他天生就喜歡那種被人注目的感覺,這不論對他本人還是對公司發展都是有好處的。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商人的本性所致,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他的產品就不會贏得更多的消費者,這和今天的企業拚命地做廣告是同樣的道理。更何況,那些報紙雜誌每天都在為他做廣告,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足以將亨利·福特本人和公司的知名度極大地提升,這是亨利想要的,而且是免費的。特別是慈善資本家的形象著實使他受用。
盡管一些管理理論的研究者對他的行為還有些疑問,但在廣大的工人和群眾眼裏,亨利是個善良、開明的企業家,與那些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有很大不同,他不僅給自己工廠的工人更高的工資,而且經常幫助一些流浪者或者沒有職業的人,讓他們在高地園工廠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大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他甚至雇傭罪犯,給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讓他們重塑人格。他願意給年輕姑娘們安排一份工作,讓她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一份收入,從而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與此相反,他討厭不勞而獲。對於一些老年貧困者,他似乎缺少一份愛心,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就有一份積蓄,以便將來年老失去工作能力時生活有保障。如果沒有這份保障,說明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不勞而獲是他最不能接受的。
在5美元日薪實施後不久,底特律的通貨膨脹急劇上升,工人所獲得的實際收入在高通脹率麵前大大減低了。作為已經擁有巨額財富的亨利·福特開始設法解決這一問題。
從1919年起,亨利·福特開始了一項具有實驗性質的社會改革計劃——建立消費合作社,這是一個純粹的福利組織。消費合作社向工廠的工人低價銷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剛開始時,隻是銷售一些雜貨和日用品,到後來,糧食、衣服、鞋帽、燃料等日常用品幾乎都包括。那麼這些商品又是從哪裏來的呢?低價售出和高價買進之間是不是有一個差額呢?這一點,亨利早已考慮到,他用一部分收入經營福特公司的農場,這樣,農場可以出產優質的小麥,再加工成麵粉;公司農場中的優質奶牛可以提供優質的牛奶,工人們的食品安全有了足夠的保障;為了解決能源問題,亨利還收購了一些煤礦,開采出來的煤炭除了供應公司的生產,還能為工人提供生活所需的燃料。消費合作社提供給工人家庭的所有產品都比市價低25%左右。
對於公共醫療問題,亨利·福特也很重視。1914年,他出資建設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醫院。福特醫院建成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亨利把醫院借給政府無償使用,直到1918年才收回。福特工廠的工人在生病的時候都到自己的工廠醫院,在這裏得到最好的治療、最好的照顧。對於工人來說,這是亨利·福特給予他們的另一項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