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規範溶入血液
美國服務員的自信何來
在美國,最常接觸的是餐館服務生、咖啡館侍者等普通美國勞動人民,他們自信陽光的氣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餐館,服務員每上一道菜後都會退後半步,簡要流利地介紹一番菜品的名稱、製作方法以及口感特色,最後還要微笑著說一句“祝您有個好胃口”。神態和語音語調簡直就像博物館裏的學者、教授在為觀眾講解藝術品,偶爾還與顧客開個適度的玩笑來調節下氛圍。
大媽級的服務員讓你感到溫暖親切,儀表堂堂的帥哥讓人領略到風度和優雅,而姑娘們體現出的則是高貴與自信……在他們與顧客的交流中絕難看出謹小慎微或者戰戰兢兢,這種狀態著實讓我這個來自東方古國的遊客欽羨不已。
在唐人街吃點心時,我與一個叫做吉娜的姑娘進行了一番交流。我問她,美國人的自信和好口才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從小接受培養、訓練造就的?她不假思索地告訴我,都是後天培養的結果。
美國的學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無論小學還是初高中,學生都要接受演講訓練。尤其在中小學階段,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兩節“口才與演講”的課程。這樣的課程看似與學業沒什麼直接關係,但在這樣日常的訓練與實踐中,學生們作為社會公民的自尊與自信以及與人交流的能力,便不知不覺得到了提升。那些考不上大學的學生進入了餐館、酒店等服務行業後,他們在學校期間的演講訓練便發揮了效力,所以也才會有了這個小小的、但足以震撼我的發現。
美國人在與人交流時,都會直視對方的眼睛,這種自信且善於運用眼神交流的能力使得普通美國人在與人對話時都有種VIP的感覺。“眼神交流是否也是演講課的訓練內容之一呢?”聽了我的問題,吉娜笑了。她“直視”著我說:“是的,不僅在學校的演講課上,從小父母就訓練我講話時要敢於直視大人,他們常在跟我講話的時候要求我:‘看著我,對我說……’”
“你的談吐就像是VIP呢!”我也直視吉娜的眼睛。這個姑娘此時才露出了一點與二十歲年齡相稱的羞澀:“我隻是一個普通的Lady,哪裏是什麼VIP啊!”
入住拉斯維加斯的第二天,我因為一早身上沒有零錢,就在枕頭上放了“超額”的小費,結果晚上回來後竟收到了負責打掃我房間的服務員的感謝信,他(她)除了寫上感謝的話,還特別祝福我在拉斯維加斯的幾天裏能夠玩得開心,紙條的末尾,還畫了一張笑臉。
我知道,並非我多給的那麼一點點小費讓他(她)感到高興,而是我對他們勞動的尊重,贏得了他們的心。
而正是這樣的充分尊重,使得那些普通的侍者變得自信和更加負責。
別隨便進美國餐廳
美國的餐館裏有著和國內不一樣的“規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餐館不能隨便進!這並非搞什麼歧視,而是不管餐館裏有沒有空位,客人都要等服務員領位才能進去就座。如果遇到服務員不在的時候,你就需要站在餐館的門口耐心地等待了,所以美國餐館的一“景”就是餐館裏空蕩蕩的,而門口卻排著等待服務員領位的顧客,那感覺就如同你到別人家去串門,而主人正在忙別的事情,即使門開著也不能擅自闖入呢。
餐館不能隨便進,那麼咖啡館呢?我觀察了幾次,發現凡是不用自己到櫃台買咖啡的那種咖啡館(星巴克就需要自己到櫃台前去買),也還是需要服務員領你進去的。美國餐館裏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能隨意招呼餐館裏的服務員,你隻能招呼專門為你這一桌服務的人,其他的服務員不拿你的小費,所以他們基本上是不會理你的。即便在你的招呼之下走過來,也頂多會對你說一聲“請稍等”,而這時,無論你有多著急的事也隻好耐心地等待了。最後,吃完飯付賬的時候千萬別忘記給小費,中午飯的小費是餐費的10%~15%,而晚餐的小費則需要增加到15%~20%。
其實說起來,不止是美國的餐館,歐洲、澳洲許多國家的餐館也都需要服務員領位。說白了這就是一種文化,出國旅行的人最好還是要入鄉隨俗為妙。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餐館門口已經有顧客站在那裏,就應該自覺地排在別人的身後,而不是徑自走進門去,否則很可能就不小心插了隊呢!
美國“飛的”客:平常隱忍心
去美國之前就聽說美國人乘飛機像坐公共汽車,一是說美國的機票便宜,另一個就是把坐飛機不當回事。從芝加哥到拉斯維加斯的四小時航程裏,我就真真地體會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