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三文魚每年都要洄遊數百次,如銀大馬哈魚每年洄遊228次,另有624種三文魚每年洄遊308次,還有其它40%未弄清種屬的三文魚每年洄遊千餘次。

每年7月—10月是三文魚“回家”的高峰期。三文魚成群結隊遊數百公裏回到卡皮蘭諾河。由於它們特殊的本領,即使離家再遠也能找到自己的出生地。

值得人們注意的是,三文魚的生態環境受到幹擾和破壞時洄遊就大受影響。同時,過度捕撈也不能小覷。美洲漁業協會的調查表明,許多珍貴品種的三文魚如銀大馬哈魚已瀕臨滅絕。

古巴我們的南美度假地

除了卡斯特羅、格瓦拉、劉易斯,中國人對於古巴看來是知之甚少了!也難怪,她離我們實在太遠,亞馬遜河流過的美洲大陸,看著黃河長江水長大的神州子民是無法想象她的迤邐的。

如今,古巴的旅遊開放,猶如一把開啟美洲大陸的鑰匙,通過轉動鑰匙我們能零距離感受加勒比海美麗島國的真顏!當然如果有位資曆頗深的領路人,這一番南美探訪一定會物超所值,那古巴的領事如何?他可是權威中的權威哦!

此行導遊:白詩德

身份:古巴駐滬總領事(會一口流利的漢語,介紹一定生動)

★領事熱薦古巴旅遊之關鍵詞

關鍵詞1:海灘

因為她的地理位置,古巴被稱為墨西哥灣的鑰匙;因為她的形狀,古巴又被比作一條匍匐在加勒比海中的蜥蜴。不管是鑰匙,還是蜥蜴,四周圍海的島國優勢,讓海灘成為古巴第一大的旅遊資源。白領事說起古巴的海灘,就像如數家珍:“我們古巴四周有290多個天然海灘,除了寬廣的海岸線之外,還有迷人的珊瑚礁、寧靜而安全的海灘,其中迷人的卡瑪海灘蘊藏著無盡的資源,沿岸有優質的白色沙灘吸引著每一位遊客。

點擊海灘:巴拉德羅海灘

這是古巴最著名的海濱遊覽勝地,這裏的海水具有藍色的一切層次。這裏的海灘長達25公裏,寬50—100米。平緩連綿、海水清澈,綠中帶藍的色質非常罕見,毫無汙染的純粹的自然風光令人陶醉。柔軟細膩的沙灘潔白如雪,遊人可以三三兩兩在草棚和椰樹下乘涼,在沙灘和躺椅上享受日光浴。尤為美麗的是海水,清澈的海水一望無際,色彩從近處的淺藍變為蔚藍,在天際處又變為深藍,層次漸變而分明,藍得神奇,藍得令人驚歎。

在巴拉德羅海灘上,到處可見任由陽光擁抱,曬得烏黑健康的美女,海灘邊上有茅草搭建的小酒吧,遊客們可以隨意挑選酒類和飲料。傍晚,夕陽沉入大海之後,彩色射燈和霓虹燈逐漸亮起,海灘上各座風格迥異的建築物就會被襯得金碧輝煌、照得流光溢彩。遊客們可以在輕柔的晚風中欣賞古巴和世界名曲,也可以觀賞到美妙的桑巴舞,或者幹脆一起跳一曲,另外,這裏還有荒誕的熒光麵具舞表演。哈瓦那的聖塔瑪麗亞海灘,山環水抱,岸畔林木蔥鬱,芳草如茵,灘麵沙細潔白,海水蔚藍,是風景優美的旅遊避暑勝地。

關鍵詞2:城市

哈瓦那與古巴,就如北京與中國,是一個國家民族曆史和文化的精神代表。哈瓦那城是保存曆史遺產最好的美洲城市之一,具有現代與曆史融合而成的魅力。

哈瓦那的住宅、教堂、狹窄的街道、小廣場、咖啡屋、劇院、噴泉、城堡和要塞無一不是石砌而成。人們到那裏去參觀、欣賞殖民時代的拱形屋頂、扶手欄杆以及風格迥異的陽台;到著名的老字號“五分錢小酒館”裏品味古巴的“莫希托”對酒和“小弗羅裏達”的“達伊基裏”對酒,品嚐克列奧爾人最爽口的菜肴,就象當年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在古巴時的生活一樣。

點擊城市景觀:

皇家軍隊城堡:建於1558-1578年間,是哈瓦那最古老的要塞。在幾乎兩個世紀期間,它充當了西班牙總督的總督府,直到總督府建成。位於武器廣場和港口大街,現國家博物館展覽廳位於這裏。守護神聖安琪兒教堂:十八世紀時建於一個小高地--安琪兒山之上,最新哥特式大樓。是古巴紅樓夢小說"塞西莉亞·瓦爾德斯"情節衝突發生的場所。

哈瓦那大劇院:是古老的加列戈中心的大樓,其結構參照腳跟劇院,後來成為國家劇院,今天是國家巴蕾舞大劇院。在腳跟劇院時代,首次安裝了電話。卡魯索和帕伏洛瓦、普利塞斯卡婭等世界著名巴蕾舞巨星都在國家巴蕾舞大劇院演出,這都是由於古巴最著名的巴蕾舞大師阿利西亞·阿隆索的辛勤努力的結果。老哈瓦那的街道:主教街、百業街、商人街、奧布拉皮亞街、鞋跟街、古巴街、石子路街,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哈瓦那海濱大道:是老哈瓦那的港口大街延伸的一條廣闊的快速大道,北臨加勒比海,南與哈瓦那和廣場中心的市區相接壤,所以稱為哈瓦那海濱大道,是散步、談情說愛、體育運動、跳舞和民間音樂會的場所。這裏也稱海濱大街或海濱步行街。維達多區的“第23街”:是古巴最負盛名的藝術街,人行道各式花崗岩瓷磚上都有古巴著名畫家的代表作品。這條僅500米長的街道被點綴得格外引人注目。

海明威故居:維希亞小莊園是海明威的哈瓦那住處。現在已成為博物館,這位諾貝爾文字獎獲得者、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哈瓦那西部小海灣畔有海明威海洋公園,海明威的不朽名著《老人與海》就在此寫成。

關鍵詞3:佳肴

據說上海有一家古巴餐廳,古巴女排來滬必到那饕餮一番。在聽白領事介紹古巴菜之前,對於古巴菜也隻停留在這粗淺的認識了。可是自從白詩德先生繪聲繪色的描述了古巴美味之後,尋覓這家古巴餐廳就成了我大的願望。

點擊佳肴:

埃拉西阿各·科裏奧約:名字聽上去拗口的很,其實配料很簡單。其實就是由蔬菜、水果和多種肉類放在一起烹煮而成的傳統菜肴。

宮格裏:被稱作古巴烹飪上乘之作,是白米和彩色豆子一起煮成的飯穆洛米飯:又被稱作是穆洛斯和科裏斯地亞諾,是一種黑豆和大米一起煮成的飯。

古巴雞尾酒:在古巴每個旅遊賓館都可以看到古巴雞尾酒,其中配酒最著名的就是哈瓦那大俱樂部郎姆酒。其他比較著名的雞尾酒還有莫西多、自由古巴和達基力。

關鍵詞4:雪茄

在古巴、巴哈馬和加勒比海上其他島嶼上流傳的宗教儀式中,人人都吸著雪茄煙,個個都如癡如醉,悠然自得,滿屋清煙嫋嫋,雪茄煙從古巴印第安人傳到歐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傳說兩個水兵之一的羅德裏戈·德埃克塞羅斯受到雪茄煙美味芳香的吸引,成為首批吸雪茄煙的歐洲人之一。雪茄煙傳到西班牙,又傳到歐洲各地。

目前古巴旅遊還未全麵展開,關鍵在於中國至古巴還沒有直達航班,中途轉機造成旅遊成本增加。白領事說古巴當局正在和中國民航總局、國際航空公司三方協調,爭取尋出一條便捷的直航航線。

旅遊古巴ABC

怎麼辦理旅遊簽證?

在上海的總領事館有權為在領區內的中國公民辦理旅遊簽證(領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其他省份的中國公民須到古巴駐北京大使館領事處辦理。

辦理簽證時,需出示有效護照、來回機票、申請表、照片、簽證費30美元。批準簽證時間為3天。

入境時要求出示領事館簽發的旅遊簽證。如果遊客停留時間超過規定的期限(一個月),可以在主要的賓館重新辦理。

什麼季節去古巴旅遊最好?

古巴的旅遊旺季是每年的11月15日,到來年的4月15日。

在古巴當地移動通訊如何辦理?

如果想在旅遊期間保持與國內聯係,若自帶手機的話需與cubacel公司聯係開通服務;若沒有手機可撥打80-2222向該公司租用。

古巴通用什麼貨幣?

美元可以流通,幾個城市都有美元店,普通商店也接受美元。

古巴旅遊什麼交通工具最便利?

古巴的公路、鐵路交通都很發達,但想真正遊覽古巴風貌,建議租自行車遊覽。古巴人普遍非常熱情,全國治安都很好,夜晚獨自一人也可外出。

拋棄沉悶風俗美國人葬禮個性化

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人的葬禮多采用宗教儀式:禱告、唱讚美詩、牧師致辭、遺體告別、入葬。盡管這些仍然在美國被人廣為采用,但是近年來,在西海岸和其他一些沿海州,葬禮個性化色彩越來越濃,人們開始逐步拋棄沉悶的舊風俗。

居住在邁阿密的傑克·法裏亞長期飽受肝癌折磨,於今年8月去世。他的妻子為他舉辦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葬禮。由於法裏亞生前是個體育迷,他的妻子就請求殯儀館把靈堂布置成一座體育館的樣式,並在丈夫的棺材旁邊擺放了他生前最喜歡的運動器材和隨身用品,他最心愛的高爾夫球杆則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全家福照片放在棺材上麵。法裏亞生前最喜歡的電影是《卡薩布蘭卡》,靈堂裏就不斷播放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時光流逝》。他的妻子對來賓說:“他被病魔折磨了兩年半之久,現在終於安息了。我想把喪事當作喜事辦,這樣做使我覺得他這一輩子過得不錯,我也想讓大家知道這一點。”

像這樣花樣翻新的葬禮的出現,可以說是生者在重新考慮如何對逝者說“再見”。他們想改變一下傳統葬禮正規的形式和悲痛的哀悼。很多人覺得,與其為親人離去而悲哀,還不如紀念他們人生中的輝煌。於是五花八門的葬禮就出現了:喜歡全美賽車比賽的人死了,親人就把其棺材做成賽車的形狀;老水兵死了,親人幹脆把靈車弄成巡洋艦的外形;有的家庭朋友多,守靈儀式就幹脆搞成花園聚會;有的人把過世親人的一生攝製成名人傳記式的電影或錄像,在葬禮上播放。人們對於葬禮個性化的追求還催生出一個新的職業,叫做“葬禮導演”,此人會幫人出主意舉行新式葬禮。伊利諾伊州一位名叫基爾的葬禮導演說:“老式的切蛋糕葬禮越來越少了,人們都想辦出自己的特色來。”

近年來,葬禮新辦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佛羅裏達州的潘西拉殯儀館為例,去年的“新式葬禮”就舉辦了100多次,而5年前隻有幾次。像其他服務業一樣,滿足顧客的要求成為殯儀館的第一要務。這家殯儀館曾為一個“蝴蝶迷”舉辦了熱鬧非凡的葬禮,館內布置得像是舉行一場海濱盛會,到處是各式各樣的貝殼,從墨西哥進口的蝴蝶在葬禮上到處亂飛。

美國的葬禮業商機巨大,每年的總產值高達170億美元。這一古老而又新興的行業吸引了許多高學曆的年輕人參與。新一代的“葬禮導演”正在運用他們的“新思維”引導和開發新的市場。

其實,葬禮風俗的改變並不是僅僅對那些標新立異的人而言的。普通的美國人正在逐漸地經曆著一場葬禮變革。實行火化的人數在不斷增多。據統計,在過去幾年中,火化人數已由6%增長到近10%。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傳統喪葬習俗淡化和火葬增多的地區,最明顯的是整個西海岸、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夏威夷州、內華達州和佛羅裏達州。

到美國逛逛美式“一元店”

盡管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現實的民族之一,但有錢人不去三流商店買東西,似乎是條不成文的規定。然而,經濟近三年的衰退和持續低迷,已經讓美國人顧不了那麼多了。

在美國有一種“一美元商店”的連鎖店,顧名思義,店裏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一美元一件,有廚房小用具,有簡易清潔品,有針頭線腦,也有小吃或罐頭食品等。盡管“一美元商店”早在美國

成為一種銷售概念,但並非所有的此類商店隻出售一美元的東西,部分商店也出售10美元以下的商品,但不管怎樣,都是以價格低廉為特征。

這類商店出現在二戰後,起初在南部較為貧窮的小村小鎮流行,後來慢慢向城市的郊區或工廠附近發展,以便讓工廠的工人,尤其是女工下班後溜達兼買東西。然而,“一美元商店”的發展非常緩慢,直至上世紀末,隨著拉美移民的不斷增多,這類店才開始迅速向美國大城市蔓延,以滿足收入不高的新移民和窮學生的需要。多少年來,盡管“一美元商店”不斷發展,但美國中等收入以上的人一般是不會光顧這類小店的,覺得“跌份兒”。

然而,經濟不景氣正在改變著美國中產階層的購物習慣。據統計,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人,如今有一半光顧過“一美元商店”,43%的美國人每月在這類商店起碼購物一次以上。2002年,消費者光顧“一美元商店”的次數大幅度上升,而去傳統食品店的次數卻呈下降趨勢。

人們光顧“一美元商店”的主要目的,自然是要買便宜貨。同樣的小商品,在這類連鎖店隻要一美元,而在最便宜的超級市場如沃爾瑪,就要貴50%甚至一倍,在更高檔店經常要貴出去四五倍。

“一美元商店”除價格競爭優勢外,還有三大好處吸引顧客,首先是店小好掉頭,經理、售貨員加起來也就三兩個人,相當一部分是家庭型的,從而進貨、銷售等都可隨時根據顧客需求調整。其次,這類店不用大規模儲備商品,商品積壓少,資金運轉快;第三,由於店麵不大,顧客可在門口停車,幾步十幾步就可進店門,讓顧客感到方便快捷,不像大超市有時停車遠要走上一百米左右才能進店門。

由於“一美元商店”的生意興旺,越來越多的製造商開始專門為這類商店生產商品,如清潔用品、化妝品,甚至食品或巧克力等工廠,都開始生產包裝簡易、物美價廉的商品,專門供應“一美元商店”。“一美元商店”形成的競爭壓力,甚至迫使部分大商場也開始設專門的“一美元櫃台”或“一美元商品區”,以招攬和吸引顧客。

銷售專家估計,經濟不景氣是“一美元商店”近年來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類商店的興旺勢頭還能繼續數年,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恢複,現實的美國消費者又會變成手腳大方的闊佬,因腰包鼓漲而不再算計著花錢,屆時,倒可能出現“一美元商店”生意停滯的現象。

尼亞加拉瀑布值得去瞧瞧

橫跨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尼亞加拉瀑布,是世界上景象最壯觀的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由兩個瀑布組成:婚紗形的瀑布在美國境內,高55米,岸長328米;馬蹄形的瀑布在加拿大境內,頂部寬675米,高54米,最大流量每秒達2830立方米。

在印第安語中,尼亞加拉意為“水聲如雷”。關於這個瀑布有一則動人的傳說:從前,有一位美貌的印第安姑娘被部落的酋長相中。酋長想娶她為妻。姑娘向往自由的生活,於是,在新婚之夜,她獨自劃著獨木舟沿尼亞加拉河而上。在河水中,姑娘變成了美麗的仙女,後來經常出現在大瀑布的彩虹中。

伊利湖水流入比它低100多米的安大略湖,途經地表石灰岩斷層形成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尼亞加拉的瀑布奇觀。據科學家考證,尼亞加拉瀑布已經有1萬多年的曆史。

參觀尼亞加拉瀑布最好的時間是每年7月—9月,因為這時的水量最大。

購得門票後,導遊會發給每位遊客一件雨衣。遊客先參觀美國這邊的瀑布,然後乘坐“霧中少女號”汽船去觀賞馬蹄形大瀑布。

白天觀看瀑布的景色,多是洶湧澎湃的水流以雷霆萬鈞之勢直衝而下,濺起的浪花和水汽,高達100多米,有“瀑布之水天上來”之感。晚上看瀑布則另有一番景致。

晚上9時後,遊客登上100多米高的觀景塔,遠處可望見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城市的萬家燈火,近處,用各種顏色燈光裝飾的瀑布,有的燦如星辰,有的亮如瑰寶,耳畔水聲隆隆,人們分不清是夢是醒,陶醉怡然。

雄奇的尼亞加拉瀑布還是勇敢者挑戰自我、表演絕技的場所。1859年,法國走鋼絲演員查理·布隆丹從一條長335米,懸於瀑布水流洶湧處上方49米的鋼絲上走過。至今,還沒有人打破他創下的記錄。

融於自然的渥太華

英國文豪狄更斯曾盛讚這北美的楓葉之國:“那令人暈眩的高度,那雄偉懸在半空的城堡。那如詩如畫的街道和地勢險要的通口。那映入眼簾的壯麗景色。這一切既獨特又永恒。”秋季,楓樹林盡染五光十色。如果一場重要的冰上曲棍球比賽能讓整個國家的人民陷入瘋狂,這個國家,就是世界上麵積第二大的加拿大。

有著英語區和法語區之分的加拿大,各省的人都強烈地維護自己所在區域的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有人說,隻有兩件事能讓加拿大人達成一致看法。第一,世界上最至關重要的事情是曲棍球運動。第二,加拿大的落磯山脈比美國的更美麗。

渥太華融於自然的美

渥太華是1857年維多利亞女王欽定的首都。因為在位置上它位於英語區的安略省和法語區的魁北克省之間,且離當時對加拿大虎視眈眈的美國較遠。它的周圍是大片森林,1613年歐洲人剛來這裏時,這個城市以砍伐鬆樹和製造業為主。當時美國新聞界在報上發表嘲笑文章,說把這個城市作為首都真是太奇妙了。因為軍隊要占領這裏,一定會在到達前就在森林中迷了路。

然而幾百年過去了,渥太華真正顯示出理想首都的風采。它純粹以政治為樞紐,和經濟產業保持著疏離的關係。

獨特的設計理念

設計師格雷伯在1937年開始首都區域的設計計劃,強調的是首都城市的自然之美。在這種都市設計的理念下,我們看不到高聳的現代化摩天大廈,也看不到大型購物商場。

夏天有遊艇穿過鬧市中央公園的運河。冬天,運河變成了溜冰大道。春天有鬱金香展,二戰期間懷有身孕的荷蘭女王避難在此,為感激加國而贈送了10萬株鬱金香給渥太華,以致這個城市每年的春季美景中又增添了鬱金香的風采。

秋季,整片楓樹林盡染著五顏六色的風采,襯著城市蜿蜒的街道、馬車和古典建築物,讓夾竹桃的桃紅,葡萄酒的深紅,和峽穀峭壁的紅褐色盡抹在城市的兩頰。這一切將渥太華的四季化為一場視覺的饗宴。

屹立在河邊的國會大廈是一棟哥特式建築,1866年建成。東西兩邊曾是首相府邸及總督府。現在是國會辦公處。正中央聳立高92公尺的和平塔,裏麵是陣亡戰士紀念館,每天午後一點鍾,回響起53座鍾聲齊鳴的悅耳聲音。

著名的羅耶爾城堡飯店

著名的羅耶爾城堡飯店是1912年建成的城堡式建築,也是渥太華的標誌之一。80多年來這裏接待過各國偉人名人。我在優雅的大廳牆上看到了丘吉爾手拿大雪茄的照片。

在井然有序的市中心,可看到國立藝術中心、國立美術館、國立自然博物館、國立博物館、戰爭博物館、科技博物館,還有收藏15萬張以上照片的當代攝影博物館。街上有許多騎腳踏車的居民,這在其他北美城市很少見到。舉止優雅的居民,祖先曾是粗獷的伐木工人。渥太華背後的加提落山丘,半夜裏可以聽見野狼的嗥叫。這種冒險和規矩的對比,也貫穿著整個加拿大曆史。

醉生夢死拉斯維加斯

人間八月,我身處的拉斯維加斯正值火熱炎夏,沒有來這裏之前所想像的那麼糜爛墮落。晚上燈光通明的光影大道(TheStrip),人潮比年三十的上下九路還興旺。怎樣看,拉斯維加斯都像是一個成人遊樂場,多於像一個可以用旅客的心情去體驗、去進入的都市。

有人說,賭城內最多的便是賭桌,實際上,在這欲望之城最多的應該是酒店房間吧!大大小小的酒店每幢動輒擁有過千以上的房間,晚上在紙醉金迷後回酒店,一個不留神搭錯電梯,在走廊上繞一圈的路,比起在大球場跑一圈還要遠,一天中來回數次輸掉的保證是精力,再加上中下價位的酒店為了鼓勵旅客走上街消費玩樂,都實行幾乎“零設施”的配套策略,泳池健身室桑拿做Spa水療按摩,一一欠奉,難怪整個拉斯維加斯到處人頭湧湧熱鬧非常。

出發以前,已從朋友口中聽來有關拉斯維加斯的絲絲印象,等到親身感受和經曆,數天之間來回穿過千張以上賭桌(每間酒店多以賭場把信道連接起來,因此賭場與賭桌自然是必經之路),卻又是另一回事。說句實話,賭桌上沒有留下我的一分一毫,也沒有任何信念驅使我在成千過萬的角子老虎機前拉動一下來搏取大獎。今日的賭城,最令我感動的是,有機會看到要提前一個月預訂的太陽特技團(CirqueduSoleil)的“O”表演,門票120美元,讓人真的有點“肉痛”!不過在親眼觀賞過以後,才知道可以用“感動到哭”來形容。首先是布景方麵,一個可容納150萬加侖水的巨形舞台式水池,一個隨意浮動升降的水中升降台,再加上集美藝、馬戲與魔術特技於一身的表演,半虛幻式的故事構思,精美的人物造型。簡直可以說是將達利的抽象藝術世界活現於你麵前!當然,那種把世界各地民族色彩音樂混作現代化演繹的一流現代世界音樂手法也功不可沒。

對於大多數美國本地遊客而言,拉斯維加斯是一個長見識的大城市,因為許多遊客來自美國的小城鎮。為吸引人流(又或盲流),各大賭場多於晚上推出不同的活動燈光表演(通常每小時一次),由音樂噴泉到數萬燈泡晃動的燈光表演,把這些各地來的遊客拉扯進入不同地點。表麵看來這些燈光表演真的有點俗氣,但對那些多見樹木少見人煙的鄉鎮人來說,不停的歡呼聲倒有點反高潮樂趣。

除了金錢,拉斯維加斯亦是權力與欲望的角力場。在那帶點糜爛的私人會所內,晦暗燈光映照下的桌上舞者在扭動挑逗的舞姿,狂野得令人驚訝。至於位處酒店最高點的房間,可俯視整個拉斯維加斯的金光璀璨,讓人不期然產生高高在上的權力感覺,的確又讓人甘心為此而拚搏生命。相對而言,普通的旅客們,隻有來來回回地在大道上參觀各種大小不同的酒店。還好的是,這裏有一所美得出塵的現代化博物館(GuggenheimMuseumLasVegas)。除了展覽上像別的現代化博物館一樣夠水準外,在設計上走現代流行貨倉式(warehousestyle)的工業架構,亦帶出了另一種流行文化。然而,最奇妙的地方是,這博物館原來就藏身在威尼斯賭場酒店中,在穿越外表與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樣的酒店的同時,也鑽進了這所極為現代化的博物館,既有一種超越時空地域抽離現實的感覺,也有一種廣闊空間的虛擬震撼手法,把我看得目瞪口呆。