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3 / 3)

這兩座橋都因一段纏綿、傷感的愛情出名,而它們本身也都蘊涵著有趣的故事。

看過好萊塢經典影片《廊橋遺夢》的人,對影片中的廊橋一般都會留下深刻印象,這不僅因為這座橋本身非常特別,更重要的是影片的主人公是從這座橋墜入愛河的。這些年來,這座充滿情感和魅力的橋,引來無數慕名者和遊客。最近,這座橋因一場火災而受到嚴重損壞,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數年前,記者曾慕名來到廊橋。那是一個深秋的下午,天下著毛毛細雨。故事中的廊橋在衣阿華州麥迪遜縣境內,鄉村公路與溪河交錯處。當地人說,麥迪遜縣過去共有19座廊橋,基本都是19世紀80年代修建的,經過10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和時代變遷,還剩下6座。這6座哪一個是故事的發生地?我們又找了半天。當地人告訴我們,故事主要發生在羅斯曼橋。

為什麼叫做“羅斯曼”?為什麼又有這麼多廊橋?原來在麥迪遜這個自然河流發達的農業區,農民們當初修了不少橋。為了使橋麵不受腐蝕,修橋時他們把橋兩邊和橋頂封起來,橋頂壞了可以拆修,但不影響橋麵和交通。看上去像個走廊,所以就叫做廊橋。每座橋修好後就以其最近的一家農戶姓氏命名,這就是“羅斯曼”的來曆。

我們按照當地人的指引,踏著濕漉漉的沙土路來到羅斯曼橋頭。蒙蒙煙雨中它顯得神秘而浪漫,河邊深深的野草一派秋色,黃、白的野花掛著晶瑩的水珠。記者仿佛看到攝影師金凱正在將一束野花獻給農婦弗朗西斯卡……又好像看見弗朗西斯卡把一張約會的字條貼在橋上……

這座廊橋長20多米,呈朱紅色。記者慢慢從橋上走過,細細留意故事的痕跡,隻發現橋兩邊的壁板上留下些龍飛鳳舞的字跡。

當地人告訴記者,這些字與故事無關,隻是遊客的名字和感言。他還說,這座橋後來因拍電影而重新修整油漆,所以看上去比較新。在橋的另一側,不遠的樹叢中有一處房屋,是專門為遊客而建的一個出售廊橋資料、圖片和各種紀念品的商店和問訊處。

在從廊橋至衣州首府得梅因的路上有一座農舍,門口的牌子上寫著:“弗朗西斯卡之家”。當我們正認真欣賞這座簡樸的維多利亞式農舍時,當地農民卻告訴我們,這並不真是女主人公弗朗西斯卡的家。

這所農舍是1870年由一位叫尼古拉斯·約翰的阿根廷船長所建,後來又賣給了當地農民米得。1994年6月,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開拍這部電影時,在麥迪遜縣找了150個農家,竟無一如意。在他們踏破鐵鞋、敗興而歸的途中偶然發現了這座房子,卻正是導演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攝影師和農婦弗朗西斯卡最後永別是在附近的麥迪遜縣城——溫特塞。這個人口隻有4200人的小城,除有一座天然石灰石和胡桃木建造的縣法院頗具特色外,其他建築普普通通。

但自從《廊橋遺夢》的書和電影在美國引起轟動之後,來自各地的遊客卻打破了這個小城的寧靜。遊人們在街上指指點點,在故事發生的地方攝影留念,不少人還要親自到攝影師當年去過的咖啡館小坐。廊橋——弗朗西斯卡家——溫特塞已成為一道迷人的風景,當地農民因此也搞起了旅遊業。

遊客們當然大多是衝著浪漫的《廊橋遺夢》而來,但一位賣菜的當地農婦說,這個故事純屬虛構,不可思議。“也許是我們這裏的農人比較保守,我們農家的夫妻是相依為命的伴侶,我不喜歡女主人這種中年浪漫,也不相信兩個四五十歲的人僅在幾天之內就能產生如此濃烈的愛情”。

但遊客中的許多人並不因此而感到失望。他們說,即便這一切都是假的,他們仍為女主人的最後選擇而感到欣慰。一位遠道而來的女士說,“《廊橋遺夢》之所以引起共鳴,是因為許多人都有類似的故事和情‘結’,隻是結局不同罷了。如果人們都像電影中的女主人公那樣,最終選擇了家庭,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離婚了。”

或許這就是廊橋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吧。如今,廊橋被燒毀了,不免留下許多遺憾,但對於真正喜歡《廊橋遺夢》的影迷來說,他們心目中的那座橋似乎風貌依然。

自殺聖地的美學誘惑

從金門大橋往下看,常有霧氣縈繞,讓人產生幻覺。圖為一名參加緊急防衛的美國士兵。

渺小的人類蓋成了偉大的橋梁。

金門大橋(GoldenGateBridge)自1937年完工以後,人類又活過了接近一世紀,甚至去了月球。但是麵對金門大橋,許多人的共同想法還是:人類僭越了造物主,蓋了不該蓋的工程。自從巴別塔通天工程在神的幹涉之下失敗以後,人類還是繼續嚐試偉大工程。

這個願意在舊金山實現了。雲霧中的金門大橋像撒旦的微笑一樣美,像上帝的祭壇一樣莊嚴。

金門大橋之後,又有無數更耗人耗錢耗時的工程,可它們最終看上去都是一堆死物,與人類粗糙的手工相當般配;隻有金門大橋,精致邪惡得需要祭品。

已經有1200多人縱身躍下,拍打在海麵上。有些人找不到了,有些人在幾十海裏以外浮現,內髒被強大的衝擊力震得粉碎,仿佛死於內家高手的化骨綿掌。

這是全球首選的自殺聖地。在橋上,你潛藏的自殺傾向有可能還會被喚醒。有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著兩歲的小女孩,原本好好地走著,與一堆惡俗遊客一起欣賞金門灣的風景,應該還照了一些相片;可是忽然,他把孩子扔下海,自己隨即跳下。沒有任何先兆,也沒有任何理由。

有些人會留下自殺的理由,我最喜歡這個人的理由:無他,牙痛難忍而已。難怪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牙痛的時候不要去舊金山。要去看牙醫。

還有些公眾人物,會來這裏死給公眾看,教壞人家小孩。這其中有前美國副總統戈爾的好朋友DuaneGarrett;有內衣大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secret)的創始人RoyRaymond,如果你恰好穿著這個牌子的丁字褲,在發騷之前,先默哀幾秒鍾吧。

許多自殺事件都無法解釋。反自殺團體及宗教團體拚命反對舊金山的媒體在報道自殺事件時說出自殺者的排序,事實上也出現過在整數關口,比如衝擊500、1000的時候,自殺人數會突然暴增。排序到了998時,如果橋上有兩個人想爭第1000位,他們就隻好在上麵幹耗著等對方先跳,正僵持不下時,旁邊卻忽地跳下去三個人,這兩個人恐怕會後悔死。

在和金門大橋的姊妹橋海灣大橋(BayBridge)的對比研究中,自殺專家們發現,在海灣大橋上自殺的人屈指可數,按照常理,人都想死了,摔在哪裏還不一樣?當然了,不要從鬧市區的高樓往下跳,那樣太自私,會砸到別人的。自殺專家RichardSeiden說:許多數人認為死在金門橋下很美、很浪漫,而從海灣大橋往下跳,顯得老土。而JeromeMotto則從視覺出發,找到他認定的原因:站在金門橋上,你會產生如此幻覺,跳下去將會是幹淨、平靜、柔順的死亡。

難道有我們無法承受的美,以至於我們再也不願意離開,再也忍受不了回程票把我們帶回去的那個無聊世俗的時空?

跳的人多了,在金門大橋自殺就有了普遍認同的理由:為什麼在這兒自殺?因為你無法在別的地方得到如此絢麗的死亡,這兒是死亡聖殿,隻要跳了,你就是獻給死亡的神聖幡祭。

在金門大橋下麵加裝網兜,防止自殺,這個巨大的工程論證了幾十年,一直沒有通過、實行,也許,大家都心照不宣,在金門大橋不讓人自殺,過於殘忍了。

渺小的人類也可以有偉大的死亡。

醉人的旅遊城奧蘭多

美國有星羅棋布的小城,但最難忘的是奧蘭多。它是佛羅裏達州中部著名的小城,市區人口僅18萬,但每年接待的遊客總量卻高達2500萬以上。這裏擁有全世界最大、與洛杉磯迪斯尼齊名的迪斯尼世界,擁有發射美國航天飛機、宇宙飛船等航天器的太空科學中心,有美國境內最大的“海洋世界”,還有造價10億美元,凝聚聲、光、電等高科技遊樂設施精華的“未來世界”和展示

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挪威、加拿大、墨西哥、摩洛哥和美國等11個文明國家的建築及社會文化的“世界櫥窗”。

奧蘭多的迪斯尼世界是一座擁有最新電動遊樂設備、多元性的遊樂園,全年遊客人數多達1350萬。這裏有一個充滿了西部風格和冒險性的大雪山飛車供遊客體驗探險刺激的遊樂活動。遊客們坐上一列豪華的遊覽火車,穿過原始西部的荒原,衝過一個神秘的洞穴,沿途經過一個1849年的淘金小鎮,進入一個金礦隧道,地震及山崩接踵而至,乘客驚魂未定,間歇中泉水向高空噴出水氣,場麵十分壯觀。這些都是用電腦自動控製,感覺逼真。迪斯尼世界裏還有老爺火車和馬車、魯賓遜樹屋、海洋金銀島、非洲探險、鸚鵡狗熊表演、恐怖鬼屋、小小世界妙妙妙、美國總統宮、米老鼠世界、幻想王國、潛水艇海底奇觀、太空飛車、360度立體電影、太空艙登陸月球、奇異活力電器展示館、東方航機漫遊世界、彼得飛船、白雪公主、太空列車和高空七彩焰火等,異彩紛呈。

與迪斯尼世界相映成趣的是未來世界,這是以科學幻想為主題的遊樂中心,占地105公頃,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叫做未來世界,另一部分叫世界櫥窗。未來世界有6座建築物8個館,分別為:星球快車、能源館、大地館、動力世界、幻想世界、海底之旅、電腦奇珍及未來世界。遊客乘坐觀光列車從史前時代駛入21世紀,仿佛變成一群電子束,飛也似的穿過時間隧道,進入外太空,盡享遊太空的快樂。人們還可乘坐舞台列車抵達洪荒世界,可以看到化石、燃料如何形成及有聲和有氣味的電動恐龍,還有火山爆發時隆隆聲,以及有岩漿味道的火焰熔岩,非常真切。幻想之旅用高科技手段展示變化無窮的光的世界,進行各種光學介紹,極富教育意義;海底之旅把人們帶入未來的海底城生活,展現了海底世界的無限魅力。

到奧蘭多,絕對不可忘記到著名的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太空中心一遊,這是美國航天飛機發射升空的基地之一,每當有航天飛機要發射升空前夕,必有數十萬遊客擁入此地,在發射基地附近露營,等待目睹發射的盛況。美國太空總署在這裏的抵地通道中設有遊客中心,還有展示許多太空飛行曆史資料的空軍太空博物館。在參觀節目中,遊客可以看到登陸月球車、各種太空船及火箭展覽場、火箭裝配場、火箭發射台、航天飛機發射台、太空指揮所和火箭升空模擬室等,麵對這人類邁向太空的偉大創造物,幾乎每個人都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2003年2月1日,美國的航天飛機升空15天後返回地球預定在卡那維拉爾角降落,但降落前10分鍾發生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喪生,致使這個宏偉的航天中心蒙上了憂傷的色彩。睹物思人,人們難免悲情難抑。

奧蘭多的風景是迷人的。走上它的街頭,你可以看到巨大無比的山姆大叔、美人魚、大提琴等造型燈箱招牌,五光十色的豪華旅遊飯店,有的屋頂建假山,危岩崢嶸;有的屋頂綠樹成蔭,像園林;有的門麵像古堡,風格典雅;有的大堂金碧輝煌,富有現代氣派。然而使我備感親切的則是在那裏看到的一對矗立街頭的彩色中國龍巨型雕塑。這是港中旅在那裏興建的“錦繡中華”主題公園的道路入口標誌。走進該園,可以看到仿真或微縮的北京故宮、南京中山陵、蘇州園林、西藏布達拉宮、洛陽龍門石窟、桂林漓江美景,還有那莽莽蒼蒼的萬裏長城。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目睹祖國的景物,最抑製不住的就是一股股湧動的思鄉情。

奧蘭多小,但小城中有大世界;奧蘭多美,美在它的多彩、它的奔放、它的新奇、它的動感,還有它那滋潤在人們心田宜人的溫馨。美國的大使人大開眼界,但美國的小屋、小鎮、小村、小城雖然小,卻小得有韻味,小得令人難忘。

在巴西亞馬遜州的河邊的桑巴舞

巴西亞馬遜州的首府瑪瑙斯城位於亞馬遜森林的腹地,城邊是亞馬遜河的一條支流。我們旅遊團到達這個城市的時候,氣溫高達41℃,隻見河裏不分男女,黑壓壓一片洗澡的巴西人。因為人太多,河裏的水被攪成汙濁的泥漿,河灘也被糟踏得汙穢不堪,不過巴西人對此仿佛視而不見,依然玩得非常開心。導遊說:“那些玩耍的人大部分都沒有工作,但是他們很樂觀,也許明天就會沒有飯吃,但他們今天照樣娛樂。”

巴西人的這種樂觀精神通過桑巴舞表現得淋漓盡致。桑巴舞是巴西國舞,節奏非常快,每分鍾高達200拍。河邊剛搭好的簡易舞台上,隻見身著三點式的巴西女郎狂熱地扭動著身軀,汗水順著棕黑色的身軀向下淌,她們卻仿佛不知道什麼叫疲倦。舞台下的巴西人,也同樣投入,跟著節奏瘋狂地扭著。人們擁擠在一起,心情似乎比天氣還要熱烈。跳累了,就跑到河裏洗澡,然後再回來跳。

以前在電視上看桑巴舞表演,體會不到這種舞蹈的感染力,身臨現場才發現,舞蹈真是人類表現生命的最好形式。桑巴舞是上個世紀初在巴西裏約熱內盧海灣地區混血人群中出現的,保持著很純粹的非洲舞色彩,至今表演者多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的姆拉托人。巴西全國人口中近一半有黑人血統,桑巴舞成為巴西歌舞中最突出的特色,是每年一次的狂歡節的核心節目。僅在瑪瑙斯城就有桑巴舞從業者和愛好者協會40多家、桑巴舞學校多家。2001年11月7日,巴西總統卡多佐向全國最著名的四所桑巴舞學校授予“文化成就勳章”,表彰非洲黑人對巴西文化的貢獻。

我原以為,創造出這樣舞蹈的民族,生活節奏應該很快,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我們在大街上看到巴西人在銀行前排隊辦理分期付款手續,100多人的隊伍,在烈日下緩慢移動,後麵的人神態悠閑,似乎排隊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甚至有人忙裏偷閑,在隊伍中跳起桑巴舞,前後就有人為他以掌擊節,大家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