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由反戰到發戰爭財(1 / 2)

亨利·福特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不斷地指責華爾街的資本家和武器生產商不顧士兵死活,不擇手段地妄圖在戰爭中大發橫財。但是,隨著美國政府參戰的熱情越來越強烈,他的反戰情緒也冷卻下來了。畢竟他先是一個商人,首要任務是生產和賺取利潤。

1916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伍德羅·威爾遜謀求連任,共和黨則尋找一位合適的總統候選人。不知道是不是亨利·福特有意為之,作為一名公眾人物,他竟然獲得部分選票,而且支持者還不少。高地園工廠收到的一封信上這樣說道:“我隻是一個農民,但我有三個最大的願望:投福特一票,買福特汽車,眼看福特得到有史以來最多的票數而成為美國總統。”很顯然,亨利·福特在普通民眾中更受歡迎。

但是經過和平遠征的挫折,這時的亨利表現得很低調,福特辦公室的助手們起草了一封公開信,向公眾告知亨利·福特本人對公職沒有興趣,而且他正積極支持伍德羅·威爾遜參加競選。這年的6月,民主黨重新推選威爾遜為總統候選人,競選口號是:“他讓我們遠離戰爭。”從此以後,亨利·福特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開始向威爾遜靠攏了,盡管過去他對威爾遜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但現在他卻利用自己的影響不遺餘力地為威爾遜拉選票。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轉變,主要原因就是威爾遜主張為8小時工作製立法。

競選的結果是伍德羅·威爾遜連任總統,亨利·福特也成為威爾遜堅定的支持者。他甚至收起了一貫的反戰和反備戰的言論,轉為順著威爾遜說美國參戰將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國斷絕了和德國的外交關係後,亨利不再為那些“和平之船”上的使者支付報酬,並中止了他們在歐洲的工作。

1917年2月3日,美國和德國斷交時,亨利·福特立即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幾個星期後,4月6日,美國對外發布了戰爭公告,正式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得到這一消息,和平主義者亨利·福特接受了新聞界的聯合采訪。

“福特先生,您一向主張和平,現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卷入戰爭,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您認為我們政府的決定是明智的還是愚蠢的?”

記者們向亨利提出了五花八門的問題,顯然,他們期待這位著名的昔日的不折不扣的和平主義者能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回答。

但經過“和平之旅”的鍛煉,亨利已經知道該怎麼和記者打交道了,“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而且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發生的最大的好事。”

記者中發出一陣輕鬆的笑聲,按照他們對亨利·福特的認識和理解,他們以為他是在說反話,隨之而來的一定是對政府的猛烈抨擊。

這一次,記者們猜錯了,亨利掏出一塊手絹擦了擦嘴角,接著說:“我在此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全體美國公民提出最真誠的呼籲,讓我們把子彈裝進槍膛,齊心協力地參與到備戰中去吧!”

亨利的話還沒有說完,現場的記者就一片嘩然,對於已經習慣亨利做事風格的記者們來說,亨利這樣大角度的轉變令他們一時還難以適應。因為就在不久前,他還在義憤填膺地抨擊那些政客們,說他們想把美國拖進戰爭泥潭,隻是想讓普通的美國民眾為戰爭做無謂的犧牲。

記者們提高了音量向亨利提問,極力想弄明白亨利心裏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亨利·福特很配合,接下去的表態讓記者們徹底啞口無言。

“先生們,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這是戰爭時期,每一名合格的美國公民都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我們現在的首要責任就是愛國,就是支持我們的國家。我們沒有任何別的選擇,為了我們偉大國家,我們必須和國家站在一起。”亨利·福特大概也覺得自己這態度轉變得太快了,人們一時還無法接受,於是,再次把話題轉過來,“為了打贏這場戰爭,我願意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讓我的所有工廠都全力以赴為我們的國家服務。”

如果說新聞媒體對亨利·福特的轉變還有點驚訝的話,那隻能說明他們的消息太不靈通,也太低估了亨利適應形勢的能力。早在2月中旬,作為工業家、企業主的亨利·福特就受邀來到美國海軍部,接待他的是海軍部部長助理,年僅35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就是這位年輕的海軍部部長助理,在十幾年後美國處於大蕭條的關鍵時刻被選為美國總統,成功地挽救了美國的經濟危機,並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帶領美國人民加入反法西斯戰爭,從而為美國、也為他個人贏得了巨大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