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方便離婚易
拉斯維加斯曾有“世界離婚之都”的綽號,後來克拉克縣修改了法律,人們在這裏離婚的難度增加。如今,“世界離婚之都”被拉斯維加斯的鄰居裏諾市摘取,據說那裏有一條“戒指河”,反目成仇的鴛鴦在離婚時喜歡把結婚戒指往河裏扔。但謝麗爾說,如今人們在拉斯維加斯離婚仍非常簡單,夫婦雙方隻要有一方在拉斯維加斯居住6個星期,家庭法院就可以解除他們的婚約。
小小新娘12歲
談到來這裏結婚登記夫婦的年齡之最時,謝麗爾說,年紀最大的美國新郎有101歲,他的老新娘90出頭。這是幾年前發生的事情。最小的新娘隻有12歲。記者聽了驚訝地問:為什麼允許童婚呢?謝麗爾解釋說,因為有法院的命令,我們隻是照章辦事。根據孩子家長的請願,法院舉行聽證會,法官做出童婚決定的原因很多,女孩可能是無家可歸者,可能早熟後需要成人的照顧。有的新娘隻有15歲,但是新郎年齡49歲。一般來說,這些少年夫婦的年齡相差5-8歲。孩子到了16歲,隻要父母同意,他們就可以到這裏領取結婚許可證。
當夜幕籠罩拉斯維加斯,這座賭城迎來了她最有活力和魅力的時刻。當人們熱衷於在旅館賭場賭錢之際,也正是一對對男女忙於在克拉克縣結婚登記局領取結婚許可證、在街頭和賭場內的結婚教堂裏舉行婚禮之時。結婚服務業已成為拉斯維加斯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美國風景區門票靈活導遊免費
美國的旅遊名勝風景區分為州公園和國家公園兩個檔次;州公園一般免費,國家公園需購票。公園門票以車計算,每車20美元,駕車者如係62歲以上的老人,則半價優惠。門票7天有效,可隨意出入。每次入園均贈送一份精美的導遊圖,各景區均出售全國通用的年票,一年內有效,但須由同一駕車者憑證入內。
國家公園範圍很大,內有停車場,分布在各個景點,停車免費。公園內有身穿全國統一製服的公園警察巡視,保障遊客安全;這些警察也是公園的兼職導遊,當他們看到有一定數量的遊客時,就會主動上前講解景點的來曆、特點、奇聞軼事,以及回答遊客的問題。像著名的大峽穀國家公園,西線景區長17公裏,地勢險要,不能容納眾多的汽車通行,公園規定私家車輛到指定的停車場停泊後,遊客一律乘坐公園的免費穿梭巴士遊覽。巴士間隔時間為5——10分鍾,中途遊客可自由下車觀景,然後乘後麵的車繼續遊覽。花不到一個人半天的工資,全家人可在內玩上2——3天,且園內乘車、導遊均不再收費,這樣低廉的旅遊票價和優質的服務,深為遊客讚譽。
我在美國也見到過像國內旅遊景點那樣陪同遊客邊走邊講的導遊,那是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唐人街的“蘭蘇園”內。蘭蘇園是中國蘇州市援建的一座園林,門票每人5美元,入內後有導遊帶領遊園並講解中國蘇州園林的曆史、特點及園內景點。這些導遊不收費,都是義工,其中大多為退休人員。
體驗異域風情不可錯過的古巴三個“一”
一定要走海濱大道
來到哈瓦那,海濱大道是必定要走上一走的。海濱大道的西文名是“馬雷貢(malecon)”,總長度約4英裏,從哈瓦那的老城一直延伸到新城,西端盡頭
是代表殖民曆史的莫羅·卡瓦尼亞城堡,東邊卻是鱗次櫛比的高樓,代表哈瓦那的新貌,可以說,這道長堤貫穿了哈瓦那的過去和現在。
馬雷貢岸上堤高80多厘米,寬1米,上可走人。平時,堤上常有情侶們或躺或臥,交頭並頸,竊竊私語,所以這4公裏長堤也常被人稱作“愛之牆”。古巴人戲說,如此長的堤,讓全古巴的情侶們都來談情說愛,也不會顯得過於擁擠。
一種音樂樂滿夏拿灣
古巴在革命後被美國的封鎖政策封閉了近半個世紀,人們幾乎忘了在這之前,不是雪茄,不是朗姆酒,音樂才是古巴最大宗的出口。1996年以後,英國一家唱片公司進入古巴製作古巴音樂專輯《BuenaVistaSocialClub》,這才重新把古巴的薩爾薩音樂帶出了國門,隨後著名導演WimWinders以紀錄片《BuenaVistaSocialClub》記錄下了古巴薩爾薩音樂豐富的生命力,也訴說著古巴人摯愛與勇氣的故事。
古巴音樂人有些是八十歲的鋼琴師,七十歲、五十歲的主唱……走過一生貧困的歲月,行走賣唱,不離不舍的是不需要樂譜人人都能閉著眼睛唱和百遍也不厭倦的詞曲,雖有幾許憂傷,始終保留一份快樂執著的感恩之心。他們說:我們來自一個貧窮的小國家,可是我們的生活很快樂,我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也對目前擁有的一切感到驕傲。
當他們突破美國與古巴斷交的禁忌,這群已經等待了幾乎一輩子的樂人進入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他們的血管裏流淌著音樂,演奏是呼吸,音樂已經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站在舞台上,樂聲響起,經曆了人生大半歲月的他們在舞台上從容不迫地流露出心中對音樂的熱愛。就好像七十歲的伊布拉辛·菲列高舉著古巴國旗揮舞,他說:“我們彈奏演唱的是好音樂!”
一種享受來根古巴雪茄
來到古巴,一定要品嚐享譽世界的古巴雪茄。
如果在古巴官辦公司CUBALSE下屬的雪茄專賣店買雪茄,最高可以買價值2000美元的雪茄煙,其名品主要有COHIBA、MONTE、CRISTO、ROMEO(JULIETA等,價錢均在每盒100美元以上。
雪茄雖好,但是一個旅遊者在回國的時候最多隻能帶兩盒雪茄。
平衡生態--感受美國人的環境意識
從美國歸來,有人問我對美國的印象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提出了兩點:一是人少,不像中國那樣處處有密集的人群。二是美國環境好,十分重視環境保護。我曾三次赴美,有幸去美國西部、東部、中部參觀訪問。我們乘坐大巴遊覽了加州、內華達州、猶他州、密蘇裏州等9個州,親眼所見,無論繁華的城市或是寧靜的鄉村,到處均是藍天、白雲、飛鳥、草青、樹綠、花滿枝,
兔子、鬆鼠與人嬉戲。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構成一個十分寧靜而又優美的環境。
參觀訪問中,同行深深感受到,美國之所以有良好的環境,是與美國人重視環境保護分不開的。首先,美國人有自覺的環境保護意識。2002年我們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愛倫堂小鎮,目睹美國人的良好習慣。在社區裏住著許多老人,清晨總是看到老人拿著水龍頭在澆花。他們時刻關注著周邊的環境。有一個老太太外出回來總是站在停車場看看周圍的草坪,若是看到有一張紙片,她就會撿起來放入垃圾桶,然後才離開。
社區內家家門前綠樹成蔭,青草如茵。初春,家家戶戶揮汗為樹培沃土。初夏,處處是鏟草機的轟鳴聲。在節假日,有些市民常常喜歡全家大小或邀請親朋好友在公園裏“BBQ”\(燒烤\,他們邊吃邊喝、邊唱邊聊,但事後大家總是將飲料瓶及其他廢物一一撿起來,按垃圾分類要求分別放入垃圾桶並將周圍環境清掃幹淨,保持公園優美的環境。美國有國家公園法,黃石公園作為國家公園其環境保護十分好。公園林木鬱鬱蔥蔥,處處有奇景。著名的有翡翠穴、白泥潭、黃石溝、礦泉梯、彩虹池、火焰山、黃石瀑布、彩虹飛瀑、泥火山、龍口泉、黃石湖等。在這裏,沒有遊客亂寫亂刻“某某到此一遊”或亂扔廢紙和塑料袋的現象。每年自然山火燒焦的林木依稀可見,沒有一根被砍伐而作他用。
進入黃石公園,似乎置身於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世界。據導遊說,公園的一草一木一石,連蟲子都受到保護,使公園保持生態平衡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此外,美國人特別重視保護動物,將動物作為人類最親近的朋友加以嗬護。加州大學DAVIS分校有一條外出的公路,公路兩旁是一片低濕的草地,每當夏天,青蛙從這邊草地通過公路轉到另一片草地,來往的汽車很容易將過往的青蛙壓死。為了保護這些青蛙,當地政府投資興建了一座橋,讓汽車橋上跑,青蛙橋下過,給青蛙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2000年我在加州大學分校鋤地時,鏟出一條蛇,我驚叫一聲,揮起鋤頭要將蛇打死,在場的留學生大呼不能打,說在美國打蛇是犯法的,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鋤頭。正因為美國人重視保護生態環境,所以在美國處處可看到草坪上兔子在奔跑,鬆鼠在樹上跳來跳去,鴿子在飛翔,鳥兒在唱歌,有的甚至在你的窗台築窩。我們拜訪堪薩斯教授家時,看到鳥在窗台的巢裏孵化小鳥,推開窗戶它也不飛走。可想而知,它與人類是何等親密!看到這一切,我觸景生情寫了一篇日記:
窗外風蕭蕭,樹葉迎風擺動。窗台的鳥,不管風多大仍在巢內孵化小鳥。無論白天黑夜,是那樣的專心致誌。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是動物學家,麵對小鳥,我在想,此鳥日夜勞苦孵出的幼鳥,羽毛漸漸豐滿,翅膀硬了,可在藍天飛翔或樹上歡跳,是否還認識日夜撫養它的“母親”?是否還有親情關係而相互照顧,還是各自獨立飛翔覓食?無論如何,我從這裏悟出鳥與人類有些共性,可在同一屋簷下生存和發展。
美國人牢牢樹立一種信念:保護好環境就是保護自身的生存空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他們自覺地保持自然生態的平衡,積極美化自己的家園。一分勞動一分收獲。我們坐在綠茸茸的草坪上,眺望著瓦藍瓦藍的天空,看著一群群小鳥飛向綠林,呼吸著這裏的新鮮空氣,不得不讚歎美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
夜幕中的紐約有其難以描述的魅力
許多人喜歡紐約,是從喜歡紐約的夜晚開始的。作為矗立在大西洋西岸的“世界之都”,夜幕中的紐約確實有其難以描述的魅力。習慣夜生活的紐約人常說:Nightisstillyoung(夜還長著呢)。對這些“夜貓子”來說,這座古老中夾雜新潮、靜謐中蘊涵激情的都市,竟好似“愈夜愈美麗”,即使瘋狂地玩了個通宵達旦,他們還是會感到意猶未盡。最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就美國各大城市的夜生活做了一個民意調查,結果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僅就夜生活的豐富程度和愉悅指標而言,紐約要遠勝過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芝加哥,甚至比大洋彼岸早就名聲在外的巴黎更為誘人。
白領和遊客是夜晚的主角,吃飯是夜生活的前奏
根據有關調查,朝九晚五的單身白領以及慕名而來的遊客,構成了紐約夜生活的“主力軍”。對前者來說,在這座生活節奏過快的城市裏“淘金”,壓力自然不小。當傍晚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辦公室時,他們難免會有“放鬆一下”的衝動。對後者來說,選擇到紐約來旅遊,無非是想見識一下大都會的繁華,而紐約的夜生活更是遊客不會錯過的保留節目。
和其他地方一樣,紐約的夜生活也是從吃喝開始。紐約有數以千計的餐館,從美式牛排到更為講究的法式、意式大餐,從中國料理到南美燒烤,可謂應有盡有。紐約的大部分餐館營業到晚上10點,但如果客人不走,餐館肯定不會關門,尤其是到了周末,餐館營業到午夜時分很平常。
紐約的麥當勞、必勝客也是通宵營業,但這些快餐店是人們填飽肚子的地方,缺乏情調和文化內涵,與夜生活似乎扯不上關係。根據記者的觀察,紐約人好像也不太喜歡到“星巴克”之類的咖啡館和朋友聚會聊天,或許他們認為“星巴克”是早餐時才應該光臨的地方,也可能他們認定夜生活更需要的是讓人眩暈的酒精,而不是提神醒腦的咖啡。
購物可以到深夜,場場好戲不容錯過
紐約是著名的購物天堂,在夜幕中徜徉第五大道逛街“瞎拚”(Shopping),是紐約夜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這裏有全球最著名的品牌和最昂貴的價格,隻要你兜裏有錢,就不可能買不到你想要的奢華。第五大道上的許多店主稱,歐洲人和中東人是這裏出手最為闊綽的豪客,而前些年經常來“捧場”的日本遊客,現在已逐漸被那些一夜暴富的中國顧客所取代。第五大道的商店一般到晚上10點才關門,即使在寒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夜裏,許多商店裏仍是人潮不息。
不過,百老彙才是紐約夜生活的重頭戲。從地理位置上看,百老彙是紐約曼哈頓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道,從19世紀中葉起,百老彙逐漸成了美國歌舞劇的代名詞。目前,位於41街到53街之間的38家戲院,是百老彙的精華所在。在這裏,許多經典名劇,如《獅子王》、《阿依達》等,至今仍吸引著來自全球的觀光客,而一些新創作的歌舞劇也以其豐沛的時代氣息,吸引著對百老彙情有獨鍾的美國人。如今,百老彙一年的票房總收入為12億美元,如果加上周圍地區相關行業(餐館、酒吧、紀念品)的收入,每年的產值超過30億美元。
如果說,百老彙歌舞劇商業氣息太濃,那麼,著名的林肯藝術中心,一定能滿足人們更為高雅的藝術情趣。這裏有好幾家劇院,每晚都有歌劇、芭蕾舞、交響樂等專場演出。全球藝術家都以到林肯中心獻藝為榮。
不去卡拉OK去酒吧,健身房夜晚比白天忙
如果看演出顯得過於沉重,那麼曼哈頓下城的SOHO區可能就是人們更理想的放鬆心情的場所。所謂SOHO區,無非是一個各種酒吧星羅棋布的區域,和北京三裏屯及上海衡山路的酒吧一條街相比,它不是僅僅集中在一條街上,而是一個範圍更大的區域,其文化底蘊顯然也更為深厚。以酒吧提供的音樂類型為例,這裏有爵士、藍調、鋼琴、搖滾、說唱樂等,而且許多酒吧經常雇音樂家現場表演,因此生意異常火爆。尤其在周末,酒吧裏都是人,一直到黎明時分才會恢複寧靜。不過,對於亞洲地區經久不衰的卡拉OK,美國人卻始終不能接受。在紐約,僅有的幾家卡拉OK廳都集中在華人聚居的地區,音響效果差,還成為不良產業的寄居場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健身和美容也成了紐約人夜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說那些健身俱樂部吧,白天通常是空空蕩蕩,隻能免費招待附近的幼兒園、小學校的孩子來玩,而一到晚上基本都是人滿為患。
總體而言,紐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霓虹燈映照下的紐約,自有一種獨特的韻律和魅力。盡管次日清晨太陽照樣升起,但喜歡紐約夜生活的人們知道,隨著白天的喧囂化為寧靜,他們期待中的夢幻紐約也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