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的咖啡館

西歐某國的一位空軍飛行員退伍回鄉時,買了一架退役的雙引擎飛機,並把它拆散後運回了家鄉。然後,這位退役軍人在這架重新組裝起來的舊飛機上別出心裁地開了一家“飛機咖啡館”,他的這一驚人之舉,吸引了周圍方圓幾十裏的人們,人們都以能在這一奇特的咖啡館裏喝上幾口咖啡為榮。所以,咖啡館賺了不少的錢。

日本的“出氣商店”

現代社會,工作緊張,人際關係冷漠,人們常常感到壓抑,氣悶,想找個地方發泄一下。日本的商人了解到這種心理,想出個點子,就是開設一種專門供人發泄憤怒的商店,名叫“出氣商店”。

婦女在家裏受了丈夫的氣,又不敢還手,就可以到“出氣商店”去,讓老板找一位與她丈夫相似的人,煽他幾個耳光,出出氣。假若有人在單位裏受到上司的欺侮,也可到“出氣商店”找個同上司相似的人,狠狠地揍他一頓,出出這口怨氣。據說“出氣商店”收費很高,一般一個耳光要1萬日元,並且要先付錢。

“經銷意見”公司

日本實踐技術協會創辦了一家經銷意見的公司,使“意見”也成為一種價值昂貴的特殊商品。公司大登廣告,歡迎各界人士打電話或登門送意見,並將付給一定報酬。

征求的意見包括改進和開發產品,提高服務質量,更新營銷方式等。公司將收購的意見加以整理,分門別類,然後出售給工廠、商店及其企業組織。其中不少意見,正是各廠商千方百計想得到的重要信息。

公司一成立,許多廠商便紛紛要求同它簽訂合同,購買“意見”。現在,該公司平均每月向各廠商出售1200多條意見。

美國的“電話道歉公司”

1987年美國俄亥俄州的女接線員嘉夫蓮創辦了一個“電話道歉公司”,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

嘉夫蓮的音色柔美,知識豐富,樂於助人。在長期的接線工作中,時常接到一些人請她幫忙代向別人道歉的電話。碰到這種情況,她總是盡力相助,毫無怨言。久而久之,她悟到通過電話道歉承認錯誤是一種十分體麵的方法,也是一項有利可圖的電話服務,便萌發了自辦一個公司專門代人道歉的念頭。這樣,那些明知自己做錯了事,又不願當麵講聲“對不起”的人,就可以通過道歉公司的服務向人認錯而不失體麵,還可以避免當麵認錯賠禮的那種尷尬局麵。

嘉夫蓮辭去接線員職務,籌建公司,很快就開始營業了。她每次為顧客作電話道歉服務的費用為6美元,外加3美元電話費。

提供道歉服務前,問清道歉的原由和期望達到的目的,然後精心組織親切得體的語言,使接到道歉電話的人心服口服。她的道歉服務的開場白一般是:“哈嘍!某某小姐(或某某先生、某某太太等),我是道歉服務公司的嘉夫蓮,受某某的委托,特向您轉達他的歉意……”

由於她的聲調婉轉,態度誠懇,使雙方冰釋前嫌。她的顧客日漸增多。

代客排隊公司

在美國華盛頓興起一個新的行業——代客排隊服務公司,並且已迅速發展至10多家。

他們經營的方法是派出雇員,替老人排隊、等候取照、簽證、辦理建房批文、車牌及購買飛機票等。總之,就是承辦需要“排隊”的一切業務。

排隊公司的服務對象,包括那些不便於在公眾麵前排隊的名人及一些厭倦排隊的普通人。此外還有公務繁忙的政客、商人和記者等等。

當“排隊雇員”,不需要什麼特長和資曆,他們收入頗豐,但需要相當的耐心及體力。

“仿膳飯店”吸引顧客

仿膳飯店至今已有220多年的曆史。過去,仿膳飯店經營一直平平。1984年以來,該飯店想出了獨特的經營方式,經營“皇帝吃過的飯菜”,以仿照皇帝飯菜為特色吸引廣大顧客。同時,為了增加吃宮廷飯菜的神秘感,還搜尋了許多關於宮廷菜點的傳說,編成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餐廳服務員在給顧客上菜時加以介紹,顧客聽了倍感有趣。

獨特的經營方式和有趣的小故事,給來這裏的顧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一時間,仿膳飯店美名傳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前來品嚐。

“獵頭公司”主動出擊

沈陽南潮科技開發區有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頗為引人注目,這家公司取名奇特——“獵頭公司”,“獵頭”英文為HeadHuиting,直譯為獵取人才、智慧之意,“獵頭”公司說穿了就是“挖人公司”。

這家據稱為國內首家的“獵頭公司”,有專職和兼職“獵手”70多人,已建立了有12000多人的高級人才的“人才庫”,已為國內上百家企業物色了高中級專業人才280多名,每名收取費用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倘若用戶對所推薦的人才不滿意,在一定時間內“獵頭公司”可免費予以調換。

“獵頭公司”采取主動出去尋找人才,而不是被動地等人上門應征。這種主動出擊的方式,受到了許多企業界人士的稱許。

代客吃飯公司

在英國,很多人家常常一天收到好幾個請柬。為了不影響工作,就請人代自己去吃飯。

有個叫格林柯的人首創了一家“代客吃飯”公司,專門提供這種服務。公司雇用的人員年齡在20~30歲之間,具有中等文化水平,身體健康,相貌端正。受雇之後,他們先得受半個月的禮節、儀態等各種交際訓練、然後履職。

公司規定,酒席上,不得喝醉。如喝醉酒,除扣本月工資外,還要向公司和主人各交納100英鎊的賠償名譽費。這個公司已擁有近300名青年男女。

出賣智慧公司

1982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建立了一個名叫“基辛格聯合谘詢公司”的私人組織,專門為前來光顧的委托人提供對世界上任何一個他們可能想做生意的地區的重大戰略看法。

公司的成立,源起於前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的建議。這是在一次晚餐時談起來的,當時卡林頓說:“我有個想法,並且作了種種考慮,基辛格當然是幹這事情最令人神往、最精力充沛的人選。”事實上,一些公司,大亨找上門來,在很大程度上是衝著名人來的,他們寧願出大價錢來聽取這些名人,尤其是基辛格那樣的人的高見,他們想要的是他的經驗、知識、專長、智慧。卡林頓的建議得到了響應。

公司的同仁除基辛格、卡林頓外,還有沃爾沃公司的奇才佩爾·於倫哈馬爾、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助理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和銀行家傑夫·坎寧安等等。他們定期舉行全體會議,經常通電話,並且根據各人的特長,有所側重地承擔某些谘詢業務。如遇到一個印度或非洲問題,或歐洲共同體內的一項計劃,通常就由卡林頓出來或談看法或親臨實地考察;而設置於華盛頓的辦事處則由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主持。

找尋上門的主顧也大有人在,為著公司的利益或投資的保險抑或長遠、潛在的市場,他們是舍得下本錢的。而公司的實力——其所擁有的智慧足可以成為這些主顧下最後決斷的依據。自然,公司所收的費用當然也屬可觀:對一個企業或某個人作指點的收費在十萬至十五萬美元之間。這筆費用是公司那些主要人員運用集體智慧的代價,於是也由他們分享。其中基辛格顯然要略微多得一些。文藝趣聞中的智慧

莊子以夢寓哲理

莊子,名莊周,是先秦諸子中最富詩人氣質的哲人。

莊子曾經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四處飛翔,悠然自得。忽然夢醒後,發現自己分明是莊周,而不是蝴蝶,一時間他搞不清楚是莊周做夢化為蝴蝶了呢,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了?

莊子講給人們的這個故事寓意很深,體現了莊子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莊子認為“物”與“我”、“夢”與“醒”、“生”與“死”等等,都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應該從心理上打破這種界限,從而使自我與整個自然、宇宙複歸為一。這樣才能使心靈得到解放。

還有一次,莊子到楚國去,看見道路旁有個骷髏,就用馬鞭敲了敲,問道:“先生是因為貪生背理而死的呢?還是因為國家敗亡,遭逢戰亂,被斧子砍殺而死的呢?是做了什麼不善的壞事,玷辱父母,羞見妻子而自殺的呢?還是因為凍餓而死的呢?或是年壽已盡、善終而死的呢?”

莊子說完這番話後,就把骷髏拿過來作為枕頭,枕著它昏昏睡去。半夜裏,莊子又做起夢來,他夢見骷髏對他說:“從剛才你的談吐看,你好像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其實你所說的那些,都是活著的人們的憂患,死了就沒有這些憂患了。你想聽聽死人的情形嗎?”莊子說道:“願意聽。”骷髏說:“死了,上麵沒有君王,下麵沒有臣子,也沒有四季的冷熱寒暑,悠然自得和天地共長久。就是國王的快樂,也趕不上我們的快樂啊!”莊子不相信,就說:“我使掌管生命的神靈來恢複你的形體,還給你骨肉肌膚,把你送回的你到故鄉,讓你和父母、妻子、朋友團聚,你願意嗎?”骷髏聽了,驟然雙眉緊鎖,顯露出十分憂愁的樣子,說:“我怎麼能放棄國王般的快樂,而回複到人間的勞苦呢!”

莊子與骷髏的這段夢中對話,看似荒唐,其實包含著對人生的冷靜思考。莊子看到芸芸眾生勞頓困苦而不知所歸,生為物役、心為形役而不知所適,他想要尋求一條精神解脫和超越的路。莊子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今天仍有很多人信奉莊子,以求心理的平和與坦然。

曹植七步成詩

三國時曹操的三兒子曹植天資聰明,而且又勤奮好學,年紀不大就能寫出一手好詩文。他名植,字子建,因而有“才比子建、貌比潘安”的說法。

曹操死後,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過去曹植深得曹操的寵愛,差一點取代了曹丕而成為太子,因此曹丕一直非常忌恨曹植,擔心他有朝一日會奪了自己的帝位。

有一天,曹丕將曹植召進宮來,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說:“聽說你才思敏捷,能出口成章。本想殺了你,但隻要你七步之內能吟出一首詩來,我就饒了你。”

曹植聽罷自己的親哥哥這番話,非常寒心,深感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懷著無比的悲憤,毅然邁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當他邁出第六步時,一首詩就吟出來了,這便是千古絕唱《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的意思是:用豆萁(豆莢)燒火來煮豆子,豆子傷心地在鍋內流淚。豆子與豆莢本是同根生長起來的,為什麼豆莢煮豆子一點情麵也不講呢?

這首詩暗指曹丕一點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硬是要把曹植置於死地才甘心。曹丕聽了曹植的這首詩後,就放過了曹植。

文君妙語勸相如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流傳很廣。下麵這則故事說的是他倆後來的事。

司馬相如才氣很高,作得一手好文章,有“千金難買相如賦”之說。司馬相如第二次從四川到了當時的漢都長安後,得到了皇上的賞識,被拜為中郎將,有了地位也有了錢,從此就沉醉於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逐漸地,他覺得妻子卓文君配不上他了,產生了休妻另娶的念頭。

遠在千裏之外的卓文君並不知道丈夫變了心,她在家中朝思暮想,盼丈夫回來,不知在神像前祈禱了多少遍,不知在孤燈下流過多少淚,一晃就等了五年。忽然有一天從京城長安來了一名差官,送給她一封信,並說司馬大人要她立即回信。

卓文君又驚又喜,雙手顫抖著打開信一看,發現信中隻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麼幾個大字。卓文君一下子就明白了,當了新貴的丈夫已有了拋棄她的意思,他寫這封信分明是變著法兒來刁難她,於是悲憤中立即寫了回信,交給了差官。

司馬相如以為卓文君會被難倒,不想她的回信卻如此快,拆開一看,他一下傻眼了,原來卓文君已巧妙地將信上數字先順後倒地聯成了一首字字血淚的詩,這首詩是: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隻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裏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係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作男。

司馬相如讀罷妻子的這封特別的信後非常羞愧,越想越對不起這個才華出眾、多情多義的妻子,沒過多久就親自去登門迎接卓文君。

班固智退強盜

一天,漢武帝的馴馬官和公子班固各騎一匹奉旨選來的棗紅馬風馳電掣般地自西向東而來,當他們來到離扶風郡三十裏處的杏林時,兩人已是汗水淋淋,氣喘籲籲,於是雙雙下馬仰臥在草地上休息,馬也悠閑地吃著地上的草。

忽然,從林中竄出四個手持長矛刀劍的強盜,其中兩人用長矛逼住班固和馴馬官,另外兩人抓住了馬韁繩。

“要想活命的話,就留下馬!”其中一個強盜咬牙切齒地說。

“是!”班固沉著地答道。

馴馬官一聽班固的話,想要站起來同強盜拚命,被班固悄悄用手拽住了後衣襟。

四個強盜見他倆被製住了,便冷笑兩聲牽著馬朝林外小路走去。

這時,馴馬官“口瞿”地一聲吹出了一種讓馬止步的口哨。那兩匹馬立刻站定在地上,任憑強盜如何抽打,也一動不動。

馴馬官見禦馬被搶,心急如焚,一時間沒了主意。班固鎮定自若地說:“不必發愁,發愁也沒用。走,我們出了林子再說。”

他倆剛踏上來時的路,迎麵過來了20多個擔著酒罐的挑客。班固急中生智,二話不說就朝頭一個人挑的酒罐踢去,兩個酒罐應聲先後落地,酒灑了一地。班固沒等對方明白是怎麼回事,拉起馴馬官的手轉身朝著四個強盜與馬站立的地方就跑,剛跑十幾步,這些挑客就明白了班固是大白天故意踢碎酒罐的,便紛紛抽出扁擔大聲吆喝著從後麵追了上來。

再說那四個強盜正死拉硬拽這兩匹不肯挪步的馬,忽見一群人高舉扁擔朝他們衝了過來,又見馬的主人是在前麵帶路,以為是他倆找來了幫手,便也顧不上要馬了,急匆匆朝林中逃去……

這夥挑客見嚇跑了幾個手執刀矛的人,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等到了跟前聽班固一說,這才化怒為喜,連連稱讚班固機智勇敢。班固和馴馬官從懷裏掏了銀兩,加倍賠償了挑客的損失,又給眾挑客買了一罐酒作為酬謝,這才上馬飛馳而去。

班固巧計尋馬

《漢書》的作者班固,是我國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下麵的這則故事說的不是班固如何寫史作文,而是——

一天,班固去扶風郡集市上閑逛,來到騾馬市時,忽見一個老人蹲在地上掩麵痛哭,班固看著老人的樣子非常同情,便拱手施禮,上前問道:“老人家遇到什麼難事如此傷心?”

那位老人哭泣著說:“我受雇給別人家喂養牲口,已經很多年了。今早主人讓我把馬拉到這裏出賣,誰知我將馬拴在這裏去街道上買完吃的回來,馬已經被人牽走,我原來拴馬的木樁上拴上了一隻小毛驢。這讓我回去如何向主人交差啊!”

“老人家不必著急,我幫你找回馬!”班固胸有成竹地說。

班固見老人將信將疑,又追問說:“這馬可是你一手喂養的?”

“正是。是匹棗紅馬,馬脖子下有一撮白毛。”老人邊擦淚水邊說。

班固又湊近老人的耳朵說了一番,老人一拍大腿說了聲“妙”,然後就上去解下了毛驢,將韁繩盤在驢的脖子上,撒手一吆喝,毛驢便揚開蹄子朝市場外走去,班固與老人緊跟在毛驢後麵。

毛驢出了城門,一路小跑著來到離縣城大約15裏處的吳家村,直奔一戶門口放著大車的人家。這家主人見到這種情形,頓時臉上變了顏色,手中端著的竹篩一失手落在地上,草料撒了一地。

班固和老人再朝院子一側牲口棚看去,隻見一匹棗紅馬正在槽頭飲水,見有人來“噅噅”地打著響鼻。馬脖子下有一撮白毛。

班固麵沉似水,盯著這家主人問道:“這馬是你家的嗎?還有這驢是怎麼回事?”

這家主人這時早已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已經敗露,隻顧低下頭不停地擦頭上冒出的虛汗。

班固讓丟馬的老人把馬牽走,老人見到馬時就已欣喜若狂,不等班固話音落就奔向了馬棚。

老人向班固說了許多感激的話,然後問班固如何想出這樣的妙計的,班固微微一笑說:“這就是人常說的:‘騾馬比君子,牲口貴識途’嘛!”

張九齡下棋諫唐明皇

唐朝時,有個大臣叫張九齡,“他不僅詩寫得好,而且多才多藝,下得一手好棋。唐明皇李隆基很佩服他,常常找他下棋。

唐明皇棋下得不怎麼樣,遠不是張九齡的對手,但他又不服氣,就天天要張九齡陪他下棋。張九齡見唐明皇平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還要花很多時間下棋,心裏很是憂慮。

有一次下棋時,張九齡對唐明皇說:“陛下,天天下棋可不好啊!”

唐明皇笑而不答,隻顧提“車”去捉張九齡的“馬”。

“陛下,老是這麼下棋,朝廷大事要是誤了該如何是好?”張九齡又說。

“不要緊!”唐明皇說著吃掉了張九齡棋盤一側的“馬”。

“當前我們國家內部官吏貪汙腐化,有天無日;外部異族常常在邊境鬧事,如果我們不能富國強兵,一旦發生變故,百姓也就不能安居樂業了。”張九齡低頭懇切地說。

“張愛卿,朝廷的事自有文武百官處理,我們還是下棋吧!”唐明皇說。

張九齡無奈,隻好一言不發,隻是故意露出破綻,讓唐明皇的“車”橫衝直撞,直逼自己的“帥”。唐明皇將他的軍。他也不上“仕”,而改走其他閑棋。

“我將你呢!你怎麼還顧得上走別的?”唐明皇大聲提醒張九齡。

“不要緊!您隻管走吧!”張九齡說。

“我把你的‘帥’吃了,你就全盤輸了,你怎麼還說不要緊呢?”

張九齡這才抬起頭望著唐明皇,微微一笑說:“陛下,下棋好比治理國家,如果‘帥’一動不動,與其他子不齊心,各子也不去保護他,這局棋當然就會輸了。您是一國之帥,可不能丟下國家大事不顧啊!”

張九齡一席話說得唐明皇心悅誠服,此後也就不再天天叫張九齡和他下棋了。

王之渙智戲貪官

相傳唐朝時霸州(今河北霸縣)有個叫錢福應的州官,平日愛財如命,雁過拔毛,不僅敲詐百姓,就是比他小一些的官僚也不輕易放過。人們在背後都叫他“錢串子”。

王之渙剛到此地,“錢串子”就打上他的主意了。他想:王之渙做了多年官,一定積攢了不少銀子,何不撈他一把呢?於是,他馬上吩咐手下準備了兩個禮盒,每盒放了50兩銀子,用紅綢子包好,讓人抬著去拜訪王之渙。

唐時禮節很重,一般收人家一份禮,要還十份禮,人敬你一分,你就得敬人十分,否則就是大不敬。

王之渙雖然為官多年,但他公正清廉,不僅不打百姓的主意,有時還周濟窮人。突然間收到“錢串子”這麼重的禮,怎麼還他禮呢?

經過一番苦心思索,他終於想出了個好主意。第二天一早就讓人挑著一桶水和一個裝著塊鏽跡斑斑的銅鏡的禮盒前往“錢串子”府上去還禮。

“錢串子”聽說王之渙來了,滿心歡喜地迎出大門,見王之渙身後有人吃力地挑著一擔東西,樂得嘴都合不攏了,笑著說:“你我同年,何必如此破費,快快請進!快快請進!”

等到“錢串子”發覺上了當,那桶裏盛的不是美酒而是涼水,那禮盒裏放的不是金銀而是一塊破銅鏡時、臉都氣紫了,衝著王之渙大聲嚷道:“好你個王之渙,竟敢戲弄本官!”

王之渙故作湖塗地說:“錢大人何出此言?下官實在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錢串子”喝道:“你送不送禮我不在意,可你也不能用銅鏡,涼水來戲弄本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