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卷七十九(2 / 3)

其南有侏儒國,人長四尺。又南有黑齒國、裸國,去倭四千餘裏,船行可一年至。又西南萬裏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醜,其肉美,行者或射而食之。

文身國在倭東北七千餘裏,人體有文如獸,其額上有三文,文直者貴,文小者賤。土俗歡樂,物豐而賤,行客不齎糧。有屋宇,無城郭。國王所居,飾以金銀珍麗,繞屋爲塹,廣一丈,實以水銀,雨則流於水銀之上。市用珍寶。犯輕罪者則鞭杖,犯死罪則置猛獸食之,有枉則獸避而不食,經宿則赦之。

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餘裏,無兵戈,不攻戰,風俗並與文身國同而言語異。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雲:“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爲名。扶桑葉似桐,初生如筍,國人食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爲布,以爲衣,亦以爲錦。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皮爲紙。無兵甲,不攻戰。其國法有南北獄,若有犯,輕罪者入南獄,重罪者入北獄。有赦則放南獄,不赦北獄。在北獄者男女相配,生男八歲爲奴,生女九歲爲婢。犯罪之身,至死不出。貴人有罪,國人大會,坐罪人於坑,對之宴飲分訣若死別焉。以灰繞之,其一重則一身屏退,二重則及子孫,三重者則及七世。名國王爲乙祁。貴人第一者爲對盧,第二者爲小對盧,第三者爲納咄沙。國王行有鼓角導從。其衣色隨年改易,甲乙年青,丙丁年赤,戊己年黃,庚辛年白,壬癸年黑。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至勝二十斛。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中國畜牛,以乳爲酪。有赤梨,經年不壞。多蒲桃。其地無鐵有銅,不貴金銀。市無租估。其昏姻法,則婿往女家門外作屋,晨夕灑掃,經年而女不悅即驅之,相悅乃成昏。昏禮大抵與中國同。親喪七日不食,祖父母喪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設座爲神像,朝夕拜奠,不製衰絰。嗣王立,三年不親國事。其俗舊無佛法。宋大明二年,罽賓國嚐有比丘五人遊行其國,流通佛法經像,教令出家,風俗遂改。”

慧深又雲:“扶桑東千餘裏有女國,容貌端正,色甚潔白,身體有毛,發長委地。至二三月競入水則任娠,六七月産子。女人胸前無乳,項後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見人驚避,偏畏丈夫。食鹹草如禽獸。鹹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鹹。梁天監六年,有晉安人度海,爲風所飄至一島,登岸,有人居止,女則如中國,而言語不可曉。男則人身而狗頭,其聲如吠。其食有小豆,其衣如布。築土爲牆,其形圓,其戶如竇雲。”

河南、宕昌、鄧至、武興,其本並爲氐、羌之地。自晉南遷,九州分裂,此等諸國,地分西垂,提挈於魏,時通江左。今采其舊土,編於西戎雲。

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鮮卑慕容氏。初,慕容弈洛幹有二子,庶長曰吐穀渾,嫡曰廆洛幹。卒,廆嗣位,吐穀渾避之,西徙上隴,度枹罕,出涼州西南,至赤水而居之。地在河南,故以爲號。事詳北史。其界東至疊川,西鄰於闐,北接高昌,東北通秦嶺,方千餘裏,蓋古之流沙地焉。乏草木,少水潦,四時恒有冰雪,唯六七月雨雹甚盛。若晴則風飄沙礫,常蔽光景。其地有麥無穀。有青海方數百裏,放牝馬其側,輒生駒,土人謂之龍種,故其國多善馬。有屋宇,雜以百子帳,即穹廬也。著小袖袍,小口褲,大頭長裙帽。女子被發爲辮。

其後吐穀渾孫葉延,頗識書記,自謂曾祖弈洛幹始封昌黎公,吾蓋公孫之子也。禮以王父字爲氏,因姓吐穀渾,亦爲國號。至其末孫阿豺,始通江左,受官爵。弟子慕延,宋元嘉末,又自號河南王。慕延死,從弟拾寅立,乃用書契,起城池,築宮殿。其小王並立宅國中。有佛法。拾寅死,子度易侯立。易侯死,子休留代立。齊永明中,以代爲使持節、都督西秦河沙三州、鎮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

梁興,進代爲征西將軍。代死,子伏連籌襲爵位。天監十三年,遣使獻金裝馬腦鍾二口,又表於益州立九層佛寺,詔許焉。十五年,又遣使獻赤舞龍駒及方物。其使或歲再三至,或再歲一至。其地與益州鄰,常通商賈。普通元年,又奉表獻方物。籌死,子嗬羅真立。大通三年,詔以爲甯西將軍、護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真死,子佛輔襲爵位,其世子又遣使獻白龍駒於皇太子。

宕昌國,在河南國之東、益州之西北隴西之地,西羌種也。宋孝武世,其王梁瑾忽始獻方物。梁天監四年,王梁彌博來獻甘草、當歸。詔以爲使持節、都督河涼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東羌校尉、河涼二州刺史、隴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彌博死,子彌泰立。大同七年,複策授以父爵位。其衣服風俗與河南略同。

鄧至國,居西涼州界,羌別種也。世號持節、平北將軍、西涼州刺史。宋文帝時,王象屈耽遣使獻馬。梁天監元年,詔以鄧至王象舒彭爲督西涼州諸軍事,進號安北將軍。五年,舒彭遣使獻黃耆四百斤,馬四匹。其俗呼帽曰突何。其衣服與宕昌同。

武興國,本仇池。楊難當自立爲秦王,宋文帝遣裴方明討之,難當奔魏。其兄子文德又聚衆葭蘆,宋因授以爵位。魏又攻之,文德奔漢中。從弟僧嗣又自立,複戍葭蘆,卒。文德弟文度立,以弟文弘爲白水太守,屯武興。宋世以爲武都王。武興之國自於此矣。難當族弟廣香又攻殺文度,自立爲陰平王、葭蘆鎮主。死,子炅立。炅死,子崇祖立。崇祖死,子孟孫立。齊永明中,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楊靈珍據泥功山歸齊,齊武帝以靈珍爲北梁州刺史、仇池公。文洪死,以族人集始爲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梁天監初,以集始爲持節、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靈珍爲冠軍將軍。孟孫爲假節、督沙州諸軍事、平羌校尉、沙州刺史、陰平王。集始死,子紹先襲爵位。二年,以靈珍爲持節、督隴右諸軍事、左將軍、北涼州刺史、仇池王。十年,孟孫死,詔贈安沙將軍、北雍州刺史。子定襲封爵。紹先死,子智慧立。大同元年,克複漢中,智慧遣使上表,求率四千戶歸梁,詔許焉,即以爲東益州。

其國東連秦嶺,西接宕昌。其大姓有苻氏、薑氏、梁氏。言語與中國同。著烏皁突騎帽,長身小袖袍,小口褲,皮褲。地植九穀。婚姻備六禮。知書疏。種桑麻。出紬絹布漆蠟椒等,山出銅鐵。

書雲“蠻夷猾夏”,其作梗也已舊。及於宋之方盛,蓋亦屢興戍役,豈詩所謂“蠢爾蠻荊,大邦爲讎”者乎。今亦編錄以備諸蠻雲爾。

荊、雍州蠻,盤瓠之後也,種落布在諸郡縣。宋時因晉於荊州置南蠻、雍州置甯蠻校尉以領之。孝武初,罷南蠻並大府,而寧蠻如故。蠻之順附者,一戶輸穀數斛,其餘無雜調。而宋人賦役嚴苦,貧者不複堪命,多逃亡入蠻。蠻無徭役,強者又不供官稅。結黨連郡,動有數百千人,州郡力弱,則起爲盜賊,種類稍多,戶口不可知也。所在多深險。居武陵者有雄溪、樠溪、辰溪、酉溪、武溪,謂之五溪蠻。而宜都、天門、巴東、建平、江北諸郡蠻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跡罕至焉。前世以來,屢爲人患。

少帝景平二年,宜都蠻帥石寧等一百二十三人詣闕上獻。文帝元嘉六年,建平蠻張維之等五十人,七年,宜都蠻田生等一百一十三人,並詣闕獻見。其後,沔中蠻大動,行旅殆絕。天門漊中令宋矯之徭賦過重,蠻不堪命。十八年,蠻田向求等爲寇,破漊中,虜掠百姓。荊州刺史衡陽王義季遣行參軍曾孫念討破之,免矯之官。二十年,南郡臨沮、當陽蠻反,縛臨沮令傅僧驥。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遣中兵參軍王諶討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